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樓眺海是海陵後八景之一。城樓即望海樓。建於南宋紹定二年(公元1226年),初名海陽樓。明代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州守鮑龍重建。萬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樓圮,惟存遺址,在今東方食品廠東側,接壤州城城牆,西近文昌閣,北為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樓眺海
- 地理位置:海陵
清康熙年間,州牧施潯江與紳士合議,重建海陽樓。落成之日,雷雨大作,有白鶴來翔,視為瑞異,因更名靖海樓。嘉慶初,樓欲圮,州牧楊璽拆而重建,將樓基增高一丈二尺,並予以加固,更名為鳴鳳樓,取“朝陽鳴鳳”之意。樓於抗日戰爭期間拆除。樓為二層楠木結構,古樸典雅,頗為壯觀。明代劉萬春登望海樓詩曰:“落日憑欄望眼開,蒼茫氣色接蓬萊。千家井灶孤城合,萬里帆檣一水回。不見秦鞭驅石去,空聞漢弩射波來。即今過客知多少,可有元虛掞藻才”。明徐蕃子徐嵩曾為鮑龍重建此樓作《重修望海樓記》。清人黃仙裳、楊古存、程孚夏等皆有詠望海樓詩。泰州城東方,古為海域,登海陽樓遠眺,滄溟惝恍入目,故在明代即俗呼海陽樓為望海樓。相傳儲山雚幼年曾在此樓讀書,後來應科舉試,中了解會兩元,官至吏部侍郎。他聰敏好學,為官清正,是明代泰州的一位名人,至今民間還流傳著他的許多故事。這座樓也因此更負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