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娃·庇隆

埃娃·庇隆

埃娃·庇隆於1919年5月7日出生,是庇隆總統的第二位夫人。在庇隆擔任總統期間,埃娃積極貫徹庇隆的“社會革命”主張,親自運作政府創建的巨額社會基金,熱心建造廉價住房、興辦學校等慈善事業,並把阿根廷婦女組織起來,讓婦女的投票權獲得保障。由於關心民間疾苦,埃娃在阿根廷民眾中的號召力甚至超過了庇隆本人,被尊為阿根廷的“國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埃娃·庇隆
  • 出生地:阿根廷奇維爾科伊
  • 出生日期:1919年5月7日
  • 職業:庇隆總統的第二位夫人
個人檔案,個人經歷,影響,人物評價,相關劇作,

個人檔案

埃娃1919年出生於阿根廷小鎮奇維爾科伊一個貧苦人家,她曾當過模特兒、電影明星、播音員。1943年,阿根廷發生軍事政變,埃娃遇到比她年長24歲的庇隆,他們之間開始產生了愛情。當庇隆被捕入獄時,她就以他的名義參加競選活動。當他獲釋後,儘管同僚們和阿根廷上流社會極力反對,兩人最終還是結了婚。
埃娃·庇隆與庇隆總統埃娃·庇隆與庇隆總統
為了貫徹庇隆的“社會革命”主張,埃娃親自掌握政府創建的巨額社會基金,熱心建造廉價住房、興辦學校等其他慈善事業,還把阿根廷婦女組織起來,讓婦女的投票權獲得保障。
1952年7月,年僅33歲的埃娃·庇隆因病去世,她的遺體被安放在水晶棺中永久保存。
庇隆的追隨者還為她建造了紀念碑,其高度超越了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像
埃娃·庇隆生前出版的自傳——《我的生活目的》被指定為阿根廷所有學校、尤其是大學的必讀課本。
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阿根廷迎來了梅內姆時代,梅內姆實施了劇烈的改革,刺激了經濟的發展,但也孕育著更大的危機。金融危機使阿根廷陷入更大的困境,人們更加懷念埃娃·庇隆。
庇隆
曾3次擔任阿總統的庇隆,在政治上沉浮不斷,死後遺體多次被改變安葬地點,甚至被盜賊鋸掉了雙手。
一起血緣糾紛,一個72歲的女人認定自己是庇隆的私生女。借遷葬的機會,阿政府從庇隆遺體上取了DNA樣本,準備進行親子鑑定……
庇隆的新陵墓坐落在聖比森特,從1946年起成為庇隆的地產,面積約為19公頃。那些年,庇隆和他的第二任妻子——也就是著名的“庇隆夫人”,別名“埃維塔”——經常來這裡度周末。如今,經過兩年的建設,耗資130萬美元的陵墓終於竣工了。

個人經歷

一個信仰天主教的女孩,從卑微的出生地遷居到大都市,一步一步成就了國際性的聲譽,可是即使她已為數百萬的人所崇拜,卻仍承擔了天使的美名與娼婦的惡名——埃娃·庇隆是前阿根廷總統胡安·庇隆的第二夫人,被奉為“美洲聖女”,人們親切地稱她為“埃維塔”,她的一生充滿著傳奇式的故事。
童年時代
埃娃的家鄉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附近的大草原上。她母親菊娜·德杜阿特雖有點發胖卻美貌動人。可菊娜本人卻被賣給一個不正派的當地人德杜阿特。他在洛斯托爾多斯村買下了一個牧場,把菊娜安置在牧場,既當廚師又當主婦。
1919年,埃娃出生在這個牧場裡。不久,她父親離家到外地幹活,拋棄了妻子、4個女兒和一個兒子。菊娜帶著一群孩子被迫逃離草原,來到鐵路沿線的小鎮巨寧,開了一家小餐館,生活也慢慢好起來。不久,菊娜要把女兒嫁給有錢人的夢想實現了,兩個大女兒分別跟一名士兵和一位律師成了親。但是,埃娃卻與姐姐不同,有自己的追求,想成為演員。之後與一個歌唱演員私奔來到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
新的天地 

