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爾伍德·斯潘塞·伯法

埃爾伍德·斯潘塞·伯法

埃爾伍德·斯潘塞·伯法(Elwood Spencer Buffa):管理科學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埃爾伍德·斯潘塞·伯法
  • 外文名:Elwood Spencer Buffa
  • 國籍:美國
  • 主要成就:管理科學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代表作品:《生產管理基礎》
簡介,管理思想,人物經歷,個人著作,

簡介

埃爾伍德·斯潘賽·伯法是曾任教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管理研究院,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出版的著作很多,是西方管理科學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是《生產管理基礎》(1975)。《生產管理基礎》是伯法根據《現代生產管理》改寫的,簡明易懂,曾被《哈佛商業評論》推薦為經理必讀書目。在這本書里可以看到大量的圖表和數學公式,正是這些科學的計量方法,使得管理問題的研究由定性走向定量。
埃爾伍德·斯潘塞·伯法

管理思想

伯法認為,在一定生產系統的成功管理依賴於以下因素:計畫、關於實際情況的信息系統、管理者對需求、庫存狀況、進度、質量水平、產品和設備革新等方面的變化所做出的決定。
伯法認為,生產系統中所產生的問題要求兩種主要類型的決策,一種是長期決策,它關係到生產系統的設計,例如產品的選擇和設計、設備和生產過程的選擇、加工對象的生產設計、作業設計、生產系統的地址選擇、設備平面布置等;另一種是短期決策,它關係到生產系統的運行和控制,例如庫存和生產控制、生產系統的維修和可靠性、質量控制、勞動控制、成本控制等。
伯法認為,系統分為開放系統和封閉系統兩類。開放系統的特點在於輸出對輸入做出反響,但輸出卻並不影響輸入。封閉系統即反饋系統,是受它自己過去行為的影 響。一個反饋系統有一個封閉的迴路結構,它使系統的過去行動的結果回過來控制未來的行動。管理人員把系統概念套用於工作的最大好處是加深了對其所管理系統 的理解。
從本質上來說,管理科學中用到的關於生產和營運管理中的各種分析方法是在遵循科學方法的基礎上利用各種模型。分析方法中必須確定衡量效率的尺度,建立一套標準來衡量生產行動中各種可供選擇方案的效率。這些方面的衡量尺度可以包含利潤、貢獻、總成本、增量成本、機器停工時間、機器利用率、勞動成本、勞動力利 用率、產品單位數量和流程時間等。
還必須建立一個模型。這其中,E(效率)能夠表現為那些限定該系統的 變數的函式,其公式一般為以下形式:E=f(x,y)。其中E為效率,f代表函式關係,x代表可控變數,y代表非可控變數。伯法列出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成 本分析、線性規劃、等待線或排隊模型、模擬模型、統計分析、網路計畫模型、啟發式模型、計算機探索求解方法、圖解和圖像分析等。
生產系統的設計和業務的計畫控制與生產系統的類型相關。在實際環境中,分配型組織、大量生產一分配系統、生產和管理間斷生產系統以及大規模項目在生產和業務管 理中面臨的任務各有不同。例如,分配型組織的任務主要有:確定分配的性質、預測需求、確定一次訂貨量、服務水平和保險庫存量等;大量生產一分配系統的任務 主要有:確定、預測需求和多階段庫存系統、物質設備的長期總體規劃、生產設施設計、設備和人力總體規劃等;間斷生產系統的任務主要有:確定製定標價政策、 安排設備、最經濟的原材料採購、勞動力、機器設備的控制等等;大規模項目的任務主要有:通過制定作業網路來達到最終結果,制定作業網路的進度表等等。

