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幔波震級
- 外文名:Mantle Magnitude
簡介,發展歷史,計算方式,現實意義,
簡介
地幔波震級(Mantle Magnitude),是一種地震度量,是地震學中用於表征地震事件的重要基本參數,常用Mm表示。地幔波震級同其他地震規模一樣,都是用來表征地震強弱的量度。地幔波震級的概念最先由布龍(Brune)等學者於1967年左右引進至地震學中。
發展歷史
地幔波震級的概念最先由布龍等學者於1967年左右引進至地震學中。隨後,奧卡爾(Okal)等人於1987年、1989年、1990年和1991年先後基於簡正振型理論,發展了一種變周期的地幔波震級標度,用GEOSCOPE台網中超長周期地震儀所記錄的地幔波資料測定了地幔波震級。
計算方式
如果某地震測台有兩種類型的地幔波資料可用,則應該分別求得相應的地幔波震級,然後對每個MM求反對數,取平均後,再求得MM作為該台測定的地幔波震級。如果有多台資料可用,則有:
![](/img/8/141/25a183fa59e73091d3897de68d7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