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市圈、太鋼技改和聯合重組等被納入國家中部崛起《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原都市圈
- 外文名:Taiyuan metropolitan
- 所在地區:山西太原
- 產業特點: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
- 提出時間:山西省政協九屆三次會議上
- 中心城市:太原
- 次中心縣市:太谷、介休、汾陽、孝義
- 次中心地級市:大同、晉中
- 面積:15.678萬平方公里(山西全境)
- 人口:3610.8萬(2013年)
六極之一,強化城市分工,打破概念束縛,建設都市圈,
六極之一
“這就是太原城市圈的定位。”趙旭強介紹說,比如長株潭城市群的定位則是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兩型城市圈。
上述人士解釋說,這樣的定位具有明顯的“山西特色”。
“上述定位很明顯是從山西的具體產業結構特點出發。”趙旭強說,山西的主導產業具有典型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特點,而正在進行的煤炭資源整合工作,以及對循環經濟的探索,表明山西正在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轉變,“太原城市圈的定位也是從轉型的方向出發。”
強化城市分工
“城市圈內各個城市之間是分工的關係,而非並列。”景普秋教授告訴本報記者。
而城市間明確的分工關係也不是通過“行政手段”來實現的。
“這取決於當地的市場化程度,”景普秋介紹說,“一個地區的市場化達到一定程度後,地區內各要素之間的分工會越來越細,而且合作的願望會越來越強烈。”
趙旭強說,城市圈內除了具有龍頭產業外,其他產業也應該形成互補,最好的結果是,城市圈將會形成一個巨大的產業鏈。
太原城市圈內各城市間的合作願望,顯然還沒達到能夠形成“圈”的標準。
“太原城市圈範圍內的產業合作程度並不樂觀。”趙旭強表示,據了解,太原城市圈範圍內各城市的產業基本都屬於煤焦產業,“屬於同類產業,並未形成鏈條。產業層次較低,甚至會形成內部的惡性競爭。”
景普秋強調說,當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後,“所謂圈內各城市點的聯繫會增強,最終會形成網狀,城市圈會自然而然形成。”
按照目前的情況,太原城市圈範圍內的經濟發展狀況,還不足以支撐城市圈的形成。
打破概念束縛
經濟發展程度不會在一夜間被拔高。但太原經濟圈的發展需要面臨的,不只是經濟發展水平較低。
“首先應該打破‘行政區劃’概念的束縛。”趙旭強認為,要改變“經濟發展只是固定在一定行政區劃內”的傳統觀念,“經濟發展不會被限制在行政區劃內,更不會完全吻合,而是會根據經濟發展中各個要素之間的關係,自由流動。”
京津唐、長三角以及珠三角,就是按照發展要素自由流動,實現打破行政區劃發展的最好例子。
“城市圈內的各級政府應該有一盤棋思想。”趙旭強建議道,按照太原城市圈規划進行統籌發展。“而作為一個整體,省政府應該在圈的範圍內統一優惠投資政策。包括稅收、土地等投資要素和環境。”
景普秋認為,正在建設的太中銀鐵路應該會幫助區域經濟發展打破行政區劃。“來自西部的巨大需求,經太原城市圈同東部地區聯繫起來,這對太原城市圈的發展十分有利。”
另外,上述人士還強調,改善交通,依然是加快太原城市圈發展面臨的一大問題。
加快太原都市圈建設,使其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省政協委員肖玲認為,目前太原市舊城拆遷改造成本特別高,有必要換個思路,改變城市圈建設以現有城區為中心向外輻射的模式,變城市一個中心為多箇中心。城市圈建設中,不一定都要在城市現在的中心區域拆舊建新,可以適當選擇在城市外圍建設新設施,舊的設施就保留在原處,等到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再改造。
這樣既可以降低拆遷成本,遏制城市房價過快增長,也有利於形成新的城市發展中心,提高城市擴張速度,加快城市化進程。
建設都市圈
“一個地區的經濟發達程度主要是體現在中心城市上,一個省的開放程度和區域競爭力主要取決於省會城市,建設以省會城市為中心的大都市圈有利於形成最有效的支撐產業群成長的區域空間”。基於這一認識,在省政協九屆三次會議上,民進成員的一份提案建議,建設以太原為中心的“大太 原”都市圈。
提案提出,建設大太原都市圈,首先賦於太原市更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以加快構建具有省會特色和大太原都市圈優勢的產業體系,為將太原建設成為中西部經濟強市提供最優的環境。同時,形成一個以太原市為龍頭,以山西大字型高速路為軸線,以太原盆地為腹地的經濟區域。
實現太原市、晉中市行政區劃合併。新區域的劃分,將有利於推進全省的城市化進程,有利於在我省中部儘快形成中心城市、衛星城市、眾多城鎮簇擁的城市群,從而大大提高太原的集聚和輻射功能。實行新的區劃,太原區域面積可由現在的6988平方公里增加到16451平方公里,人口可由現在的330萬增加到600萬以上,GDP可由現在的630億元增加到1000億元以上。
建設大太原都市圈應以實施產業導向戰略,培育和扶植具有競爭力、互補性和空間布局合理的產業集群為最重要的切入點。重點建設以太原為中心的山西大字型高速路各城市組團,形成以太原——晉中都市區為軸心和組織中樞,連線以大同和朔州為中心的晉北都市區、運城臨汾侯馬為中心的晉南都市區,陽泉、呂梁、長治和晉城都市區的城市組團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