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態園林

城市的生態問題已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 生態園林反映了人們一種希望通過園林的生態效益來改善城市環境的普遍心理。於是城市生態園林應運而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市生態園林
  • 問題:重視園林景點建設
  • 生態園林提出:21世紀是城市的世紀
  • 概念與內涵:不同的時代園林的含義也不同
現狀及存在問題,生態園林的提出,生態園林的概念與內涵,科學規劃建設,規劃的原則,怎樣建設,

現狀及存在問題

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城市園林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根據2000年城市建設統計公報,2000 年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631767h ㎡,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率28.1%,全國擁有城市公共綠地 143115h㎡ ,城市人均擁有公共綠地面積68㎡ 。到2000年,北京、合肥、深圳、中山、南京、上 海浦東等20個城市(區)被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區) 。2001年國家建設部授予深圳、大連、杭州、石河子、南寧等5個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當今城市提升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園林已成為現代城市空間的最佳化者和城市自然空間的締造者,園林在現代化城市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應有的地位已得到我國各級領導和社會公眾的廣泛認同,這種認同已為我國園林健康發展締造了深厚的民眾基礎。
儘管我國城市園林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一是重視園林景點建設,而忽視城區、郊區一體生態大園林建設的現象普遍存在。二是重視片面的綠地指標(如人 均園林綠地面積、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導致了城市園林綠地在面積上達到了一定的數量,而總體 綠量不足。為追求氣派而過分強調草坪的作用,或單純草本、灌木或喬木相互孤立種植,而忽視 喬、灌、草、地被植物群落式立體配置的重要性。三是在園林風格上受歐美文化的影響較大,而忽視傳統園林藝術風格和地方特色。四是缺乏健全的政策、體制、機制保障體系。

生態園林的提出

21世紀是城市的世紀,一些專家預測2020年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將超過50%。社會經濟的高速 發展使城市迅速擴大,資源在超速開發,環境受到大氣污染,城市的生態問題已成為城市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大問題。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即是城市綠地系統的營建和構築,是城市環境整治和生態重建的治本之道,是城市環境美化和生態最佳化的根本策略,也是城市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世紀60~70 年代人們意識到在城市應以生態平衡發展為基礎以來,設計師們開始從對美與形式及優越文化的陶醉中引向對自然的關注,比較1992年與1996年園林城市評選標準不難看出,1996年明確提出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組成城市良性氣流循環,促進物種多樣性趨於豐富等條目考核綠地質量,一改 1992年的綠地率標準為1996年的生態標準 。人類生存不僅僅需要一個優美、舒適的環境,而且需要一個有生態協調、持續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是全方位的,通過綠地系統來改善城市生態不僅是為了景觀美,更重要的是保證生存質量。因而在傳統的風景園林學中必然要增加解決生態問題的內容,這樣才能符合現代風景園林的發展需要。這就導致了城市生態園林應時而生和迅速發展。

生態園林的概念與內涵

不同的時代園林的含義也不同。在封建社會的狩獵和採集年代建立的囿,一般選擇有利的地形地貌林地為人們利用,這就是最早的自然園林階段。隨著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人們開始有意識地建設人為景觀,為其享用,成為古典園林。園林也由自然園林轉向了人工園林(人工造園)。隨著新中國的建立,城市不斷的擴大發展,園林綠地系統也在不斷增添新的內容。除了各種公園、植物園、動物園、紀念性園林綠地外,各種類型的風景區資源不斷得到開發利用。在城市發展中新增添的街道綠化、居住區綠化、廠區綠化、街心花園等,興建的各種防護林體系都納入了現代化園林範疇,其功能和藝術性更加日趨完善。傳統園林以封閉式創造園林景觀為主要手法,過分追求小橋流水、曲徑通幽等景觀,使得園林的欣賞講究近玩細賞,需要欣賞者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雖然有一定的生態效益,但局限性很大。當前的城市園林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城市生態園林。城市生活繁忙緊張,上班族需要放鬆身心的遊憩綠地,老年人要求有鍛鍊的場所,兒童尋覓遊戲的空間,這些使得單純的園林形式已難以滿足城市的多種需求。城市園林建設應該從城市整體形象的高度和功能來進行園林建設,從城市建設公園到把整個城市建設成公園。生態園林是當代園林建設發展的趨勢,它以保持生態平衡、美化環境、減少生態災害為主導思想。主張因地制宜、適地適栽,生態園林實質是傳統園林的繼承和發展,在1998年《大百科全書·建 築、園林、城市規劃》卷中,汪菊淵先生論及:園林學的研究範圍是隨著社會生活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擴大的。它主要是指把生態學理論與園林景觀藝術相結合,遵循生態學原理建設的園林綠地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喬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個群落中(但不是綠色植物的堆積,不能是簡單的自然返樸歸真),其它園林要素如建築、山石、水體、園路和各種植物群落在審美基礎上的藝術配置,形成穩定的生態群落。並以生態經濟學原理為指導,使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融為一體,創造一個生態協調穩定、景觀優美以及能極大地改善、豐富、調節人們的精神生活遊憩景地。
生態園林通過景觀設計所構成的美化城市效益和為居民提供遊憩空間而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效益,創造減災條件和提供避災場所所產生的城市安全效益,以及改善城市投資環境和促進旅遊業的發展而帶來的多項經濟效益,都是城市生態系統中除城市植物以外的其它因子所不能提供的。發展城市生態園林的基礎是生態學,目的就是通過發展生態園林達到人與自然的協調關係,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從而促進城市生態的建設和發展。合理的城市綠地系統的構造應是:多樣的生態環境,優良的植物立地條件,貼近自然的地形營
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態化的種植方式和多樣性保護,適度的園林小品,完善的園林設施,有效的自然保護,完美的生態環境。

