圯上老人(圮上老人)

圯上老人

圮上老人一般指本詞條

指秦末授張良《太公兵法》於圯上的老父。事見《史記.留侯世家》。圯上老人即黃石公,約前292年-前195年,秦漢時期下邳(今江蘇邳州)人,被道教納入神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圯上老人
  • 拼音:yí shàng lǎo rén
  • 出處:《太公兵法》
  • 別稱黃石公
解釋,出處,原文,注釋,譯文,故事,

解釋

出處

圯上老人出自《史記·留侯世家》載:張良嘗從容步游下邳圯上,遇一老父,受《太公兵法》。後因以"圯上"特指張良受《太公兵法》事。

原文

良嘗閒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毆之。為其老,疆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圯上老人

注釋

1.良:張良
2.圯(yí):橋樑。
3.下坯:地名,在今邳縣南
4.墜:落下。
5.履:鞋子。
6.履我:把鞋穿到我腳上。
7.嘗:曾經
8.履:鞋
9.遂:於是,就
10.期:約定時間

譯文

張良曾在閒暇時從容步行遊玩到下坯橋上。有一位老翁,穿著粗布衣,走到張良的跟前,故意把自己的一隻鞋扔到橋下,回頭對張良說:“小子,下去把鞋取來!”張良十分吃驚,想打他,(但)因為他年紀很大,便強忍(怒火),下去取回鞋。老人說:“給我穿上!”張良想既然為他取回了鞋,又何必計較,便跪下來替老人穿。老人伸出腳讓他把鞋穿上,笑著離去。張良大為驚奇,隨著老人的身影而凝視。老人離開大約一里,返身回來,說:“你這小子可以教導。五天后天亮時,和我在這裡見面。”張良感到驚異,跪著說:“好。”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就去了。老人已先到了,生氣地說:“跟老人家見面,反而後到,為什麼呢?”老人離去說:“五天后早點來見面!”五天以後雞剛叫,張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到達,又發怒說:“這么晚到,為什麼呢?”老人離去,又說:“五天以後再早點來。”五天以後,張良晚上還沒到半夜就去了。過了一會,老人也到了,笑著說:“就應該是這樣。”老人說著,拿出一本書,說:“讀這本書可以做帝王的老師了。今後十年(你)將建立(一番事業),十三年後你將在濟北見到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了。”(說完)就離開了,再沒有說別的話,也不再出現。第二天(張良)看那捲書,原來是《太公兵法》。張良就感到很驚奇,常常反覆地誦讀它。

故事

圯上老人《史記》中又稱之為黃石公。 傳說他傳兵法與張良,具體身世無人得知,可能是司馬遷杜撰,也可能是民間傳說被司馬遷採擷入史來描寫良大。在東阿鎮駐地北一公里處,有一座黃石山,在此山的山頂上有黃石台。這個黃石台就是漢代張良和他的老師“圯上老人”相約見面的地方。《水經注》里是這樣記載了這一傳說的:“谷城北有黃石台,黃石公與子房(張良)期處也。”張良在圮橋下“拾履拜師”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據史料記載,就在張良拜師學藝之後,“圯上老人”就和張良相約:“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十三年之後,張良跟隨漢高祖劉邦,路過濟北谷城,也就是今天的東阿鎮,曾遍訪“圯上老人”而未見。後來,張良來到黃石台下,見一黃色巨石,恰似一位正襟危坐的仙翁,頗像當年的老師“圯上老人”,即認為這石頭就是老師變化而成,於是,張良便在此地建了祠堂,將這塊黃石供拜起來,以紀念老師授業之恩。因此,黃石台便成了東阿八大景之一的“黃石仙蹤”。如今的黃石山上,依舊保留著黃石仙洞,該洞高深三米,洞的正面依崖鑿壁雕有黃石公像一尊。左下為張良塑像,單膝而跪,雙手捧履,面目恭敬,惟妙惟肖,令人起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