基本介紹
過程,背景及結果,
過程
1918年10月,簽署穆德洛斯停戰協定(Armistice of Mudros),隨即伊斯坦堡被軍事占領;1919年簽署凡爾賽條約,由於奧斯曼帝國的去留哈里發的地位與變得更加明晰。1920年,色佛爾條約的簽署後在瓜分奧斯曼帝國問題上出現了空前的團結,在有些地區,人們認為基拉法特運動是基於泛伊斯蘭思想的正統派伊斯蘭教,使得基拉法特運動深受鼓舞。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政府為了騙取印度穆斯林的支持,假意允諾在戰後保證土耳其的主權完整和土耳其蘇丹哈里發的地位。但是,戰爭剛結束,英國便夥同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制定瓜分土耳其的計畫。
1918年,印度成立了以塞特·考塔尼為主席、穆罕默德·阿里兄弟為首席發言人的基拉法特委員會。印度各階層穆斯林掀起反對瓜分土耳其、保衛哈里發的抗議浪潮。
1919年11月24日,M.K.甘地當選為全印基拉法特委員會主席。國大黨也全力支持這個運動。1920年土耳其簽署《色佛爾條約》,刺激了運動的發展。
1920年8月1日,甘地和基拉法特運動領導人共同發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9月,國大黨決定將基拉法特運動的要求作為不合作運動的一部分。在不合作思想的影響下,1920年夏季,大批印度穆斯林遷徙到阿富汗,以消極抵抗的形式,抗議英國的壓迫以及對阿富汗的戰爭。
1921年8月20日,1萬名莫普拉人發動反英起義,在馬拉巴爾海岸建立了哈里發王國。起義遭到殘酷鎮壓,3000名起義者被打死。
1921年12月10日,英國殖民當局逮捕加爾各答的基拉法特運動和國大黨著名領袖。
1923年基拉法特年會作出決議,募捐支援莫普拉受難家屬。隨著不合作運動的低落,基拉法特運動也失去勢頭。
1924年,土耳其凱末爾·阿塔圖爾克宣布廢除哈里發制,印度基拉法特委員會停止工作,基拉法特運動自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