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下水

地表下水

不暴露在地表而滲入土壤中的水稱為地表下水。存在於飽和層的部分為地下水的一部分,稱為地下水,因此地表下水並不全部為地下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表下水
  • 外文名:The surface of the water
  • 定義:滲入土壤的水
  • 包括:懸浮水和地下水
  • 與地下水區分:地下水只是地表下水的一部分
  • 所屬學科:地質學
簡介,垂直分布,地下水分類,地下埋藏條件,起源,含水層性質,

簡介

原則上地表下水受到三種作用的影響而改變其行程。
①受毛細管作用力的吸引,回返地表經蒸發到空中,縮短水文循環的途徑。
②為植物的根部吸收,經由葉面蒸散重回大氣。
③受重力作用下滲到土壤更深部分,到達飽和層,成為地下水供給水井等的水源。

垂直分布

地表外層的空隙,常有部分含水,稱為通氣層。通氣層以下的空隙全部含水,則稱為飽和層。
地表下水的垂直分布圖
地面
通氣層
土壤水帶
土壤水
懸浮水
中間帶
薄膜水及重力水
毛細管帶
毛細管水
飽和層
地下水
基岩

地下水分類

地下埋藏條件

根據地下埋藏條件的不同,地下水可分為上層滯水潛水承壓水三大類。
上層滯水
上層滯水是由於局部的隔水作用,使下滲的大氣降水停留在淺層的岩石裂縫或沉積層中所形成的蓄水體。
潛水
潛水是埋藏於地表以下第一個穩定隔水層上的地下水,通常所見到的地下水多半是潛水。當地下水流出地面時就形成泉。
承壓水
承壓水(自流水)是埋藏較深的、賦存於兩個隔水層之間的地下水。這種地下水往往具有較大的水壓力,特別是當上下兩個隔水層呈傾斜狀時,隔層中的水體要承受更大的水壓力。當井或鑽孔穿過上層頂板時,強大的壓力就會使水體噴涌而出,形成自流水。

起源

根據起源不同,可將地下水分為滲入水、凝結水、初生水和埋藏水
滲入水:降水滲入地下形成滲入水。
凝結水:水汽凝結形成的地下水稱為凝結水。當地面的溫度低於空氣的溫度時,空氣中的水汽便要進入土壤和岩石的空隙中,在顆粒和岩石表面凝結形成地下水。
初生水:既不是降水滲入,也不是水汽凝結形成的,而是由岩漿中分離出來的氣體冷凝形成,這種水是岩漿作用的結果,成為初生水。
埋藏水:與沉積物同時生成或海水滲入到原生沉積物的孔隙中而形成的地下水成為埋藏水。

含水層性質

根據含水層性質分類,可分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孔隙水
疏鬆岩石孔隙中的水。孔隙水是儲存於第四系鬆散沉積物及第三系少數膠結不良的沉積物的孔隙中的地下水。沉積物形成時期的沉積環境對於沉積物的特徵影響很大,使其空間幾何形態、物質成分、粒度以及分選程度等均具有不同的特點。
裂隙水
賦存於堅硬、半堅硬基岩裂隙中的重力水。裂隙水的埋藏和分布具有不均一性和一定的方向性;含水層的形態多種多樣;明顯受地質構造的因素的控制;水動力條件比較複雜。
岩溶水
賦存於岩溶空隙中的水。
水量豐富而分布不均一,在不均一之中又有相對均一的地段;含水系統中多重含水介質並存,既有具統一水位面的含水網路,又具有相對孤立的管道流;既有向排泄區的運動,又有導水通道與蓄水網路之間的互相補排運動;水質水量動態受岩溶發育程度的控制,在強烈發育區,動態變化大,對大氣降水或地表水的補給回響快;岩溶水既是賦存於溶孔溶隙溶洞中的水,又是改造其賦存環境的動力,不斷促進含水空間的演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