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村社會管理研究

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村社會管理研究

作者通過對農村社會管理的績效分析發現,農村存在分化、依附、非均衡的特徵。報告關於農村社會管理的未來走向進行了應然化分析,認為農民應該是社會管理的價值歸宿、鄉鎮政府需要進行角色再定位、農村社會的發育和成長應該堅持功能最佳化的方向、農村社區要建設成為村民公共生活的共同體等。

基本介紹

  • 書名: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村社會管理研究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頁數:351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吳新葉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08124108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村社會管理研究》作者通過對農村社會管理的績效分析發現,農村存在分化、依附、非均衡的特徵。報告關於農村社會管理的未來走向進行了應然化分析,認為農民應該是社會管理的價值歸宿、鄉鎮政府需要進行角色再定位、農村社會的發育和成長應該堅持功能最佳化的方向、農村社區要建設成為村民公共生活的共同體等。

作者簡介

吳新葉,1968年生,安徽靈璧人。現任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教研室主任,教授、碩導;兼任上海市政治學會副秘書長、上海市黨建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先後主持國家哲學與社會科學基金課題一項、其他課題十餘項;出版專著四部;編纂《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的“非政府組織”等八個詞條;在《政治學研究》、《中國行政管理》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六十餘篇

圖書目錄

序言
緒論
一、選題緣起
二、研究回顧
三、核心概念、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主要觀點與不足
第一章回應城市化:農村社會管理的時代任務
第一節新農村建設與社會管理
一、社會管理是新農村建設的手段與途徑
二、社會管理是新農村建設的支撐
第二節城鄉一體化下的農村社會管理:使命與任務
一、社會管理價值取向的確定
二、國家與社會關係的處理
三、文化在農村社會管理中的地位
四、建構農村社區建設的共同體
五、社會管理與農村社會功能的開發
第三節農村社會管理的模式及其選擇
一、社會管理的兩種模式
二、我國農村社會管理的模式選擇
第二章農村社會管理主體:結構與機制
第一節農村社會管理主體結構的形成
一、城市化路徑
二、基層民主管理的路徑
三、社會進步的路徑
第二節農村社會管理的權力主體及其作用機制
一、執政黨:農村社會管理的領導者
二、政府:農村社會管理的責任主體
第三節農村社會管理的非權力主體及其機制
一、社會組織主體:協同的角色定位與作用方式
二、村民主體:邊緣化境遇及其訴求
三、企業主體
第三章農村社會管理的績效分析
第一節農村社會管理績效的衡量指標
一、社會管理績效的四個衡量維度
二、農村社會管理績效指標的三級體系
第二節農村社會管理的績效狀況
一、調查問卷描述
二、問卷調查發現
三、三個案例的比較分析
四、問卷與訪談的比較
第三節進一步的討論
一、政府組織管理績效的再思考
二、農村基層自治組織的社會管理績效再思考
三、企業社會責任的績效再思考
四、農村社會組織績效的再討論
五、農村社區改革的績效再討論
第四章國外社會管理的經驗與啟示
第一節美國的城市化與社會管理的經驗與啟示
一、政府作用不可或缺
二、社區參與機制
三、非營利組織機制
四、企業社會責任(CSR)機制
五、美國社會管理經驗的啟示
第二節歐洲的城市化與農村社會管理的經驗與啟示
一、民主參與是社會管理的實現途徑
二、人本關懷的確立
三、動員全社會參與環境保護
四、現代信息技術的套用
五、歐盟經驗的啟示
第三節巴西的城市化與農村社會管理的經驗和啟示
一、城市化對社會秩序的衝擊
二、改革民生政策,在農村實施減貧與扶貧項目
三、動員農村婦女群體參與社會管理
四、鼓勵鄰里組織發展,發揮基層社會的自主作用
五、工人黨的執政思維:保持政策的連續性
六、巴西農村社會管理的啟示
第四節韓國的城市化與農村社會管理的經驗啟示
一、農村社會管理要體現農民的主體性
二、政府主導作用要有限度,權力邊界要清楚
三、動員大企業對農村實行扶持
四、社會組織不可或缺
第五節小結
第五章農村社會管理的績效改進與體制完善
第一節農村社會管理的績效改進
一、彰顯農村社會管理的公共性
二、維持均衡而廣泛的社會性
三、以公共財政為支撐,提高政府社會管理的有效性
四、建設具有公共生活特徵的農村社區共同體
第二節農村社會管理的體制完善
一、創新黨的領導方式
二、明確政府負責的權力與責任邊界
三、社會協同中的社會組織:功能領域與責任
四、村民參與:從觀念到行動
五、構建立體化的法制保障體系
第六章總結與展望
第一節村民主體的價值歸宿
一、作為參與主體的村民
二、村民主體價值實現的可能障礙
第二節鄉鎮政府的角色及其定位
一、社會管理創新的提倡者與主導者
二、農村新型組織成長的培育者
三、現有制度空間的挖掘者
四、農村公共事務“合意空間”的建構者
第三節農村社會功能的最佳化
一、應對新的社會功能失衡
二、社會功能最佳化的兩個路徑
第四節農村社區化:社會管理的空間轉換
一、社區共同體的公共精神
二、社區改革要以村民為原則導向
三、社區的包容性決定著公共生活的質量
四、漸進地改革農村社區中的行政化現象
第五節城鄉一體化下的社會管理:共生機制及其可能
附錄
附錄1調查問卷
附錄2訪談記錄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