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家書

城市家書就是市民對“家事”的見解,給自己所在城市寫的信,這裡有讚美、有思索、有建議、有批評——就像每個人的真性情,“城市家書”所展示的就是每個市民的真性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市家書
  • 地區大連
  • 定義:給自己所在城市寫的信
  • 開始時間 :2011年9月
背景介紹,內容,作用,評價,

背景介紹

城市,本是人類“抱團取暖”的所在。人們共同聚集在一起,支撐起和諧共生的城市文明。現代化的演進一面賦予城市更多的繁華,一面又無情消解著人與城市、人與人之間的熱度。“台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羅大佑的一首<鹿港小鎮>,唱出了現代都市人的悵惘。在加強和改進社會管理的大背景下,在快速發展的城市中尋找凝聚人心的力量,增進市民的歸屬感和向心力,成為城市管理者不容迴避的重要課題。
2011年9月初開始,大連就流行寫“城市家書”,“大連你好,見字如面。”從城市管理者到普通市民紛紛執筆,數千封情真意切、見解深刻的“城市家書”,融入和凝聚了人們對城市發展的思考與共識。 一封封大連“城市家書”讓人發現,儘管隨著人口的擴張,城市管理時常捉襟見肘;儘管隨著社會轉型,社會矛盾日益凸顯;儘管“人情淡漠”的感慨不時帶來困擾,可一旦提供一個“出口”,市民對城市的深情仍會情不自禁地涌流。

內容

在大連2148封來信中,大家對城市發展給予了方方面面的關注。來信內容分為八大類:有讀者著眼全國經濟發展大局,關注城市經濟發展;有讀者汲取不同城市文化底蘊,為大連文化建設提出寶貴意見;有讀者從身邊生活出發,為大連環境建設提出實用性構想。
“城市道路建設,我也想提點意見”,“請珍惜城市獨有的老建築”,“願足球之城的名片永遠靚麗”,“我愛大連,從未離開”……從退休老人到“80後”大學生,從產業發展、文化教育、城市建設到環境保護、市民生活、交通管理,“每封來信字裡行間都透露著對我們這座城市的熱愛,而這種熱愛正是通過你們這個平台傳遞到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體會到了這座城市大家庭的團結和溫暖”,大連市委書記唐軍在他的“家書”中道出了城市管理者的欣喜。“民心可用”,這是社會管理最應依靠也最可依靠的資源。

作用

“城市家書”讓大家有機會把心窩子裡的話掏出來,在城市管理者和市民之間搭起彼此溝通的橋樑,市民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被充分地激發出來。民意表達暢通有序,不僅密切了幹群關係,更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

評價

城市的發展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破解發展中的問題需要上下同心、凝聚共識,而凝聚共識、形成合力,核心是要解決民生問題,關鍵是要讓百姓滿意。
“城市家書”有力地促進了政府部門的轉型,一些管理型職能部門努力向服務型部門轉變。事沒辦完不下班,人不走完不關門——大連市政府行政服務中心各視窗就給自己立下“軍令狀”,明確提出“讓服務理念在服務實踐中閃光”。
建設服務型政府,可以說它是改革,也可以說是政府的自我革命。自我革命,不在於政府服務公眾的目標,而在於對政府驅動力的創新,這種驅動力即民眾的需要、偏好、願望和意志。建設服務型政府,必須廣泛問計於民。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在社會主體利益日益多元化的局面下,通過制度化的渠道和參與機制,讓民眾參與社會生活表達社會生活成為常態。大連一位市政協委員說“城市家書”是一次全體市民參加的‘兩會’。
“城市家書”這一新形式拉近了與百姓的距離,營造了暢所欲言的氛圍,實現了城市管理者與市民的良性互動;而深想一下,它不過是“人民來信”這一傳統方式與新時代背景結合的產物。善於從傳統中汲取寶貴的精神財富和豐厚的政治資源,把傳統手段用好、用足、用活,是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方面。
“城市家書”是大時代的小篇章,是城市居民和社會成員對自身狀況、願望、情感的書寫。更仔細地傾聽,更真誠地互動,更順暢地表達,每一座城市都能營造出和諧共贏的環境,每一寸土地都將凝聚起建設更美生活的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