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工程性防禦

地震工程性防禦是地震災害的一個用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震工程性防禦
  • 發布單位:滁州市地震局 
據對世界上130次次曾經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巨大地震災害統計,95%以上的傷亡是因建築物倒塌造成的。因此,針對當地可能出現的地震災害,把建築物儘量蓋結實非常重要。因此,提高建築物的抗震能力,是降低地震損失的關鍵。
一、地震造成建築物破壞的主要原因
一是沒有按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二是建在活斷層上;三是位於軟地基上;四是結構設計不合理;五是施工質量不符合要求;六是建築材料質量低劣。
二、什麼樣的場地不適合建房
一是活動斷層及其附近地區;二是飽含水的松砂層、軟弱的淤泥層、鬆軟的人工填土層;三是古河道、舊池塘和河灘地;四是容易產生開裂、沉陷、滑移的陡坡、河坎;五是細長突出的山嘴、高聳的山包或三面臨水田的台地等。
三、如何增強建築物的抗震性能
(一)慎重選擇建設場地。建築場地要選擇在開闊、平坦、密集、均勻的土層或穩定的基岩上。不要在地震斷層、軟弱土層、易液化土層、陡坡、河岸、古河道等地上建房。
(二)以法律為保障,認真貫徹建房標準。建築根據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和社會影響程度以及在救災中的作用分為特殊設防類、重點設防類、標準設防類、適度設防類四個抗震設防類別。
抗震設防目標:第一水準,“小震不壞”。當遭受低於本地區設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小震)影響時,建築物一般不受損壞或不需修理仍可繼續使用。第二水準,“中震可修”。當遭受相當於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地震的影響時,建築物可能有破壞,但經一般修理或不經修理仍可繼續使用。第三水準,“大震不倒”。當遭受高於本地區的抗震設防烈度預估的罕遇地震(大震)影響時,建築物可能受到嚴重破壞,但一般矗立不倒。只要建築物不倒,就能減輕人員傷亡。
(三)嚴格執行建(構)築物抗震設防要求
一般原則:新建、擴建建設工程必須達到抗震設防要求。
一般建設工程按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或地震小區劃規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計。
國家重大建設工程、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工程、核電站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核設施建設工程等,一定要量身定做,提供專門的抗震設施要求。(四)強化抗震概念設計
抗震設計要防止建築體型的嚴重不規則,避免平面、豎向剛度的突變,減少地震產生的扭轉效應。特別要防止底部薄弱層造成的上剛下柔或上部薄弱層造成的下剛上柔等情況。
(五)注重建築物規則性
1. 房屋外形規則,儘量不要做易損壞的附屬構件。
2.房屋開間不宜過大,多設橫牆,優先採用橫牆承重。
3.牆體布局均勻、對稱,開洞要合理,不宜過大。
4.多層磚房屋的高寬比不宜過大。
(六)合理選擇建築結構體系
應根據建築方案設計(平面布置、建築高度、層數、空間要求等),結合抗震設防類別、抗震設防烈度等因素合理選擇結構體系。應優先選擇整體性較好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框架-剪力牆、剪力牆等結構體系,積極採用隔震消能等抗震新技術。
四、農村居民抗震結構需注意:
(一)建房時必須安排鋼筋水泥的構造柱、增設圈樑。二者的作用如同框架結構,把牆體、屋蓋、柱樑箍成一個整體,這是已經被實踐證實過的非常有效的抗震措施。
(二)牆體要用較好材料,內部必須加上鋼筋,提高牆體的抗剪下能力。一般來說,採用磚牆比石頭牆好。房間的開間不能太大,高度不能建得太高,務必安設樑柱支撐。多設橫牆,分擔重量。
(三)在保證光線充足的情況下,不要在承重牆上把門窗做得過大,牆體開洞要合理控制,儘可能的均勻、對稱。
(四)改用現澆混凝土的樓板和屋蓋,或者使用輕體的木質屋蓋。降低建築物的自身重量,減輕地震時慣性力的破壞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