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保護貿易是在國內地區市場之間實施保護貿易政策和措施的貿易行為。在國內市場發育進程中,地方政權或割據勢力僅從維護本地經濟利益和財政收入出發,對本地市場和其他地區市場之間的經濟聯繫進行違反經濟規律的干預,導致國內市場的分割和統一市場形成中的困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方保護貿易
- 範圍:國內地區
- 目的:維護本地經濟利益和財政收入
- 實質:違反經濟規律的干預
主要表現,相互關係,
主要表現
主要表現在:
當市場供不應求時,限制和禁止本地緊俏商品和原材料的輸出;
當市場供大於求時,則限制或禁止外地商品的輸入;
或是當外地某種工業品比本地同類產品質優價廉時,禁止外地產品輸入,保持本地質劣價高的產品的市場銷路;
或是當本地某種產品在外地價格偏低時,禁止本地產品輸往外地市場。
如此做法實際上是保護地方的落後工業。封建時代的地方保護主義被稱作“諸侯經濟”。新中國成立後,地方保護貿易時有發生。只有通過深化改革和商品經濟得到充分發展,才能逐步改變這種現象。
相互關係
地方保護主義,又稱地方主義、地域主義,指一個地區實行的文化及人口保護,從而排斥外來事物。明顯地,一個發達地區的人所享有的權利或福利,比一個合法的移民多很多,或者移民根本不能享有。另一方面,由於語言和文化的不同,本地人難免與外來人發生矛盾,引發地方保護主義。 貿易保護主義,通常簡稱保護主義,是一種為了保護本國產業免受國外競爭壓力而對進口產品設定極高關稅、限定進口配額或其它減少進口額的經濟政策。它與自由貿易模式正好相反,後者使進口產品免除關稅,讓外國的產品可以與國內市場接軌,而不使它們負擔國內製造廠商背負的重稅。貿易保護主義經常被人們與重商主義和進口替代聯繫起來。重商主義認為保持一個可觀的貿易順差對一個國家是很有利的。取決於是否徵收關稅,貿易保護主義有兩個分支:傳統貿易保護主義(有意徵收關稅)和現代貿易保護主義(無意徵收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