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環境監測技術與設計》是2020年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質環境監測技術與設計
- 作者:曾斌
- 出版時間:2020年9月
- 出版社: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2547433
- 類別:自然科學類圖書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地質環境監測技術與設計》是2020年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地質環境監測技術與設計》是2020年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本書以國內常見的地質環境問題為研究對象,在闡明地質環境相關基本概念及理論的基礎上,介紹了地質環境監測目的、意義及監測內容劃分,較為全面地總結了常...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技術指導中心)是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的正局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主要承擔水文地質與水資源、地質災害調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與國土空間開發相關工作。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主要職責是承擔水文地質與水資源調查評價、監測和研究工作。承擔地質災害調查研究、監測預警和技術裝備研發工作,承擔...
《建築物防雷設計規範》GB50057-94 《質量管理體系標準》GB/T19000-2000(ISO9000:2000)《微功率(短距離)光纖電設備的技術要求——通用要求》系統簡介 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系統是利用感測器技術、信號傳輸技術,以及網路技術和軟體技術,從巨觀、微觀相結合的全方位角度,來監測影響安全的各種關鍵技術指標;記錄歷史、現有...
針對保障重大工程建設與城市化進展中所面臨的地質工程與環境地質為核心的國家緊迫需求和現代地質工程理論發展的需求,研究複雜條件下地質體特性及其演化過程、地質工程與環境相互作用機制,發展淺層地質結構精細探測和地質環境監測與模擬技術,建立重大地質工程與環境的適宜性評估方法與標準,為保障重大工程安全、城市與環境的...
內容涉及地下工程地質環境保護勘察、設計、施工,綜合超前地質預報、地表加固技術,爆破施工過程中硐室周邊岩土體損傷範圍控制,地下工程圍岩變形控制,地質環境監測技術與問題防治措施等方面,並列舉了典型地下工程地質環境問題防治技術套用實例。本書將為科學地指導地下工程建設過程中地質環境保護指供參考和借鑑。圖書目錄 第...
2017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技術交流會是在長春召開的會議。2017年7月26日,由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主辦,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察中心吉林總隊承辦的“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技術交流會”在長春召開。交流會上,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礦山環境與國土整治室副主任孫偉針對“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技術的規程”、“監測方案編寫”和“主要...
10、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技術要求,項目負責人,2004 年。制定標準 張進德、白光宇、李善峰等,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技術要求,T/CAGHP 088—2022 獲獎情況 1、參與完成的國際合作項目“黃河三角洲地區海岸帶綜合管理—從地學角度展望21世紀”獲得CCOP 海岸帶計畫委員會頒發的傑出貢獻獎。2、參與完成的“黃河三角洲油氣聚集區...
草擬全省地質環境監測工作規範和技術規程;承擔全省地質環境項目的技術業務管理;負責地質環境調查、監測資料的匯總、分析和地質環境信息系統的建設、管理,編制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年報,受廳委託向社會發布地質環境信息;承擔全省地質遺蹟調查、監測工作;承擔礦區地質環境調查、評價並提出治理建議;承擔地質環境監測、地質災害...
1.地質災害機理預測與防治:主要是區域地殼穩定性預測、大河流域防洪減災研究、區域可持續性發展研究;2.國土資源規劃及城鄉資源環境設計;3.岩溶地貌與旅遊資源開發 四、生物找礦及生物選礦技術 五、海岸帶工程地基勘查、海洋旅遊資源規劃、海洋砂礦勘查開發 六、危機礦山隱伏礦體的成礦規律、成礦預測研究及外圍找礦 ...
《焦作北部山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監測關鍵技術套用研究》是由河南省焦作地質勘察設計有限公司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蘭進京、周學軍、郝俊柳、郭棟、陳琳、王珂、陸永紅、李保傑、王躍廣、崔翔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為提高礦山測量的效率與礦山開採的安全性、準確性,降低礦山測量工作的任務強度,指導...
5.具備區域環境地質調查與評價、礦山地質環境評價與治理保護基本能力;6.具備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監測預報、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基本能力;7.具備地質災害勘查及治理工程設計、施工與監理能力。課程信息 核心課程 基礎地質、岩土室內測試技術、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質勘察、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測繪、 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地質...
甲級《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單位資質證書》、山東省環保局頒發的乙級《環境影響評價證書》、甲級國土資源部頒發的《地質勘查單位資格證書》(液體礦產、水文地質調查、環境地質調查)、甲級《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設計單位資質證書》、甲級《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監理單位資質證書》、《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施工單位資質證書》及山東省技術...
甘肅省地質環境監測院依靠過硬的技術和良好的市場信譽在地質災害勘查、設計、施工、監理;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地質勘查、礦業開發、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多項成果獲得了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和優秀勘察獎。主要完成了甘肅省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環境監測任務 1、經常性 2、監視性 3、提供準確、可靠的監測數據和資料 4、促進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 內容 環境監測的過程一般為接受任務,現場調查和收集資料,監測計畫設計,最佳化布點,樣品採集,樣品運輸和保存,樣品的預處理,分析測試,數據處理,綜合評價等。環境監測的對象: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污染組分。環境...