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後不久,埃娃成了街頭流浪少女,經常忍飢挨餓。她好不容易進入了演藝圈,但受盡凌辱和欺詐。有時,她有機會扮演配角。後來,她慢慢學會了屈從於導演、著名演員和文藝評論家等的性方面的要求,以便獲得演劇的機會。
她認為她所選擇的相愛者能幫助她走出困境。1939年,她的生活開始有了轉機,她被電台一個明星僱傭。她的照片經常出現在雜誌上,長長的秀髮披在肩頭。她開始起用“埃維塔”作為她的藝名。觀眾一看就認出她的笑臉。她終於有了固定的收入,用不著為溫飽去追求男性。她對他們似乎懷有深仇大恨,被公認為一個冷酷無情缺乏性慾的女性。
但對聽眾來說,她卻是另外一個形象,聽眾喜歡她。在早上,廣場上聚集著許多家庭主婦和婦女收聽廣播。廣播節目中,一個動聽的女音帶著豐富的感情講述了一個貧苦女孩與一個富裕家庭的小老闆相愛的故事。廣播員就是埃娃,她個人的經歷跟故事中的主人翁很相似,她的聲音深深打動了聽眾的心,有的甚至開始對她產生個人崇拜。她的聲望越來越高,收入也增加了,最後居住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豪華住宅區,成了有名的廣播員。
情投意和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聯合軍官團”效法歐洲國家社會主義,在工人中培養自己勢力,拉攏中下級軍官。1943年,庇隆參加的“聯合軍官團”政變成功,他成了國家的要員。
就在這轉折時期,埃娃很快成了介紹著名婦女的節目主持人,同時,她積極幫助建立“阿根廷廣播協會”,通過這個組織幫助政府控制輿論界人士。在活動中,埃娃認識了新政府的勞工部長庇隆。
她經常認真聽庇隆跟別人討論政治問題,並從旁提醒庇隆誰可以信賴,誰不可靠。他們兩人結合在一起,庇隆的影響大大擴大了,擔任了國防部長和副總統,同時又掌握著工會組織的領導權。依靠了他的權勢,埃娃成了阿根廷電台“工薪最高”的雇員。
患難與共
庇隆極力推行他的政治主張,支持勞工運動,提高勞動者的工資,反對解僱工人,鼓勵工人組織工會,並關心各行業工會的發展。庇隆利用手中的軍權在軍隊里培植親信,提拔了一批中青年軍官,組成以他為核心的上校集團取代“聯合軍官團”,任命陸軍上校貝利斯科為布宜諾斯艾利斯警備司令。他的措施觸犯了大農場主和大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引起了高級將領的憂慮,他們組成了反對庇隆的政治聯盟。
1945年10月9日,代表大資產階級和大地主利益的阿瓦洛斯將軍指揮軍隊和民眾包圍了總統府,勒令庇隆下台。庇隆被迫辭去副總統、國防部長和工會領導人的職務並被軟禁起來。

