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包

地瓜包

地瓜包是福建省傳統小吃,屬於客家地區道地的充飢美食,凸現客家人的熱情好客,充滿濃郁的鄉土韻味。其皮滑餡香,無論蒸、煮、包、煎都比通常用麵粉製作的餃子更可口,可稱得上獨具風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瓜包
  • 外文名:Sweet potato bag
  • 菜系:?>客家菜
  • 特點:皮滑餡香
簡介,由來,地瓜粉,製作過程,

簡介

地瓜包如同北方的餃子,不同的是用地瓜粉作皮,用手工製作,土裡土氣,或包成棱形、三角形,或船形,大多是包成三角包。早先是山里挖掘的蕨類粉製作,而蕨類植物只有火燒山之後才能生長,雖然質量高,卻數量少,遠遠無法滿足人們生活的需要,於是,以地瓜粉取而代之,故稱地瓜皮。
春節,客家各戶都忙於包地瓜包,亦如北方人的包餃子。在北方,沒有餃子就不算過年。客家地區也是如此,沒有地瓜包就沒有過年的韻味,因此,再窮的人家,即使沒錢買肉,也要包幾盤素菜的地瓜包。新年來客,地瓜包是必不可少的美食。餐桌有地瓜包,客人就感到舒心美氣,多了一分祥和喜慶,那怕客人打著飽嗝,也不能少這道美食!

由來

閩西客家人厚愛芋子,日常生活離不開芋子,據說客家人能用芋子烹製多達數十種菜點。其中芋子餃皮滑餡香,無論蒸、煮、包、煎都比通常用麵粉製作的餃子更可口,可稱得上獨具風味。
說起芋子餃的由來,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清朝時長汀河田人官遜鋒在蘭州做官。山芋在蘭州一帶稀少,被當地人看作食物中珍味,胃口大開。事後有人背後對官遜鋒評頭論足,說他宴席間粗魯貪吃。這話被官遜鋒手下的人聽見了並轉告官遜鋒。官遜鋒聽後,笑著說,芋子在我們家鄉是粗糧,多得很,因為多年在外未吃,故而席間多吃些。後來官遜鋒返故鄉省親,特意邀請兩位蘭州鄉紳來長汀做客。兩位來客看到長汀家家戶戶都儲藏許多芋子,才恍然大悟。官遜鋒吩咐家人多燒制芋子款待客人,家人不斷更新花樣,燒制各式可口的菜餚,其中芋子餃皮色似玉,形如半月,內包以豬肉、香菇、大蔥調製的餡心,別具一格,讓來客大飽口福。此後,芋子餅便在客家山鄉逐漸傳開。

地瓜粉

番薯,武漢話叫“苕”,有紅薯、紅苕、山芋、地瓜、白薯等,它和馬鈴薯(potato)、木薯(cassava)並稱為世界三大薯類。也叫番薯粉,它是由地瓜澱粉等所製成的粉末,一般地瓜粉呈顆粒狀,有粗粒和細粒兩種,通常家中購買以粗粒地瓜粉為佳。地瓜粉與太白粉一樣,融於水中後加熱會呈現粘稠狀,而地瓜粉的粘度較太白粉更高,因此,在中菜勾芡時較少使用地瓜粉,因為粘度較粘控制。
地瓜粉套用於中式點心製作較多。地瓜粉同樣也可以用於油炸,在醃好的排骨上沾上粗粒地瓜粉油炸後,地瓜粉可呈現酥脆的口感,同時顆粒狀的表皮也可以帶來視覺上的效果。

製作過程

1、需要準備的材料。地瓜包很講究的是餡料。大多餡料是香菇、瘦肉、冬筍、大蔥之類搗碎,加上調味品,放置鍋里炒熟。芋頭煮熟之後,去皮,拌進地瓜粉反覆揉搓,直至如麵粉一樣可以捏成薄薄的皮,而後包上餡料,或蒸或煮,皆美味鮮嫩。那是山中的珍饈,能端上餐桌招待客人的一道很體面的美食。
2、把所有的配料(香菇丁、紅籮卜絲四季豆丁、姜沫、蔥頭、蒜沫、辣椒丁)一起下鍋炒。
3、餡做好了,自然開始做皮啦,把蒸好的地瓜加水攆成糊後,和木薯粉一起和,就像下面的這樣,把木薯粉放在案板上,中間放著地瓜糊,和好。
4、最後開始包地瓜包----弄的像餃子一樣就是啦,大功告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