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由上、中、下三篇構成,上篇在探索農村信息化發展新模式的基礎上,通過構造寬頻發展水平指數論證了中國城鄉寬頻網路發展存在的“數字鴻溝”,並從城鄉寬頻網路建設的技術模式、業務發展模式和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模式論證了城鄉寬頻網路建設的有效模式,從而提出了中國城鄉寬頻網路建設的實現路徑;中篇則通過實證研究揭示了農村信息化對農業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並將實地調研分析與各地信息服務典型經驗相結合,構建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現代農村信息服務體系,促使農民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裝備及時收集、發布農村信息,使農業信息真正進村入戶,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發揮服務作用,從而解決城鄉之間存在的“數字鴻溝”問題,實現農業和農村社會管理信息化,促進農業現代化,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下篇在對西安電信農村信息化實踐梳理的基礎上,將其優秀經驗加以總結,提出加強西安電信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對策,力圖為西安農村信息化建設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作品目錄
上篇 我國城鄉寬頻網路發展模式和實現路徑研究 | 中篇 陝西新農村信息化建設的路徑、模式及案例研究 | 下篇 西安農村信息化研究與實踐研究 |
---|
一 城鄉寬頻網路發展的內涵、作用及意義 二 我國城鄉寬頻網路發展現狀及啟示 三 國內外農村寬頻網路建設的經驗 四 我國城鄉寬頻發展水平的模型構建與評價 五 我國城鄉寬頻網路建設的有效模式 六 我國城鄉寬頻網路建設的實現路徑 結束語 參考文獻 附屬檔案一 調查問卷 附屬檔案二 調查報告(一) 附屬檔案三 調查報告(二) | 一 社會主義新農村信息化建設概述 二 陝西新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發展現狀及啟示 三 國內外農村信息化建設案例與實證研究 四 陝西新農村信息化建設的路徑與模式 五 陝西新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案例 六 推進陝西新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對策與路徑 結束語 參考文獻 附屬檔案一 調查問卷 附屬檔案二 調查報告 | 一 農村信息化的概念及內容 二 西安農村信息化建設背景、現狀及問題 三 西安農村信息化建設的路徑選擇 結束語 參考文獻 附屬檔案一 調查問卷 附屬檔案二 調研報告 |
創作背景
“十二五”是中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時期,信息套用將深化普及,下一代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等網路設施將加速構建。而寬頻網路作為實現信息化的重要載體,是提升通信網路整體承載能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推動中國城鄉信息化發展,尤其是服務好農村經濟社會的重要保障。雖然農村寬頻網路建設已取得較大的成就,但仍存在著套用整合滯後、對農民的真正需求把握不到位等問題。因此,政府與企業想要發揮好信息化對農村經濟的倍增效應,除提供適用的綜合信息服務,幫助當地農民以現代科技手段進行生產外,還需要讓當地農民學會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在提高當地農民整體素質的同時,以科學致富方式,改變農村貧窮落後的面貌。
基於此,西安郵電大學教授張鴻在承擔完成陝西省軟科學項目“陝西新農村信息化建設的路徑、模式及案例研究”“西安電信農村信息化研究與實踐研究”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軟科學項目“我國城鄉寬頻網路發展模式和實現路徑研究”的基礎上,在陝西省重點學科套用經濟學基金和陝西省人文社科基地基金資助下,出版發行了《城鄉寬頻發展與農村信息化建設研究》。
作品思想
第一,該書通過大量一手數據的調研和分析,為了解農村信息化建設與套用情況提供了真實的數據,並在此基礎上通過構建模型和評價指標體系的方法,明確信息化對農業經濟成長的影響與城鄉信息化發展所存在的“數字鴻溝”,為政策的制定與最佳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該書在大量調研數據的支撐與分析基礎上,提出了城鄉寬頻網路建設的有效模式和實現路徑,並在各地新農村信息化建設實踐尤其是西安電信農村信息化建設實踐經驗歸納的基礎上,通過構建完善的現代農村信息服務體系,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為相關政策的制定與最佳化提供了有效的佐證。
第三,該書從城鄉寬頻網路發展的視角出發,為積極的探索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新模式和縮小城鄉信息化發展存在的巨大“數字鴻溝”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議。
第四,該書大量採用了實證分析、案例分析、比較分析等研究方法,對城鄉寬頻發展與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模式創新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並聯繫我國城鄉寬頻的發展現狀,對我國的城鄉信息化建設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議。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張鴻,男,1961年生,西安郵電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市場行銷、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