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狀
樹村,是真實存在的一個小村莊,坐落在北京北郊一個叫做“
上地”的地方。由於聚集了上百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搖滾樂手,其中包括了近20支成型的樂隊,像舌頭、木馬這些已經發行了專輯的樂隊就是從樹村這裡走出來的。樹村的東北方向是著名的
迷笛音樂學校,來自全國各地的有志青年將其視為在北京發展的第一站。樹村的西北方向是
東北旺,那裡也是一個已經成型的音樂村;再加上西三旗、黃土甸,從現象上看,這裡已經形成了一個以樹村為中心的特殊的地下音樂群落。於是,樹村對於中國“地下音樂”運動也標誌著一個起點。在當代藝術史中,很多時候是可以用地名來斷代的。比如巴黎的
塞納河左岸,紐約的
蘇荷區,北京的圓明園等等。
樹村就像昔日圓明園的
畫家村、亮馬河的
東村一樣,由於諸如房價便宜、特定人群集中一類的原因,形成了非常奇特的文化現象。搖滾青年沒錢,音樂人們相依為命,從物質上到精神上基本上是準共產主義的境界。所以至今在樹村居然從沒有發生樂手餓暈事件。租下房子以後就成天鼓搗些叮叮噹噹的音樂,而當地的村民也習慣了這些人的喧囂和他們特異的形象。
在樹村,大量的樂隊搞的是
新金屬、
硬核說唱一類的樂隊。他們極度貧困,但多數樂隊仍然認為如果他們去做一些別的事情會影響他們的創作,也不願意過那樣的生活,他們希望能靠音樂養活自己。樹村樂隊演出通常是在一個叫開心樂園的地方,每周六晚上他們都會在那裡狂歡,演出掙的錢剛剛夠他們打車回村外加喝一頓酒的。如果你問他們是怎么生活過來的,他們會說:“不知道,反正到現在還沒死。”
一個樹村樂手的生活經歷通常是這樣的:狂熱喜歡音樂,然後拋棄家鄉的一切,隻身來到北京,投奔
迷笛學校,結交在北京的音樂人,根據興趣大家組合,離開學校搬到學校附近的樹村過起“搖滾”生活。
生活狀況
在熙熙攘攘的大城市裡,生活著許多也許並不為眾人所知的地下搖滾樂隊。而北京無疑當為
中國搖滾的聖地。
演出場所
酒吧
在北京,著名的“
三里屯酒吧一條街”上大小酒吧鱗次櫛比,競爭激烈,但生意仍舊火爆,這裡是地下搖滾樂隊生存的主要空間。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北京共有酒吧上千家,分布在北京各區,主要集中在朝陽和
海淀。酒吧的高額消費使得樂隊的演出更加富有利潤。一般的樂手在一晚的演出後大約能拿到100元至300元的報酬,當然,如果是著名樂手,則出場費最少該以千計。這裡有單飛的民謠歌手,還有成型的搖滾樂隊,後者多以小組合和小團隊的形式出現,共同營造酒吧所需要的熱烈氣氛。客人點一首歌的費用在50元左右。樂手每晚演出可以走幾個場子,這樣一晚上下來收入也不菲。當然樂手也有找不到歌廳或酒吧的空檔時期。
鬧市
商家開業或企業搞促銷活動常常在繁華的鬧市區安排演出,目的就是要吸引來往的人流,然後進行產品的展示或銷售。能參加這種演出對於生活並不安穩的搖滾樂隊來說是個美差。一場演出每個樂手大約可以得到千元左右的報酬,但這種機會並不是很容易得到。
琴行
是地下搖滾樂隊成員們的又一個棲身之地。由於北京高校林立,年輕人多,從外地來這裡尋夢的人多,另外中國的搖滾也誕生在北京,這就形成了一種搖滾文化,無論是醉心於民謠的校園歌手還是內心醞釀著吶喊的搖滾樂手,都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需求,這就捧紅了兩個產業:唱片業和樂器製造業。而樂器成本和價格間的巨大差價,給了許多從業者賺錢的機會。就搖滾樂來說,通常需要的樂器有吉他、貝司、鼓,上檔次的樂器沒有低於5000元的,上萬元乃至十幾萬元的樂器也是司空見慣。由於樂器消費群的局限,其銷量並不像其他一般商品一樣數量很大,但利潤極高。一些搖滾樂手找到這些琴行甘願為他們打工,在樂器方面,他們是內行,又有技術,因此這項工作很適合他們。他們可以為新上的貨進行精心護理、定音。而且在有顧客來買時也可以充當現場的演示,使得客人對樂器的
購買慾望增強,賣出的機率也就增加了。另一些實力稍強的樂手們有了一定的積蓄之後,自己也運營一些樂器店,用以謀生和支撐自己的音樂追求。
錄音棚
錄音棚是搖滾樂手們生存的第三個重點場所。技術較好且小有名氣的樂手們可以找機會為一些流行歌手錄製專輯,他們靠著為歌曲編配,現場調製和後期混合製作來獲得收入。這種收入較為可觀,一般每錄製一首歌,每個樂手的收入應不少於一萬元。如果能擔當製作人就有更多的製作費用和版稅分成,效益則更為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