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震道
- 外文名:seismic trace
- 屬於:地震勘探名詞
- 又稱:地震記錄道
- 套用方面之一:研究地層地質構造,判斷儲層位置
- 定義:是各個反射界面的反射波疊加起來
在每個觀測點上記錄地震波,都必須經過檢波器、放大系統和記錄系統三個基本環節,它們連在一起總稱為“地震道”。地震道是由一定頻率範圍的能量組成的。傅立葉變換...
2016年熊本地震(日語平假名:くまもとじしん,英文:Kumamoto earthquake)是指自2016年4月14日起發生於日本熊本縣的一系列連環地震,日本氣象廳將此次地震命名為“...
《隧道工程動力回響特性與汶川地震隧道震害分析及啟示》是一篇文獻,作者為錢七虎、何川、晏啟祥。...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
地震的發震時間、震中、震級,稱為地震三要素。...... 發震時刻就是地震發生的時刻。地震發生的地點叫做震中,常用經度和緯度來表示,當然也要標明該地的地名。地震...
地震震級是通過儀器給出地震大小的一種量度,考慮到地震波在傳播過程中的衰減,震級的測定需要考慮地震深度和震中距離。現在測定地震是依靠儀器記錄的地震波。取不同...
地震現象是指由於地殼運動而導致的地表震動,出現丘壑。地震還會引發一些次生災害,例如海嘯。...
地震理論:源自孫旭培教授1999年在《商丘社會科學》第2期發表的文章:《文態平衡諸理論》。...
地震雲,是一種被誤傳為可以提前預測地震的雲,目前尚無準確定義,也不被氣象專業或地質專業所認可,主要在中國和日本民間流傳。中外科學界、地震局和氣象局等機構曾...
中國歷史上強度較大的地震,以及在人類認識地震,預測和抗禦地震方面具有歷史意義的地震。...
地震烈度(seismic intensity)表示地震對地表及工程建築物影響的強弱程度。(或釋為地震影響和破壞的程度)。是在沒有儀器記錄的情況下,憑地震時人們的感覺或地震發生...
地震學(seismology),研究固體地球介質中地震的發生規律、地震波的傳播規律以及地震的巨觀後果等課題的綜合性科學。固體地球物理學的一個分支。...
地震勘探是指人工激發所引起的彈性波利用地下介質彈性和密度的差異,通過觀測和分析人工地震產生的地震波在地下的傳播規律,推斷地下岩層的性質和形態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構造地震亦稱“斷層地震”。地震的一種,由地殼(或岩石圈,少數發生在地殼以下的岩石圈上地幔部位)發生斷層而引起。地殼(或岩石圈)在構造運動中發生形變,當變形超出...
地震剖面也叫地震記錄剖面。是一張標示某條測線的地震資料圖。根據縱坐標所用物理量綱的不同,地震記錄剖面可分為時間剖面和深度剖面兩種。 ...
《地震振幅解釋》從岩石物理變換式和反射係數方程出發,論述了地震振幅解釋的系統方法...
2010年2月21日(農曆正月初二)凌晨,山西太原、晉中、長治、晉城、陽泉等地市民、村民傳播將發生破壞性地震的謠言,導致各市、各村居民半夜從家裡跑到街頭、公園躲避...
地震相是沉積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現的總和,是由沉積環境(如海相或陸相)所形成的地震特徵,是指一定面積內的地震反射單元,該單元內的地震屬性參數與相鄰的單元不同。...
本書以廈門市仿震減災實際工作為基礎,凸顯市縣地震局的職責、地位和作用,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及其相關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及時了解、學習國內...
significant earthquakes of the world 全球範圍內(中國除外)震級較高,破壞特別嚴重, 以及在人類認識地震規律和抗震問題上有歷史性重要義的地震。...
地震災害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強烈地面振動及伴生的地面裂縫和變形,使各類建(構)築物倒塌和損壞,設備和設施損壞,交通、通訊中斷和其他生命線工程設施等被破壞,以及由此...
20世紀十大地震,是指在20世紀國內、國際上發生的對生命、財產均造成重大傷害的地震,它們一般具有破壞力大、受災面積廣、負面影響時間較長等特點,代表性的有中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