埃娃偷偷從軟禁中逃出找到了庇隆的好友、勞工運功的領導人雷亞斯。在他的幫助下,埃娃組織了一次成功的示威遊行,提出“庇隆萬歲”、“我們要庇隆”以及反對政變等口號。形勢發展很快,政變當局對局勢失去了控制,庇隆重新回到了總統府。幾天后,庇隆和埃娃公開在教堂里舉行象徵勝利的婚禮。當年,庇隆正50歲,而埃娃只26歲。
輝煌年代
1946年2月,庇隆在大選中以多數票獲勝。埃娃也就成了第一夫人,開始發展了她獨立的個性,她跟工人打成一片,幫助解決問題,成了一名出色的調節員。她善於用簡明的語言把問題解釋清楚。
她經常用庇隆常講的話來鼓動工人。她說:“我來自人民,我的心流著鮮紅的血,經常發出呼喚的哭聲。”她的秘訣是不斷重複自己觀點,獲得民眾信任。
《民主》刊登了她的大幅照片,發行量成倍增加,許多婦女把照片剪下來,跟聖像貼在一起。一群穿得很破舊的婦女從內地來到首都,到《民主》雜誌社去見她,並要她把頭上的髮髻永遠保持下去。從此,她的髮髻緊貼在她裸露的脖子上,臉上幾乎不化妝,只在耳朵上掛著不顯眼的耳環。這就是她最新也是永久的形象。
儘管埃娃有這樣多無私的慈善事業。她穿著Balenciaga與Dior的服飾,佩戴VanCleef或Arpels的珠寶。若她能夠在水上行走,她絕對會穿著她的Ferragamo晚宴鞋。學校課本把她形容得好像頭上戴著光圈,而其實她偏愛戴的是Reboux或Paulette的帽子。她綜合了魅惑的魔力與慈悲的善心,使得民眾深受鼓舞、為她瘋狂;然而統治階級卻對她深惡痛絕,他們覺得她是一名貪婪、粗鄙又熱衷權力的機會主義者。
埃娃走了
建立基金會後,埃娃更忙了。她把總統府里沒有使用的車庫變成了基金會的活動室。每晚,庇隆睡覺了,她就下樓去把鞋子、白糖、鍋、衣服等救濟物資裝入箱子裡,然後發給等在門外的貧苦民眾。她工作十分緊張,早上7點開始工作,有時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上4點。1950年,她得了子宮癌,但並不因此改變她生活的節奏。
1951年,她仍然繼續勤奮工作,把疾病放在腦後,工會建議她在大選中出來競選副總統。但庇隆心中有數,埃娃比他自己更受民眾愛戴,拒絕了工會的建議。8月,在百萬人參加的總統推選大會上,庇隆說服了埃娃並宣布這項決定。從此,她身體和精神上很快走下坡路,病情每況愈下。 
第二年6月,庇隆開始了總統第二任期,埃娃的體重減輕到僅80磅。在慶祝典禮上,她跟庇隆平排站在高級檢閱車上,大夫給她打了嗎啡針,並用石膏套支撐她的身軀,外面再罩上皮大衣。據當時目擊者回憶,她的右臂一直舉著,顯然也有支撐物把手臂托起。
慶典後回到總統府,庇隆把她搬到總統府內一間離他臥室很遠的小屋,因為他不願看她臨死前的悲慘狀況。7月26日,總統府宣布:“埃娃走了”,她只活到33歲。埃娃死後,阿根廷隆重悼念她。當時有70萬人趕去向她的遺體致哀,整整7天,人們舉行各種祈禱和追悼儀式,公共活動都停止了。民眾稱她為“美洲聖女”,她的遺體放在玻璃棺材裡供人瞻仰。
1955年,庇隆被軍事政變推翻,新上台的臨時總統擔心埃娃的影響可能動搖他的統治,把她的遺體偷偷運到義大利。1971年,埃娃的遺體還給了在西班牙避難的庇隆。直到1974年,停放在國外19年之久的埃娃遺體才重新運回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總工會為了紀念她舉行了24小時的罷工,並宣布她遺體回國那天,即11月17日為“全國歡迎日”。
身前死後,埃娃都是一個傳奇。
微笑的埃娃·庇隆微笑的埃娃·庇隆