1.1 本規範規定了1∶50000區域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綜合勘查的設計編寫;綜合勘查精度要求;綜合勘查技術要求;環境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評價;城市發展規模地質論證及預測;報告編軍、成果驗收和提交等要求。1.2 本規範適用於城市以及國家重點項目,國土綜合開發重點地區的1∶50000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綜合勘查工作。
中國地震局第二監測中心,220126190503,地質滑坡InSAR識別、監測和早期預警技術,2020.1-2020.12,主持; 9.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委託項目,DD20190637,西藏藏南重點地區高位遠程地質災害InSAR變形觀測技術示範,2019/04-2019/10,主持; 10. 陝西省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畫項目(面上),2019JM-245,高鐵路基穩定性多維度時序InSAR監測...
環境檢測是利用GIS技術對環境檢測網路進行設計,環境檢測收集的信息又能通過GIS適時儲存和顯示,並對所選評價區域進行詳細的場地監測和分析。實施部門 政府事業部門 生態環境局下轄環境監測站,幾乎每個省市縣(區)都有環境監測站,例如:深圳市環境監測站、北京市環境監測站。軍區環境保護 軍區的環境監測站,涉及到國家...
長期從事海洋工程地質領域教學與科研工作, 致力於典型海洋地質災害成生機理與海洋工程地質環境監測技術技術裝備研究,構建了從灘淺海到深遠海的海底工程環境原位長期監測系列技術與裝備,揭示了海底邊界層動態變化過程,取得了顯著創新性成果。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國家基金委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國家基金委重點基金...
1、承擔地質環境質量與動態監測,開展地下水環境、礦山地質環境、城市地質環境、農業地質環境、地質遺蹟與地質災害的監測預報。2、承擔地質環境調查評價與綜合研究,開展水工環地質、礦山地質、生態地質、地質遺蹟調查評價與研究;地質環境監測預警預報方法、技術規程規範研究:地質環境監測信息、傳遞技術與監測管理研究,開展...
安徽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每年都要開展汛前、汛期和突發性地質災害調查以及地下水環境動態監測,為省、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預案,向省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提交全省地質環境狀況公報、地質災害調查報告、地質環境監測年度報告、地下水水情通報、地下水水情預報等監測技術報告,協助地方國...
2002年4月—2003年5月,任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部副主任。2003年5月—2006年12月,任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部主任(副局級)。2006年12月—2011年5月,任中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水文地質環境地質部主任(副局級);2011年5月—2019年9月,任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技術指導...
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中國地質調查局、陝西省政府陸續啟動“關中城市群城市地質環境監測網建設”等項目,圍繞關中盆地地質環境監測需求,創新地質環境監測技術,通過對近六十年地下水動態監測數據統計分析,揭示了地下水位與相關環境地質問題的互動機制。開展了關中盆地地下水動態調查及基礎地質應力研究,查明了關中盆地...
環境監測 環境監測(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指通過對影響環境質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測定,確定環境質量(或污染程度)及其變化趨勢。 環境檢測的過程一般為接受任務,現場調查和收集資料,監測計畫設計,最佳化布點,樣品採集,樣品運輸和保存,樣品的預處理,分析測試,數據處理,綜合評價等。環境監測的對象:自然因素,...
1、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在國土資源管理、礦山建設與開採、城鎮建設規劃、勘測設計、交通工程(公路、鐵路、橋樑、隧道、港口)、建築工程、房地產、地質勘探、水利、電力工程、環境保護工程、災害監測等領域從事測繪與地質技術套用和技術管理工作,可以勝任工程測量員、大地測量員、地理數據生產與管理員、礦井地質工、...
地質災害調查評價技術和信息化技術方面均填補了省內空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2.基於物聯網技術的多感測器協同工作的地質環境綜合監測網技術以及人工智慧設計理念,依託監測、業務處理、應急指揮調度一體化信息技術,創新性提出了基於地質環境監測管理一體化的綜合數據採集網和業務管理系統,實現對地質災害的多源信息監測與管理...
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主要研究研究人與環境相互作用及其調控理論、技術、工程和管理方法;旨在培養具備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相關專業的專門知識,能夠在環境保護及相關領域從事教育、研究與開發、工程設計、諮詢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專門人才。設定背景 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
本專業培養具備數學、物理、計算機和地球科學基礎,系統掌握地球物理探測理論與方法技術,具有基本的創新創業意識、管理協作、交流表達與國際理解能力,能在資源勘查與開發、工程基礎勘查、城市地下空間探測、地質災害防治、環境監測與治理等領域,解決勘查地球物理複雜工程問題的高素質套用創新型人才。專業定義 勘查技術與工程...
2011年11月,省地礦局將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進行拆分獨立。一、組織機構 江西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在職職工146人(含各分站),離退休職工90人。在職職工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9人,其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3人,高級工程師27人,工程師27人。總站機關內設綜合辦公室、總工辦等7個管理部門,地質災害...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領域 多年來我校“水工環”產學研基地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優勢,依託“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平台,在資源開發、能源交通、水利水電、城市建設、機場建設等領域承擔了大量的工程地質勘察、水文地質勘察、地質災害與邊坡勘察、監測、評價、預警與防治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