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經濟空間

城市經濟空間

城市經濟空間是指城市各經濟要素在城市這個空間範圍內的分布和連線狀態,是城市經濟結構的空間投影,是城市為各經濟要素的流動、配置、整合所提供的載體和場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市經濟空間
  • 外文名:City Economic Space
內容,演化機制,影響因素,

內容

城市經濟要素在城市這個空間範圍內的分布和連線狀態,是城市經濟結構的空間投影,其形式和演化,不僅受制於自然地理條件、歷史基礎和文化傳統,更取決於城市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城市的經濟實力和人們管理城市的能力。儘管科技飛速發展極大地突破了地域對經濟成長的限制,但在城市經濟活動中,無論是新的工業區形成還是邊緣區興起,集聚活動仍然是核心。
城市經濟空間演化是其結構有序變化的整體呈現。城市經濟空間是產業結構與空間結構從分散到集中、從低級到高級的不斷適應過程,具有結構適應性、有序變化的整體性特徵。城市經濟空間與產業結構是一個相互聯繫、相互依賴的集合體,其結構是多種約束下的一種有序變化,它的合理程度由產業結構與空間結構相互適應過程的整體水平決定,並在相對時間內,它表現為一種靜態結構,在較長時期內,則表現為一種動態的、複雜的、非線性的整體演化過程。

演化機制

產業區域性擴張機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產業區的變化,成為城市經濟空間擴張的基本動力,並決定了城市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方向。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城市中心區工業的外遷與中心城區的CBD功能化建設,前者帶動了城郊城市化的提速與工業化的發展,後者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形成城市經濟空間的外延擴展;20世紀90年代,大量的綜合性經濟開發區的興起,不但擴大了城市經濟空間的占地面積,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城市經濟空間結構的調整與城市產業布局的變化;
進入21世紀,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的快速提升及城市文化的興起,使城市經濟空間由工業主導型走向消費主導型產業布局模式,城市居民不同的消費需求,特別是城市人工生態景觀的建設,帶動了城市邊緣區的發展,即城市功能區的重構與多樣化重塑了城市經濟空間結構。
城市化空間擴張機制。20世紀90年代,我國城市化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城市人口的急劇增長不僅帶動了城市經濟發展產業結構的變化,而且推動了城市空間結構的變化,改變了我國傳統的城市發展模式。城市化既影響了城市經濟空間功能的多樣性,也改變了城市擴張的規模與速度。隨著城市化的深化,城市居民對交通公共設施與公共空間的需求不斷加大,促進了城市功能區的發展。城市化與工業化的相互作用催生了不同類型產業區的出現,改變了城市經濟空間結構,也推動了城市規模的擴張。

影響因素

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協同度。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協同特性決定了城市經濟空間演化的內在性質,也決定了城市經濟空間演化的規模、方向和水平,同時,也直接決定了在環境約束條件下的城市經濟空間演化規律。城市發展中的工業化與城市化的程度、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協同程度及其環境的約束性構成了城市經濟空間演化的核心要素。城市工業化程度,是由城市競爭力、生態環境等要素直接決定的,要素間的互動作用使工業化不斷深化,進而提升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協同程度。城市化反映了城市的現代化程度,是由城市地租、城市競爭力、城市功能區布局、交通通訊與社會進步等決定的,這些要素相互間不同的作用水平決定了城市化模式的不同,而要推進城市化的進程,必須促進城市功能區布局的合理度、改變目前城市地租的結構、改善城市的交通通訊,使城市具備更有效的容納空間。
生態環境承載力。任何城市的發展都離不開其環境載體,環境即是城市經濟空間演化的資源基礎,也是城市經濟空間演化的外部約束。工業化、城市化、環境約束構成了一個影響城市化與工業化的協同度的核心子結構。工業化程度帶動了城市化水平,導致了城市經濟空間演化對環境的影響,進而影響了城市發展的相應政策,引起了環境承載力的變化,而環境承載力的變化又會影響工業化與城市化相互間的作用能力,這又會引起城市發展環境產生變化。可見,城市的生態環境空間既是城市經濟空間演化的約束機制,也是其演化的助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