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坡面蓄水工程是指水土流失地區用以攔蓄坡面徑流。削減坡面徑流量的水土
保持工程措施。
蓄水池
中國北方地區一般叫澇池,多以攔蓄坡面徑流、道路洪水,解決人畜用水為主,結合灌溉。多修在村莊附近、路旁、山坡淺凹地、溝頭以上集流處,或挖坑,或築埂,或半挖半填而成。中國南方地區一般叫陂塘、山灣塘,由於地表徑流和泉水豐富,蓄水保證率高,多以灌溉為主,結合水生養殖業生產。蓄水池多修在淺溝的上、中游坡凹地及水田以上集流槽等地方。蓄水池形狀一般多為圓形。蓄水容積根據來水面積、雨量、灌溉需水量等具體情況而有所不同。有的幾百立方米,個別的達到10萬m3以上,水深保持在3m左右。蓄水池設進水口、放水口和溢洪道。進水口應使周圍水流入池內。放水口設涵洞、豎井或臥管,便於分層放水。溢洪道底坎應與池最高水位相同。近年來,在中國南方和北方土石山區,把蓄水池和轉山渠結合起來。有些地區坡面上部土層較薄,為林牧基地;下部土層較厚,為基本農田。在兩部分交界處修轉山渠,暴雨時山坡上部的地表徑流為轉山渠所攔截,引入渠的一端或兩端的蓄水池中。這樣,既保護了下部農田不受沖刷,又可利用池中蓄的水,灌溉下部農田。
水窖
又稱旱井。在地下挖成井、缸形式,以貯蓄地表徑流。多修在中國北方乾旱山區和黃土地區,主要解決人畜用水困難。作法是在地下開挖一個瓶狀土窖,每個容量約5~10m3,底部和四壁用膠泥錘實防滲。暴雨時,將地表徑流經過沉沙池初步澄清後,引入窖記憶體儲,有防止水面蒸發損失的優點,可供常年飲用。有的地方把水窖擴大成為水窯,每個容量100~200m3,底部和四周用膠泥錘實或用水泥沙漿抹面砌護,不僅可供人畜飲用,還可以用於抗旱點澆。
作用
坡面蓄水工程主要解決山區人畜用水與農田灌既用水。坡面蓄水工程實施後,對流域小氣候、農業生產、林草培育、土壤保持、河流流量和地下水水位變化都有積極作用。坡面蓄水工程與林業建設、坡面截流溝工程、梯田建設、農業耕作措施及溝道壩系工程建設密切配合,形成較完整的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體系。
歷史發展
坡面蓄水工程在中國歷史悠久,公元前6世紀就興建使用,西漢時期普遍發展。丘陵山區農民利用山泉、溪水,在坡面淺槽窪地修建蓄水,用於水田灌溉和養殖。四川宜賓、陝西漢中出土的墓葬陶製模型,就有山坡陂陵塘蓄水灌溉和完整的溝洫系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重視農業發展,大興水利、水土保持和農田基本建設,因地制宜地利用各種水源發展生產,坡面蓄水工程不斷發展,建設規模、治理方法、公眾參與程度等都遠遠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
組成及功能
坡面水工程主要包括澇池(陵塘)、水窖、蓄水池、塬坡土埝、截水溝渠、造林整地溝洫和坡地淺溝谷等。其具體作用是攔器坡面徑流,縮短坡長,減緩流速,減輕土壤侵蝕,削弱山洪破壞作用;補給地下水源和河流常水流量。減少河流泥沙:合理利用水土資源,增強抗旱能力;改良土壤,改善生產條件,提高土地生產力,促進山區農、林、牧、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