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閃

地閃指雲內荷電中心與大地和地物之間的放電過程。如果是雲中的正電荷對地放電稱為正地閃,如果是雲中的負電荷對地放電,稱為負地閃。由於地閃是雲與大地間的放電現象,因此產生雷電災害主要的就是由地閃引起。地閃又稱為直擊雷,具有很大的破壞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閃
  • 外文名:Flash
  • 形式:正地閃
  • 比例最高:梯式、連線、回擊等
  • 形式:脈衝放電
  • 效應電磁輻射
簡介,地閃過程分類,梯式(級)先導,連線先導,回擊,箭式(直竄)先導,災害,

簡介

地閃指雲內荷電中心與大地和地物之間的放電過程。如果是雲中的正電荷對地放電稱為正地閃,如果是雲中的負電荷對地放電,稱為負地閃。由於地閃是雲與大地間的放電現象,因此產生雷電災害主要的就是由地閃引起。地閃又稱為直擊雷,具有很大的破壞性。

地閃過程分類

梯式(級)先導

閃電的初始擊穿:通常在含雲大氣開始擊穿的初期,在積雨雲的下部有一負荷電中心與其底部的正電荷中心附近局部地區的大氣電場達到104 V/cm時,則該雲霧大氣會初始擊穿,負電荷中和掉正電荷,這時從雲下部到雲底部全部為負電荷區。梯級先導過程隨大氣電場進一步加強,進入起始擊穿的後期,這時電子與空氣分子發生碰撞,產生輕度的電離,而形成負電荷向下發展的流光,表現為一條暗淡的光柱像梯級一樣逐級伸向地面,這稱之為梯式先導。在每一梯級的頂端發出較亮的光。梯式先導在大氣體電荷隨機分布的大氣中蜿蜒曲折地進行,並產生許多向下發展的分枝。

連線先導

伴隨具有負(正)電荷的梯式先導向下接近地面,與此同時在地面感應相反極性的正(負)電荷迅速增加,特別是地面有導電特性金屬、向上凸出處的感應電荷增加更快,當先導離地約5~50m時,因而可形成很強的方向向上的地面大氣電場,使地面的感應正反應(負)電荷快速向上運動,並產生從地面向上發展的正(負)流光,這就是連線先導。

回擊

當梯級先導與連線先導會合,形成一股明亮的光柱,沿著梯式先導所形成的電離通道由地面高速沖向雲中,這稱為回擊。回擊比先導亮得多,回擊的傳播速度也比梯式先導的速度快得多,平均為5 × 107m/s。回擊的通道的直徑平均為幾個厘米,其變化範圍為0.1~23cm。回擊具有較強的放電電流,峰值電流強度可達104A量級,因而發出耀眼的光亮。地閃回擊所中和雲中的負電荷,絕大部分是在先導放電時貯存在先導主通道及其分支中的,當回擊傳播過程中不斷中和掉貯存在先導主通道及其分支中的電荷。

箭式(直竄)先導

緊接著第一閃擊之後,約經過幾十毫秒的時間間隔,形成第二閃擊。這時又有一條平均長為50 m的暗淡光柱,沿著第一閃擊的路徑由雲中直奔地面,這種流光稱箭式先導。箭式先導是沿著預先電離了的路徑通過的,它沒有梯式先導的梯級結構。箭式先導的傳播速度大於梯式先導的平均傳播速度,平均值為2.0×106m/s。箭式通道直徑的變化範圍亦為1~10m。當箭式先導到達地面附近時,又產生向上發展的流光由地面與其會合,隨即產生向上回擊,以一股明亮的光柱沿著箭式先導的路徑由地面高速馳向雲中。由箭式先導到回擊這一完整的放電過程稱為第二閃擊,第二閃擊的基本特徵與第一閃擊是相同的。

災害

由於地閃脈衝放電,占有很寬頻帶的強脈衝電流會通過主放電通道。這個強脈衝電流必然會產生其他的一些電磁效應,如靜電、磁感應效應,傳導效應以及電磁輻射效應,這些電磁效應作用在電氣系統上,可能造成永久性破壞或攪亂正常工作。同時,由於對地放電有可能產生火花,可在易燃、易爆環境中引發災難,而且所涉及的電氣系統本身因其受破壞還會引起更大量的能量介入,導致更大的災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