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第二熱源》是2011年氣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繆志先。
基本介紹
- 書名:地球的第二熱源
- 又名:空間電磁感應加熱
- 作者:繆志先著
- ISBN:978-7-5029-5306-5
- 出版社:氣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
摘要,目錄,
摘要
本書詳細闡述了電磁感應加熱現象對地球的加熱作用,內容包括對氣態行星及地球表面現象的理解和質疑、加熱行星表面的其他既有能量等。
目錄
1對氣態行星及地球表面現象的理解和質疑
1.1對四顆氣態行星表面環形紋帶的理解和質疑
1.2對地球中、低緯度沙漠環區的理解和質疑
1.3對地球表面物質運動或漂移現象的理解和質疑
2加熱行星表面的其他既有能量
2.1尋找相對存在的其他既有能量表現形式
2.2太陽磁場
2.3太陽風帶電粒子及其空間存在姿態
2.4太陽風帶電粒子與行星磁層
2.5太陽風帶電粒子在行星磁場中的運動過程
2.6理想行星表面的Ⅰ型電磁感應加熱現象
2.7理想行星表面的Ⅱ型電磁感應加熱現象
2.8電磁感應加熱的特點
2.9Ⅰ型電磁感應加熱現象與Ⅱ型電磁感應加熱現象的區別
3地球被電磁感應加熱的現象
3.1地球的Ⅰ型電磁感應加熱現象
3.2地球的Ⅱ型電磁感應加熱現象
3.3地球極光與地球生物
3.4地球赤道及低緯度表面的電磁感應加熱現象
3.4.1帶電粒子與旋轉雨傘效應
3.4.2地球赤道上空形成平面圓周運動的帶電粒子圓盤
3.4.3赤道上空盤狀帶電粒子對電磁感應加熱的影響
3.4.4在地球赤道表面沒有任何電磁感應加熱現象
3.4.5Ⅰ、Ⅱ型電磁感應加熱能量在地球低緯度表面較弱
3.5Ⅱ型電磁感應加熱在地球公轉過程中的表現
3.6電磁感應加熱現象在地球上的綜合表現
4磁偏角變化與地球表面溫度
4.1磁偏角為90°時的電磁感應加熱現象
4.2磁偏角為0°時的電磁感應加熱現象
4.3磁偏角為45°時的電磁感應加熱現象
4.4磁偏角為11°時的電磁感應加熱現象
4.5磁極呈偏置姿態時的電磁感應加熱現象
5地球被冷卻的過程
5.1地球表面被冷卻的意義
5.2地球大氣層
5.3地球大氣對流層內的能量守恆
5.4對地球大氣對流層的熱能分析
5.5相對溫熱和呈膠狀體的地球表面
5.6地球表面熱能現象及生物存在現象
5.7對溫室效應理論的質疑
5.7.1溫室氣體排放是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嗎?
5.7.2從大氣質能關聯的角度看溫室效應
5.7.3從生物學角度看溫室效應
5.7.4大氣成分變化與生物存在
5.7.5電磁感應加熱與全球變暖
6地球表面現象與電磁感應加熱
6.1黃土高原及沙塵暴
6.2颶風與龍捲風
6.3對某些極端氣象事件的質量和能量分析
6.3.1對2010年國中國西南五省(自治區、直轄市)乾旱事件的分析
6.3.2對2010年夏季中國南方暴雨的分析
6.3.3對衛星故障與極端氣象事件的分析
7太陽風帶電粒子流與地球的狀態
7.1太陽風帶電粒子流與地球的章動現象
7.2太陽風帶電粒子流與地球表面的固體潮
8地殼運動現象與電磁感應加熱
8.1感應加熱在岩石圈及地殼內產生的應力應變
8.2火山、地震與板塊漂移
8.3南美洲板塊漂移及蠕動的過程
8.4大西洋海嶺形成的過程
8.5冰島火山與夏威夷火山
8.6對2011年3月11日發生在日本的芮氏9.0級地震的初步分析
9類地行星表面的電磁感應加熱現象
9.1水星表面的電磁感應加熱現象
9.2金星表面的電磁感應加熱現象
9.3火星表面的電磁感應加熱現象
10被電磁感應加熱的木星
10.1木星的Ⅰ型電磁感應加熱現象
10.2木星的Ⅱ型電磁感應加熱現象
10.3造成木星大紅斑現象的可能原因
10.4木星的極光
11被電磁感應加熱的土星
11.1土星的Ⅰ型電磁感應加熱現象
11.2土星的Ⅱ型電磁感應加熱現象
11.3土星的極光
12被電磁感應加熱的太陽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