科學規劃建設

規劃的原則

規劃要體現生態功能優先的原則
生態園林是由各類形態各類功能的園林綠地構成的總體,其標準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保持城市生態平衡。生態園林通過構建多樣性景觀,不僅僅要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區發展綠地,同時還要大力發展郊區的公園綠地風景區和生態林地,要十分重視道路和河道的綠化,使之形成通風廊道,把郊區的清新空氣引入市中心。城市園林綠地規劃應從市民生存空間和自然過程的整體性和連續性出發,重視綠地的鑲嵌性和廊道的貫通性,將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整合成綠色生態網路。另外,要改變片面重視草坪的做法,謝家芬教授介紹說樹木的供氧和吸收熱能能力是同面積綠草的5至20倍。綠量是城市綠地生態功能的基礎,生態園林建設不僅要提高綠地率,還要通過喬、灌、草和藤的複合群落結構,提高葉面積指數,以形成喬、灌、花、草立體配置的布局。
規劃要體現人性化原則
園林從根本屬性上看,它是屬於文化藝術範疇,它容多種文化藝術於一體,園林環境是讓民眾進入其中進行賞用,它擁有民眾之多是任何文化藝術門類都難於比擬的。在其規劃要體現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各園林要素之間的關係。缺乏文化含義和美感的唯生態設計是不能被社會所接受的,生態園林應該也必須是美的。比如作為現代城市開敞空間的城市廣場不能沒有植物,但城市廣場的設計必須以功能安排、流線布置和服務設施能滿足大多數人行為需求為目的,提供多樣的空間場所滿足多種人群的人使用,以充足合理的游設施滿足人們活動的需求,植物的種植和安排應當是實現這一目的的功能要素之一,而不是設計的目的。為此在保證綠量的同時, 其它園林要素並重,充分考慮人的參與性。園林綠化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風情、文脈和特色的重要方面,應以自然生態條件和地帶性植被為基礎,將民俗風情、傳統文化、宗教、歷史文物等融合在園林綠化中,使城市綠地系統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徵,產生可識別性和特色性;在傳統文化和傳統園林藝術中,園林植物往往具有豐富的寓意和象徵,如石頭城、鬼臉城景區的建設,通過合理種植設計,可在局部地區將園林植物的寓意和韻律予以表達,促使植物形與神的結合,啟迪居民。因此,汲取和借鑑傳統園林的文化傳統,融合自然規律和人文傳統,綜合園林的生態、審美和精神功能,創造意境,烘托環境氛圍,增加綠地品位和情調,實現功能、形式和意義的統一,滿足市民的遊憩和身心再生需求,豐富和提升生態園林的內涵和功能。

怎樣建設

建立合理的生態群落
套用生態恢復和重建的理論與技術,汲取園林藝術精華,創造不同類型的人工植物群落。如分別在廣場、景觀大道、街頭小遊園等綠地可建立注重植物的外形、色彩、質
感的搭配的觀賞型植物群落;如工廠、醫院、道路等綠地可建立針對特殊環境所排放的氣體,選擇相應吸附氣體的植物,減少環境污染及選擇枝葉繁茂而分枝較低的植物減少噪音污染的環保型植物群落;如植物園、校園綠化可根據植物的品種、習性等建立品種園或生境園等科普型植物群落;考慮滿足城市綠化對苗木的需求,可建立生產型植物群落等為主的苗圃。通過構建層次多、結構複雜和功能多樣的植物群落,提高自我維持、更新和發展能力,增強綠地的穩定性和抗逆性,從而實現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觀資源的可持續維持及發展。
創建野生動植物棲息地
拓展自然保護概念,不局限於野生價值大的郊野區域,通過園林綠化,在城市創建自然棲息地。多類型的複合生境是生態園林的基本條件,挖掘和發揮原有生境生態潛力,保護和利用以土和水為主的自然環境異質性,構建多樣的生境類型或創造全新的動植物環境,給野生生物提供豐富多樣的棲息環境,特別在缺乏野生動物的城市區域;在植物選擇和群落構築上,模擬潛在植被,避免因栽植少量的植物,而破壞野生狀態的自然多樣性,如以種類豐富的草地或野花草地代替單一的草坪,人工干預的自然更新林,建造帶自然邊緣的水體和濕地系統,構建水生和濕生群落等;;創造野生生物覓食、安全和繁衍的庇護空間,促進野生動物的引入、生存和繁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