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人文地理,地圖信息,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771.00畝(其中:田957.00畝,地814.00畝),人均耕地0.80畝,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17331.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96.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3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 493戶通自來水,有 9 戶飲用井水,有 50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502戶通電,有19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38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38.8%和77.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4戶(分別占總數的12.0%和4.8%)。
該村到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 0.50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2.5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 17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945.00畝,有效灌溉率為53.3%,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945.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3畝。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2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7戶;建有小水窖3口;全村有1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 13 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2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6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95.2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38.01萬元,畜牧業收入427.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73頭,肉牛419頭,肉羊7500頭); 林業收入38.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124.50萬元, 工資性收入177.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44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54人,到省外務工354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茶葉,主要銷售往本縣。2013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2.00萬元, 該村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19戶,共鄉村人口2281人,其中男性1151人,女性1130人。其中農業人口2281人,勞動力1437人。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4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鎮衛生院2.5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498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弄郎、坡孟、那安,中學生就讀到那倫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0公里,距離中學2.5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07人,中學生10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9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71.00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有固定資產88.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6個,黨員總數63人,黨員中男黨員53人,女黨員10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落後,缺乏項目扶持資金,沒有支柱產業。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種植業為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甘蔗、茶葉產業。
人文地理
該村為典型的少數民族村以壯族為主,全村壯族占90%以上。他們尊崇先祖,崇拜自然,民風淳樸,禮儀周全。壯家兒女,能歌善舞,心靈手巧,所產壯錦、銀飾,工藝精良,價廉物美,深受喜愛。她們所做的花糯米、粽粑、霜降粑、米花等民族小吃,風味獨特。他們最為隆重的節日主要是春節和花街節。另外該村還以唱山歌聞名,所唱山歌言語婉轉、講究押韻、富有感染力。
地圖信息
地址: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那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