人物經歷

埃爾伍德·斯潘塞·伯法(ElwoodSpencerBuffa),1923年4月12日出生在威斯康星州的畢洛伊特市,是研究現代化生產管理方法和管理科學的著名管理學家,也是管理科學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伯法的姓名看上去很特別,這與他是移民後裔有直接的關聯。他的父親是來自義大利西西里島的移民,母親則是有著德國血統的英國人。伯法是義大利姓,本意為有趣、詼諧;斯潘塞是他母親的娘家姓;他的哥哥弗蘭克,是父親堅持按照義大利人的習慣起名;他自己的名字埃爾伍德,則是按照母親的意願起的。
《生產管理基礎》《生產管理基礎》
在可怕的大蕭條中,伯法的父親所在的費爾班克-莫爾斯公司(FairbanksMorse&Co.)裁員,使他於1932年下崗了,一家人由畢洛伊特市來到了內布拉加斯州的奧馬哈市。上八年級的伯法有幸提前參加了升學考試,提前一年進入高中階段學習。然而,他的父親的失業,使伯法一家陷入了困境。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年幼的伯法不得不出去打零工來貼補家用。伯法每周都去送報紙,可以掙6.5美元。1937年,度過危機的費爾班克-莫爾斯公司召回以前辭退的雇員,伯法一家人又搬回畢洛伊特市。伯法在那裡讀完了高中,勤工儉學的傳統卻沒有丟掉。在讀書期間,伯法曾在晚上和周末做兼職的劇院引座員,在暑假裡撿土豆,拾麥穗,每天能掙1美元,比墨西哥移民勞工還要少。但打工的經歷,讓他懂得了要尊重體力勞動。
高中畢業後,由於家境貧寒,伯法打算先工作一年,攢夠學費再上大學。父親領他見了費爾班克-莫爾斯公司的倉庫主管波特·麥肯納,使他得到一個以每小時40美分的報酬在倉庫打工的機會。伯法要裝卸卡車、上貨、裝箱以及擺放貨物。由於工作認真,他很受主管麥肯納的器重。很快,麥肯納就不再讓伯法從事體力勞動,而讓他從事貨物清單記錄、送貨以及瑣細的調度安排等工作。這些工作讓伯法接觸到了大型機器車間和工程部門,並能同工程設計人員交流。伯法後來在大學選擇機械工程專業,與這段經歷不無關係。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伯法在威斯康星大學學習時,為了繳納學費,經人介紹去兼職做女生聯誼會的服務人員;而在女生聯誼會的工作,使他碰到了後來成為他妻子的貝蒂。他所學的機械工程專業枯燥無味,然而卻為伯法在數學和自然科學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個專業的教師水平一般,沒有吸引力,正是這種狀況促使伯法選修了經濟學、心理學以及工商管理的課程。看來,大學的訓練確實是多方面的。伯法在威斯康星大學,就已經鋪墊了通向家庭生活和職業生涯的道路。
1943年,伯法參與了海軍的電子技術程式設計工作。在那裡,伯法學會了電子技術、維修雷達和聲納系統設備。在獲得機械工程學士學位後,伯法在芝加哥的愛迪生公司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但這種機械性的工作似乎對他缺乏吸引力。在大學期間選修的經濟學心理學等課程使伯法眼界大開,於是他決定在威斯康星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BA)。
1948年,伯法成為伊斯特曼柯達公司的經營分析員。伊利諾斯大學工業系教授埃弗雷特?賴特雷曾參觀過柯達公司,公司老闆安排了一些相關部門工作的專題介紹,主講之一的伯法給賴特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49年,經賴特雷大力推薦,伯法成為伊利諾斯大學的一名助教。在工作中,伯法感到自己知識貧乏,萌生了攻讀博士學位的念頭。1953年,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拉爾夫?巴恩斯教授為伯法提供了一份工商管理學院的講師工作,每年上九個月班,工資5100美元。這樣,伯法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在加利福尼亞大學工程學院攻讀“生物工程”博士學位。
在伯法的學業中,值得一提的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生物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當年所謂的“生物工程”與我們今天所說的生物工程有著天壤之別,它不是研究基因遺傳和變異,而是研究生物活動和人-機關係。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生物工程學,其範圍是人類工程學,其研究領域橫跨生物工程、數理統計、生產工程、熱力學四個方面。之所以要包括熱力學,是由於當時的系主任認為熱力學是所有知識的基礎。很明顯,這種培養方案,為伯法的管理科學研究打下了基礎。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伯法發表了一篇有關工具發展的論文,兩篇有關試驗和效果的論文,還發表了兩三篇其他方面的論文。1958年,伯法獲得了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博士學位。
後來,伯法擔任了加利福尼亞大學管理科學和經營管理學的教授,還曾擔任過管理學系主任助理和系副主任,以及兼任該校學術委員會主席。1963~1964年,伯法還曾在哈佛大學商學院兼任客座教授。