影響

她具有庇隆所沒有的號召力
由於長期關心民間疾苦,作為工人的精神領袖,魅力十足的電影明星埃娃具有了庇隆本人所沒有的號召力。1946年,當庇隆以56.9%的多數票擊敗對手,登上阿根廷總統寶座後,埃娃·庇隆的聲望如日中天。1952年,她答應出任副總統。但是,由於病情每況愈下,她最終不得不放棄候選人資格。同年7月,埃娃因病辭世。
對埃娃的追悼成了阿根廷意義重大的政治事件。整整一個星期,除了對埃娃的頂禮膜拜外,國家的公共活動全部中止,她的遺體並沒有入土為安,而是安放在水晶棺里永久保存。
此後20多年裡,圍繞埃娃的遺體充斥了政治陰謀和荒唐故事。由於庇隆夫人在民眾中極具號召力,其靈柩竟被反對派幾經藏匿,最後用假名運往義大利一個不知名的墓地,後又被運到西班牙。歷盡波折後,直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埃娃才魂歸故里,後來其遺體被她姐姐送進雷科萊塔公墓。
庇隆派還為她建造了紀念碑,其高度超越了美國紐約曼哈頓島上的自由女神像。埃娃生前出版的自傳《我的生活目的》被指定為阿根廷所有學校,尤其是大學的必讀課本。
她造就了第一位女總統
失去埃娃的庇隆就不再是庇隆了。1955年,庇隆的政權被推翻,他自己被流放。庇隆主義也成了過眼雲煙,惟有一簇火苗仍在熠熠閃爍,那就是埃娃的神話。埃娃死後,在庇隆的生命中,迎來了第三個女人,她就是庇隆的第三位夫人、世界上第一位女總統──伊薩貝爾·庇隆。
1956年初,伊薩貝爾隨塞萬提斯國家芭蕾舞劇團在中美洲巡迴演出。在巴拿馬城“快樂的大地”夜總會,她結識了正在那裡流亡的庇隆,兩人一見如故。伊薩貝爾由此改變了自己的生活航向,自願隨庇隆一起在巴拿馬尼加拉瓜委內瑞拉和多米尼加共和國流亡。1960年1月,他們移居西班牙。第二年,這一對在患難中結成的伴侶在馬德里正式結婚。伊薩貝爾成為第三位庇隆夫人,結婚時剛好30歲,而新郎卻已屆66歲的高齡。對於自己的選擇,伊薩貝爾自己的解釋是:因為她崇拜庇隆,相信庇隆的學說,
爭當新一代“庇隆夫人”。
2003年,阿根廷舉行總統新一輪總統大選,前總統梅內姆和基什內爾進行最后角逐。梅內姆的夫人塞西莉婭·博洛科(上世紀90年代曾經做過阿根廷第一夫人)和基什內爾的夫人克里斯蒂娜·基什內爾也不甘示弱,紛紛為夫君助陣,並夢想成為阿根廷新一代的“庇隆夫人”,成為世人追捧的偶像。
“庇隆夫人會如何做?”
克里斯蒂娜和梅內姆夫人都會習慣性地發問:“庇隆夫人會如何做?”這句話成了雙方非正式的競選口號。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的一家報紙在紀念庇隆夫人逝世52周年時直接說:“如果您還活著,您不會成為基什內爾的支持者。”(來源:廣州日報)

人物評價

埃娃·庇隆--阿根廷第一夫人永遠的偶像
“在阿根廷政壇上,除了埃維塔·庇隆夫人這一個楷模之外,幾乎很少有女性的榜樣,”
去年曾出版了《埃維塔·庇隆遺產》一書的作者賈維爾·奧耶羅說。
“沒有其它的方法,只有努力扮演窮人的旗手,無論是庇隆夫人還是杜阿爾德夫人都可能在人們之間架起一座愛的橋樑。”

相關劇作

1997年由麥當娜主演的電影《庇隆夫人》主題曲《阿根廷別為我哭泣》,唱的就是埃娃的一生。
1976年,美國劇作家安德魯·韋伯依據埃娃·庇隆的經歷,創作了音樂劇《埃維塔》,成為世界音樂劇殿堂中的經典之作。
庇隆夫人和麥當娜:英國傳記作家哈賓森寫了不少傳記,而他的新作《庇隆夫人和麥當娜》出奇制勝,非常漂亮。他把著名達到阿根廷庇隆總統夫人埃維塔與美國著名的性感歌手麥當娜串連在了一起。事實上,這兩個女人在本質上的確有驚人的相似。傳記作品是否與事實保持著高度的一致,這並不是最關鍵的所在。關鍵的是《庇隆夫人和麥當娜》對震驚世界的兩個女人作出了絕妙的定位:她們都是女性性別意識冷酷的早醒者。這便使閱讀者同時獲得了另一種感。
伊娃-庇隆去世,阿根廷為她哀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