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官赦罪
- 拼音:dì guān shè zuì
- 出處:《醒世姻緣傳》
-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祈禱等。
地官是中國民間信奉的神仙之一。道教奉天、地、水三神,亦叫三官,地官即其中之一。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
地官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神仙。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稱“三官”,又稱“三元”,為道教較早供祀的神靈。一說天官為唐堯,地官為虞舜,水官為大禹...
地官大帝,全稱“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亦稱為地官、清虛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是道教中三官大帝之一,地官是由元洞混靈之...
地官圖,又稱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故稱“三官”,又稱“三元”,是指為道教較早供祀的神靈。一說天官為唐堯,地官為虞舜,水官為大禹。道經稱:...
“天官賜福”,語出《梁元帝旨要》:“上元為天官司賜福之辰;中元為地官赦罪之辰;下元為解厄之辰。”後來道教又以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
三官大帝是歷史悠久的中國民間宗教信仰之一,屬於道教(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信仰)尊奉的三位天神。三官大帝,指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國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
按道教說法,農曆七月十五為地官壽誕,地官大帝會為鬼魂赦罪祈恩,釋放獄中眾鬼囚,讓囚徒餓鬼解脫享食飽滿免於眾苦,從七月初一起重返人間享受一個月的香火、施食,...
宋吳自牧《夢粱錄·元宵》:“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明 歸有光 《汝州新造三官廟記》:“其說以天地水府為三元,能為人賜福,赦罪解厄,皆以...
三官殿 三官殿奉祀天、地、水“三官大帝”。傳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財神殿 供奉三位財神,中間為文財神比干,左為武財神趙公明,右為武財神關羽。...
三元節,是傳統節日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的合稱。道教認為產生天地萬物的三個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稱“官”,即時空流動過程中的節段。天官...
道教初起時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後稱之為三官大帝。他們各有責司,天官為上元賜福,地官為中元赦罪,水官則稱下元解厄。道...
南靖三官大帝位於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山城鎮大廟口關聖帝君廟斜對面,農村信用社旁所祭之神稱“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稱“三界公”三官就是上元...
畫面上所題“天官四福“即為“天官賜福“。語出《梁元帝旨要》:“上元為天官司賜福之辰;中元地官赦罪之辰;下元為解厄之辰。“後來道教又以上元天官正月...
三官尊神各秉神職分別為:天官賜福(祈福延壽、求安保泰);地官赦罪(赦愆除尤,身心順遂);水官解壓(消災解壓,護持身體健康)。該科儀為信眾普遍均可舉行的科儀,...
道教以天官、地官、水官為二官。傳說天 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46]帝:指天帝。[47]本地都人官,此指該省巡撫。都,總領。印信:官印。...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地官節或齋孤,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七月十四),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
道教認為七月半是地官誕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將七月半秋嘗祭祖節稱為“中元節”;佛教中稱為“盂蘭盆節”。在...
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
(一、二)茶藤花神吳淑姬杏花神魏玩秋葵花神姚月華牡丹花神楊玉環和合二仙薔薇花神李冶彭祖藥神神農茶神陸羽酒神杜康天官賜福后羿嫦娥荷花神西施地官赦罪織女牛郎七...
三官殿 奉祀天、地、水“三官大帝”。傳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財神殿 供奉三位財神,中為春神青帝,左為財神趙公明,右為武財神關羽。趙公明,亦稱趙...
既然把金簡放置在中嶽中峰之巔——“上之天,著山上”,當為乞求天官、地官、水官中的“天官”。既然“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那么“除罪”就只是...
中國古俗中,上元節(天官節、元宵節)﹑中元節(地官節、盂蘭盆節)﹑下元節(水官節)合稱三元。元宵節始於2000多年前的漢朝。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國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稱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賜福日,中元為地官赦罪日,下元為水官解厄日。所以會在中元時普渡孤魂野...
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說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
位於舞台天幕正中的是彩色鏤空木雕——“天官賜福圖”,則道出了另外一種寓意。據說:道教中有三官,即天官、地官和水官,“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