個人著作

在伯法的時代,企業間的競爭日益加劇,對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賴於管理者的主觀分析和經驗判斷的定性管理,不再能滿足企業管理工作的需要,而更加標準化的定量管理技術,越來越被管理學界所重視。計算機的飛速發展,為定量化管理創造了條件。如何通過量化的數學模型,利用計算機的信息處理能力來加強對企業的管理,減少管理者由於自身局限性而難以避免的失誤,提高管理者在計畫、控制、決策方面的效率,成為管理學亟待探索並亟待解決的問題。順應這種趨勢,伯法在1961年出版了《現代生產管理》。這本書出版了八版,受到社會上的高度評價,影響了此後管理學在生產和作業領域的研究方向,並有大量教科書引用了該書的核心內容。1963年,他又出版了《操作管理:問題與模型》。該書出版了三版,強調研究領域的分析技巧。1975年,伯法出版了《生產管理基礎》,全面論述了管理科學的核心思想,主張用數學控制、程式化系統方法來解決管理學科的主觀性,實現管理的科學化。《哈佛商業評論》曾把這部書推薦為經理必讀書目。1977年,伯法與德克薩斯大學的吉米·戴爾合寫了有關管理科學方法論的《管理科學ㄍ運籌學:建模和解決方案》。伯法的這些著作,都採用了科學的計量方法,使得管理問題的研究由定性化轉向定量化。由此,開拓了管理學的又一個廣闊的研究領域,管理科學學派(數量學派)因此成為管理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分支。
《現代生產管理》《現代生產管理》
伯法認為,運用數理方法的關鍵,不在算法,而在建模。也就是說,不是要讓經理一頭扎進數字堆,更不是讓經理都變成方程高手,而是要讓經理恰當把握數量之間的關係,具備系統眼光。於是,伯法試圖以數量方法來走出管理學的迷宮。1981年,他決定用更寬泛的結構撰寫一本全新的管理學基礎書籍,但這次撰寫的《操作管理:生產系統管理》卻沒有得到學界的認可。伯法還曾試圖對工商業進行基礎性論述,曾經與普萊切爾(Barbara Pletcher)在1980年合寫了《了解商業的今天》,但此書也未能獲得成功。
經過這些嘗試,伯法最後走向了戰略研究。1984年,他滿懷激情撰寫了《迎接競爭的挑戰:美國公司生產的戰略》。在伯法眼裡,那些走向全球競爭的美國公司,只是試圖一味追求更大更快,而忽視了創造價值的基本原則;總經理們更多地關心併購公司,擴充自己的職位權力,而忽視了生產和質量上的成本問題,結果被日本、西德以及其他國家的公司超越。1986年,伯法與博格(Marc Bogue)合作撰寫了《公司戰略分析》,這是他把生產管理研究的數量方法運用到戰略領域的代表作。
伯法建立的體系,被人稱為生產管理理論,這一理論立足於工商業的實踐。任何企業要生存並發展壯大,最基本的活動就是提高生產效率。而要提高效率,就需要最佳化資源配置,合理利用資源,恰當安排生產,由此構成企業的生產系統。在任何一個生產系統中,成功的管理不外乎依賴於三個方面:①計畫,即對生產活動進行整體設計;②信息,即對企業的實際運行有充分了解;③決策,即根據各種變化做出相關反應(包括對需求、庫存、進度、質量、產品、設備等方面的反應)。隨著科技的發展,生產管理已經成為不斷發展的套用科學。伯法認為,隨著計算機的發展與普及,實現對生產過程的數控,建立“人-機互動模式”的生產管理方式已經成為可能。管理學中套用的數理方法,都在伯法這裡展開了探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