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上的故事:地域篇

地圖上的故事(1地域篇),以全新的方式將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地理與人文相結合,詳細介紹了中國的山川風物、歷史變遷以及民族風情文化。

基本介紹

  • 書名:地圖上的故事:地域篇
  • 作者:陳華生、寇金
  • 類別:中國地理、旅遊
  • 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
  • 出版時間:2008年1月1日
  • 頁數:370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8440200
內容提要,目錄,導語,前言,精彩頁,

內容提要

《地圖上的故事:地域篇》
地圖上的故事:地域篇
《地圖上的故事:地域篇》
本套叢書系中央電視台《地圖上的故事》大型電視系列片的演繹作品,是中央電視台首次系統地把地圖引入電視節目的成功體現。
為了滿足廣大讀者的求知慾望,我們由《地圖上的故事》(1000集)中選取和收錄了部分精彩故事內容,分別以《地圖上的故事——地域篇》、《地圖上的故事——歷史篇》、《地圖上的故事——知識篇》展現給廣大讀者。書中以全新的方式將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地理與人文相結合,詳細介紹了中國的山川風物、歷史變遷以及民族風情文化。

目錄

村落
村落水口
絕妙樓台西遞村
千年古村上甘棠
東南沿海的圍
風水寶地話龍川
古村古鶴
關閘村的變遷
淮畔尋古——探訪垓下
漁梁古埠
地名的由來
南海地名

導語

本書是中央電視台《地圖上的故事》大型電視系列片的同名讀物,書中以全新的方式將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地理與人文相結合,詳細介紹了中國的山川風物、歷史變遷以及民族風情文化。其內容涉及了地域變遷、社會風俗、地理知識、人文歷史等方面。是一部獨具特色的國情教育電視“讀本”。

前言

2001年新年伊始,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開播了一個新的電視欄目,它首次系統地把地圖引入電視節目,採用全新的方式介紹中國的山川風物、歷史變遷,這就是《地圖上的故事》欄目。
地圖是人們認識地域最直觀、最簡捷的方式,地圖的運用幫助人們建立起一種空間意識,而中國大地的變化、地圖本身的變化又形成了一條時間的線索,人們因此可以在時空的交錯往返中建立起對國家的認識。
五年的時間裡,《地圖上的故事》一共製作播出了一千集節目,每集五分鐘,時間不長,但內容涉及了地域變遷、社會風俗、地理知識、人文歷史等方面。因為它可以幫助人們形象地認識變化中的國情,所以也被稱為是一部獨具特色的國情教育電視“讀本”。
五年的時間,編導們的足跡從中國最北端的黑龍江流域到最南端的南海諸島,從最西端的喀什到東海邊的舟山群島。他們在中國最熱的吐魯番盆地了解地理變遷、講述地理知識;他們在中國最美的村寨宏村、婺源感受人文歷史;他們遙望珠穆朗瑪峰,探尋它高度的秘密;他們面對萬里長城,追溯它的由來;他們讚美長江、黃河,也為西湖、喀那斯湖所深深打動。就是這樣一個短小的節目,勾勒出了中國文化的精深、中國歷史的悠久、中國地理的廣博。
《地圖上的故事》節目組是一支年輕的隊伍,平均年齡二十多歲。在節目製作的五年中,他們的年齡在增長,他們的知識也在增長,電視製作的經驗也豐富起來。五年的時間,他們奉獻給觀眾一千集節目,也有了這本《地圖上的故事》,這是他們獻給觀眾的成果,也是他們成長的見證。
我由衷地為年輕編導的進步感到高興,也衷心地祝願他們在今後的節目製作中更牢牢地把握時代的脈搏,摸索新的表現形式和手法,為觀眾奉獻更多、更好、更優秀的電視節目。

精彩頁

(或試讀片斷)
在人們的印象中,長江以北的城市水資源都非常匱乏,缺少江南水鄉的靈性,但在我國黃河下游的魯西平原,卻坐落著一個河湖水域占市區面積三分之一的城市,這就是被譽為江北水城的山東聊城。
聊城位於山東半島以西的黃河北岸,與河北、河南兩省接壤。關於它的名稱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是在我國春秋時期,這裡屬於一個叫聊的國家,後來被齊國吞併,因此被叫做聊城。另外一種說法就是此城位於古聊河的西岸,由河及名,然而古聊河至今仍查無記載。
聊城在歷史上與水有著深厚的淵源,作為一座獨具魅力的江北水城,聊城擁有著其他北方城市無法比擬的水資源環境。這裡位於隋代開鑿的京杭運河的山東段,京杭運河連通了黃河和長江,同時也使南北的交通連為了一體。
水為聊城帶來了四百多年的文化發達和經濟昌盛。明清兩代聊城地處南北交通要衝,商業發達,各地商賈富貴競相集資興建會館。修建在今天聊城東昌府區東關古運河西岸的山陝會館,歷史上就是山西、陝西兩省商賈出資興建,用來共敘同鄉情誼,休息集會的場所。
山陝會館也俗稱關帝廟,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用來祭祀武聖人關帝爺。作為一座集商業與文化之大成的古建築群,山陝會館曾經見證過聊城歷史上舟楫如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