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里村(山東省平邑縣臨澗鎮坡里村)

坡里村(山東省平邑縣臨澗鎮坡里村)

坡里村,位於平邑縣西部邊境的村莊,於濟寧市鄒城縣邊境僅數百米,隸屬於平邑縣臨澗鎮。全村約1100人口,300餘戶。主要以張,馬兩姓為主,另有宋、王、任、彭姓等居住。村內耕地約有1300餘畝,主要農作物為花生、紅薯、小麥、玉米。還有些許金銀花、菸草、生薑等經濟作物。

坡里村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村南留有明朝時代石搗臼。村西北山上有一巨石,相傳為關公磨刀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坡里
  • 外文名: 
  • 所屬區域:山東平邑
  • 人口:1100餘人
  • 可耕地:1200餘畝
  • 現任書記:馬孝營
地理資源,歷史演變,新中國的變化,新時代新農村,

地理資源

坡里村位於沂蒙山區西南方向,尼山山脈中部,是典型的丘陵地帶。縣內最大水庫——唐村水庫的主要支流至西向北而去,滋養著世世代代的村民,河床內淤積著大量優質黃沙,成為村內一大收入來源。村西北山頂上有一幾十平方的巨石,可能為遠古冰川時代冰川運動的痕跡。
坡里村

歷史演變

石搗臼石搗臼
據傳在明末之前,坡里村原名——行善村,村址在河的南岸,但以地勢較低,且離河床太近,汛期飽受洪澇災害。因此在清初陸續有村民搬遷到地勢較高的北岸居住,直至清乾隆年間搬遷完成。因搬遷後靠近山坡,離河床較遠。改村名為——坡離村,慢慢演變成現在的坡里村。如今河南岸村莊遺址還留有農用器具石搗臼一枚。

新中國的變化

祠堂遺址祠堂遺址
進入新中國後,由於人口增加土地減少加上“文革‘’的影響,於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展了“平墳遷墓”的運動。運動中張姓祠堂被拆,各姓氏祖墳從村莊附近肥沃的土地中遷往北面一公里遠的小山上,村民也搬遷到北面不太好耕種的土坡上,從而留出大片平整肥沃的土地,減少了人口負擔。也形成了現在坡里村坐北朝南,依山傍水的地勢
墓碑遺址墓碑遺址

新時代新農村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坡里村村容村貌快速發展。
自來水泵自來水泵
2002年,出村道路鋪上了水泥,告別了一下雨泥濘不堪的道路。
2004年,飲水工程啟動,全村人民吃上了方便衛生的自來水。
2006年,坡里大橋竣工,大大方便了出行。
2008年,蓄水池修建,緩解了嶺地作物用水問題。
2011年,村內修建了文體廣場,老人孩子嬉戲玩耍。
2013年,全村主要道路、街道全部鋪上水泥。
2014年,全村街道豎起了路燈。
2016年,縣內廣播“村村響”工程啟動,為村民宣傳發展和諧社會。
文體廣場文體廣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