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公共物品有效供給研究

地方公共物品有效供給研究

《地方公共物品有效供給研究》內容簡介:為了全面分析地方公共物品供應效率,我們從財政體制、配置效率、生產效率、收入機制和公共選擇機制等五個方面構建了一個分析體系。歷史數據:四川省1960年的財政收入居然占到了當年GDP的48.4%,支出更是高達55.4%。而此時,卻正是四川省饑荒最為嚴重的時期。這讓我們更加認識到這一研究的必要性:如果能建立起約束地方政府的公共物品有效供給機制,亦或可以減少一些悲劇。

基本介紹

  • 書名:地方公共物品有效供給研究
  • 作者:西南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課題組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4121209
  • 品牌:經濟科學出版社
  • 外文名:Research on Effective Supply of Local Public Goods:China's Experience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頁數:262頁
  • 開本:16
  • 定價:39.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地方公共物品有效供給研究》著手對經典理論進行梳理,對歷史數據進行收集。當一些歷史數據呈現在我們眼前時,讓我們深感震驚。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篇 地方公共物品供給的財政體制效率
第一章 財政體制效率的理論分析
第一節 財政體制效率的含義和評價標準
第二節 不同類型財政體制效率的經典理論分析
第三節 總結性評論及案例
第二章 我國財政體制對地方公共物品供給效率影響的實證分析
第一節 我國財政體制的變遷
第二節 我國不同時期財政體制下的財政收支規模比較——以四川省、湖北省、浙江省為例
第三節 我國不同時期財政體制下的財政支出結構比較——以四川省、湖北省、浙江省為例
第四節 我國不同時期財政體制下公共物品生產效率比較——以成都都江堰市的基礎教育、醫療衛生和基礎設施供應為例
第五節 我國財政體制變遷對地方公共物品供給效率影響的綜合評價
第三章 改進我國財政體制效率的政策建議
第一節 對傳統分權理論關於公共物品供給效率論述的反思
第二節 對當前我國公共物品供給現狀與財政分權體制改革的反思
第三節 關於我國財政分權體制改革的建議
第二篇 地方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
第四章 地方公共物品配置效率的理論分析
第一節 地方公共物品配置效率的定義
第二節 地方公共物品適度規模分析
第三節 地方公共物品結構的合理性
第五章 我國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給效率的實證分析
第一節 地方政府公共物品的總量和結構分析——以四川省為例
第二節 實證分析地方公共物品配給效率的理論依據
第三節 地方公共物品有效性供給的實證分析——以四川省為例
第四節 總結和說明
第六章 提高地方公共物品配置有效性的思考
第一節 提高決策過程的有效性
第二節 提高生產過程的有效性
第三篇 地方公共物品的生產效率
第七章 地方公共物品生產效率的理論分析
第一節 地方公共物品供給模式的類型及效率分析
第二節 地方政府選擇不同供給模式的原則及相應的管理方法
第三節 對地方公共物品供給結果的績效評估
第八章 我國地方公共物品生產效率的實證分析
第一節 我國地方公共物品公共生產的效率分析
第二節 我國地方公共物品私人生產的效率分析
第三節 我國地方公共物品公私合作生產的效率分析
第九章 改進我國地方公共物品生產效率的思路
第一節 最佳化地方公共物品的生產模式
第二節 最佳化地方公共物品生產的要素投入關係
第三節 最佳化地方公共物品生產的監督管理
第四篇 有效率的地方公共收入機制
第十章 地方公共收人機制的理論分析
第一節 地方稅收效率的理論評介
第二節 地方收費收入效率評價
第三節 地方公債收入效率評價
第十一章 地方政府公共收人有效性的實證分析
第一節 地方政府公共收入來源分析
第二節 地方公共收入的經濟成長效應實證研究
第三節 地方公共收入的公平效應實證分析
第十二章 有效的地方政府公共收人機制構建的思考
第一節 效率與公平標尺下地方政府公共收入機制的簡要評析
第二節 滿足公共物品有效供給的地方政府公共收入機制特徵分析
第三節 實現公共物品有效供給的地方政府公共收入機制構建構想
第五篇 地方公共選擇機制效率
第十三章 地方公共選擇機制效率的理論分析
第一節 地方公共選擇機制的模式
第二節 不同選擇機制的效率分析
第十四章 我國地方公共選擇機制效率實證分析
第一節 “用手投票”的公共選擇機制實證分析
第二節 “用腳投票”的公共選擇機制實證分析
第三節 兩種公共選擇機制的效率評析
第十五章 提高我國地方公共選擇機制有效性的對策建議
第一節 民主制下地方公共選擇機制的完善目標
第二節 提高現行地方公共民主選擇機制的有效性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以上三節,我們分別從財政收支規模、財政支出結構和三種主要地方公共物品生產效率三個方面,對我國財政體制對地方公共物品供給效率的影響做了數據分析,結合前面第一章給出的有效率的財政體制的評價標準,我們接下來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我國不同時期財政體制的效率進行綜合性評價。
一、從形成合理的公共物品供給規模來看
(一)1953~1980年集權體制時期
由於當時處於計畫經濟時期,基本經濟體制極度不利於經濟的發展,因而經濟成長緩慢,經濟總量有限,財政收支規模總體很小,人均財政支出全國平均只有81.06元,地方平均更是只有27.99元。然而,這一時期的財政收支占GDP的比重卻比較高,全國平均值為:收入占比為28.39%;支出占比為28.80%。而地方(三省)的收入占比平均為17.88%是全國收入占比的62.98%;支出占比的平均值12.59%,是全國支出占比28.80%的43.72%。這種極低的人均財力和較高的財政收支GDP占比,說明了公共支出規模與經濟發展水平是不相適應的。當時在政府主導經濟發展的情況下,政府用於經濟建設的支出占比在地方(三省)平均為36.72%,全國為38.44%。這又必然進一步降低政府提供民生性公共物品的能力。這也說明,為什麼在集中性財政體制時期,整個農村的公共物品供給基本被排除在財政負擔之外,因為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根本沒有能力。
(二)1981~1993年分級包乾體制時期
在財政收支占比下降的同時人均財力卻有了極大的增長。這一時期,這兩個指標分別是:地方的平均收入占比為11.29%,全國為18.49%;地方平均支出占比為10.11%,全國為19.10%,全國的人均財政收入為222.74元,人均財政支出為233.31元。地方(三省)人均收人為137.62元,人均支出為123.81元這兩個指標的變化說明公共物品供給的規模較集權體制更為合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