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城市圈)

都市圈(城市經濟地理概念)

城市圈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

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通常指Ⅰ型大城市(中心城區300~500萬人),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Ⅱ型大城市(中心城區200~300萬人口);都市圈,又稱都市區、大城市圈;多個相鄰的都市圈組成城市群(或城市帶、大城市連綿區(Megalopolis))。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都市圈
  • 別稱:都市區、大城市圈
  • 類別:圈域經濟現象
  • 提出者:國家發展改革委
  • 世界都市圈:紐約都市圈、東京都市圈、倫敦都市圈等
都市圈(都市區、大城市圈),都市圈(都市區、大城市圈)規模等級,都市圈(都市區、大城市圈)合理布局,重要區分,世界知名都市圈,國內主要都市圈,都市圈的優勢,

都市圈(都市區、大城市圈)

都市圈(或都市區、大城市圈)指在城市群中出現的以大城市為核心,周邊城市共同參與分工、合作,一體化的圈域經濟現象。1957年,法國地理學家戈特曼首次提出了“大城市連綿區(Megalopolis)”的概念,用以概括美國東北海岸出現的大城市連綿區(或城市帶、城市群)現象。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在《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中提出了都市圈的概念。
都市圈是一種特殊的地域空間組織形式,是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共同作用的結果。一般認為都市圈是在特定的地域範圍內,以有一個或者多個經濟較發達並且有較強城市功能的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為核心,以一系列不同性質、規模、等級的中小城市為主體,共同組成在空間上位置相近,在功能上緊密聯繫、相互依存的具有圈層式地域結構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地域空間組織。都市圈最大的特點是圈內城市之間存在密切的互動關係,不同城市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都市圈(都市區),中心城區人口應在300萬人以上(輻射帶動功能強的,不低於200萬人口),總人口應在1000萬以上(中心城區人口在200萬以上,才能以合理的稅費,提供較好的公共服務,否則服務不足或腐敗;中心城區人口在300萬以上,才能支撐較發達的公共運輸業,比如捷運和航空等)。

都市圈(都市區、大城市圈)規模等級

小都市圈,中心城區200~300萬人、總人口1000萬以上;
中都市圈,中心城區300~500萬人、總人口1500萬以上;
大都市圈,中心城區500~1000萬人、總人口2000萬以上;
特大都市圈,中心城區1000~2000萬人、總人口3000萬以上;
超大都市圈,中心城區2000萬人以上、總人口5000萬以上;
但是,都市圈總人口超過3000萬(或中心城區人口超過1000萬)時,會發生城市病;都市圈總人口超過5000萬(或中心城區人口超過2000萬)時,會發生較嚴重的城市病,尤其是環境問題(城市廢棄物難以就近消納)、住房問題(較宜居的住房是通風、採光良好的小高層房,中高層房不利防震、消防等)、交通問題等。
所以,最宜居的是中都市圈(偏舒適型宜居都市圈)和大都市圈(偏事業型宜居都市圈);實力最強的是特大都市圈。

都市圈(都市區、大城市圈)合理布局

都市圈(或都市區)的合理半徑,以100~150公里為宜,最遠不大於200公里(中心城區與衛星城市,實現1小時通勤;中心城區與圈內鎮村,能當天來回,辦事方便)。
都市圈
我國是強行政國家,城市的行政地位極大地影響著城市的發展,省會和副省級以上城市有極顯著的行政優勢,造成現有中心城區人口大於300萬的城市均為省會或副省級以上城市;遠離省會或副省級以上城市區域,日益邊緣化、貧困化和各種矛盾的激化。
所以,現有省會150公里之外,如果有較大的區域(3萬平方公里以上)和較多人口(1000萬以上/容易培育300萬人口以上的中心城市),均應培育新的中心城市,將中心城市升級為副省級城市,並適時設立以中心城市為省會的新省級行政區;同時,建設以新省會為樞紐的交通幹線(尤其是“米”字型高鐵樞紐)、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等,實現全國都市的均衡合理分布、增強全國城市體系中的重要節點城市,從根本上防止全國的人口只集聚在現有的省會或直轄市,使大城市病和大城市群病越來越嚴重,同時存在大片被邊緣化區域越來越貧困、矛盾越來越激化。其中,以徐州、宜昌、贛州、桂林和宜賓等城市為中心的區域均是培育新的都市圈的理想區域。
都市圈(城市圈)
都市圈(城市圈)

重要區分

需要注意,城市群都市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根據中國《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都市圈是指圍繞某一個中心城市(即超大或特大城市)的城鎮化形態。城市群是由若干個都市圈構成的廣域城鎮化形態,其內部應該包含若干箇中心城市。在體量和層級上,都市圈要低於城市群的概念。
城市圈和都市圈是兩個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的《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通常指Ⅰ型大城市(中心城區人口300~500萬人),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Ⅱ型大城市(中心城區人口不低於200萬人口);所以,都市圈的中心城區人口通常需200萬以上。但是,根據國務院印發《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2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小城市,所以,城市圈的中心城區人口可在20萬以下。簡言之,大城市圈(中心城區人口300萬以上,至少200萬以上)才是都市圈。

世界知名都市圈

紐約都市圈——世界上產業分工布局最完善,最有序的大都市圈;
倫敦都市圈——創意產業和區域經濟;
巴黎都市圈——依靠規劃疏解城市人口壓力,合理使用土地,提高城市生活質量,均衡發展;

國內主要都市圈

近20年來,都市圈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作用大為加強,集聚能力急速提高,經濟總量迅速擴大,中心城市的經濟勢能不斷強化。東部都市圈競爭力持續加強,其中珠三角城市群(包括深圳都市圈、廣州都市圈等)的經濟成長動力結構最為多元化,穩定性最好;2012年4月10日,由國內學者方創琳編寫的《2010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稱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寧波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已躋身於6大世界級城市群。
都市圈範圍都市圈範圍
2019年6月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中國都市圈報告》,從綜合經濟競爭力、可持續競爭力、營商競爭力及宜居競爭力四個維度,對18個發展較為完善的都市圈進行了測評。
結果顯示,粵港澳大灣區與長三角都市連綿區兩大“頭部”都市圈競爭激烈,整體表現最為出色。
都市圈(城市圈)
與此同時,青島都市圈、廈門都市圈也以“黑馬”之姿突出重圍,在四個榜單中都穩居前五強。其中,兩大都市圈在可持續競爭力、宜商競爭力及宜居競爭力上甚至都超過首都都市圈。
另外,還有其他區域性的都市圈包括成都都市圈、重慶都市圈、南昌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武漢都市圈太原都市圈濟南都市圈,鄭州都市圈,洛陽都市圈等。

都市圈的優勢

一些地理位置優越和產業優勢明顯的城市經濟功能趨於綜合型,金融、貿易、服務、文化、娛樂等功能得到發展,城市的集聚力日益增強,從而使城市的經濟能級大大提高,成為區域性、全國性甚至國際性的經濟中心和貿易中心,商業由單純的商品交易向綜合服務發展,商業活動也擴展延伸為促進商品流通和滿足交易需求的一切活動。城市的經濟功能已不再是在一個孤立的城市體現,而是由以一個中心城市為核心,同與其保持著密切經濟聯繫的一系列中小城市共同組成的城市群來體現了。都市圈是以大都市為依託的相關都市組成的在經濟、產業、文化等有緊密聯繫,逐步融為一體的城市集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