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分權與地方政府行為:探尋轉變發展模式的制度性框架

中國式分權與地方政府行為:探尋轉變發展模式的制度性框架

本書分析了中國式分權的核心內涵,即經濟分權同垂直的政治管理體制緊密結合。在此背景下,本書試從地方財政收支結構和公共物品供給的角度,考察中國式分權是如何成功地塑造地方政府的增長取向的,並探討分權治理和與之相伴隨的政府競爭對財政支出結構和公共物品供給效率所造成的成本和扭曲。通過理論和實證的分析,我們發現,財政分權和政府競爭是決定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結構偏向基礎設施投資的重要因素;中國式分權並沒有提高地方政府對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給,不是因為財力不足,而是因為缺乏提供的積極性;有效的財政激勵並不必然增加地方政府的合意性。我們建議,合理劃分支出責任,增強財政透明度;實行更合理的財政平衡政策和區域政策;加快要素市場化改革;改革政績考核機制,重塑地方政府行為模式。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式分權與地方政府行為:探尋轉變發展模式的制度性框架
  • 作者:傅勇
  • ISBN:978-7-309-07185-6/F.1588
  • 頁數:169頁
  • 定價:25 元
  • 出版時間:2010年9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開
  • 字數:167千字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1.1 選題背景與問題的提出
1.2 本書結構與主要內容概覽
1.3 方法與數據
1.3.1 研究方法
1.3.2 指標數據
1.4 創新之處
第二章 財政分權、公共物品供給與地方政府行為取向:文獻述評
2.1財政分權理論的演進:從FGFF到SGFF
2.2財政分權與地方政府行為
2.3財政分權能促進公共物品的供給嗎?
2.4公共基礎設施投資的決定
第三章 中國的分權有何不同?從財政安排到政府治理
3.1 中國式分權的內涵
3.2 分權改革與財政激勵的強化:實證分析
3.3 政府治理體制
3.4 一點評論
第四章 分權競爭與地方政府行為模式:一個分析框架
4.1 引言
4.2 文獻述評與相關問題
4.2.1 如何構造一個考察分權有效性的框架?
4.2.2 分權競爭與財政收支結構扭曲
4.3 模型
4.4 分析
4.4.1 資本不流動
4.4.2 資本流動、分權競爭與財政支出結構偏向
4.4.3 福利分析
4.4.4 稅制設定與財政收支模式的聯動
4.5 穩健性及若干擴展
4.6 結論性評註
第五章 中國式分權與財政支出結構偏向:為增長而競爭的代價
5.1 引言
5.2 計量模型、指標選擇與數據說明
5.2.1 計量模型
5.2.2 指標選擇與數據說明
5.3 實證結論
5.3.1 財政分權、政府競爭與政府支出結構
5.3.2 重大政策對政府支出結構的影響:西部開發、科教興國與所得稅收入分享
5.3.3 華格納定律與Tiebout機制的檢驗及其他
5.4 政府支出行為的變化與地區差異:進一步的探究
5.4.1 財政分權對政府支出行為影響的跨時差異與地區差異
5.4.2 地方政府行為取向因何改變: 分稅制改革、區域協調政策與市場化改革
5.5 結論
附錄:本章數據說明
第六章 事權下放與財政融資:制度背景
6.1 中央—地方財政體制的嬗變:一個簡述
6.2 公共投入的地方化與公共部門投入的不足
6.3 預算內財政融資:地區分化、轉移支付努力及其結果
6.4 預算外財政融資
附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支出責任和收入來源劃分
第七章 公共支出地方化提高了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給嗎:來自基礎教育和城市公共領域的證據
7.1 引言
7.2 財政分權、政府治理與公共物品供給: 有待研究的課題
7.3 實證檢驗
7.3.1 指標選擇、計量模型與數據說明
7.3.2 實證結果
7.4 穩健性檢驗
7.5 結論與政策含義
附錄:本章數據說明
第八章 結論、政策含義與研究展望
8.1 主要結論
8.2 政策蘊含
8.2.1 合理劃分支出責任,增強財政透明度
8.2.2 實行更加合理的財政平衡政策和區域政策
8.2.3 加快要素市場化改革,增強Tiebout機制
8.2.4 改革政績考核機制,重塑地方政府行為模式
8.3 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