圩一村

圩一村,位於樟木頭鎮東南部,距鎮政府2千米。該村坐落於寶山北部,平均海拔較低。與樟木頭圍、圩二村、九明村、新村坑村相鄰。始建於清朝,因1958年石馬圩遷至樟木頭設圩市於此,而名圩一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圩一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鎮圩鎮社區
  • 地理位置:樟木頭鎮東南部
清末,屬東莞縣戌廳。民國時期,屬第四區樟木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先後屬新三區樟石鄉、第八區樟羅鄉,樟木頭大鄉;1958年10月,屬樟木頭人民公社樟羅生產大隊;1984年,屬樟木頭區樟木頭鎮;1987年,屬東莞市樟木頭鎮圩鎮管理區;1999年,屬樟木頭鎮圩鎮行政村;2005年,屬樟木頭鎮圩鎮社區。
世居村民有劉、羅、張、連、黃、孫、賴、鄒等姓,以劉姓為主。劉姓先祖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從廣東潮州惠來遷至東莞田心洞,清朝遷至當地。羅姓先祖於明萬曆年間從廣東潮州遷至東莞羅屋圍,清朝遷至此地。張姓先祖於清雍正、乾隆年間(1723—1795年)從廣東大埔湖寮遷至東莞,後遷至此地。連姓先祖於清雍正、乾隆年間從廣東揭陽遷至東莞樟木頭,再遷至此地。黃姓先祖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從廣東揭西五雲洞遷至惠州,再遷至當地。賴姓先祖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從廣東大埔湖鄉遷至東莞洋凹村,後遷至此地。孫、鄒兩姓氏遷入情況不詳。
2015年末,戶籍人口366人,其中男性180人,女性186人;80歲以上11人,最年長者92歲(女)。外來暫住人口10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20人。村民均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東莞樟木頭話。
傳統生產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的農作物有水稻、番薯、花生,以及荔枝、柿子等果樹。改革開放後,隨著工業化的推進,傳統農業逐漸衰退。現時,村集體經營以廠房、商鋪出租為主,2015年有廠房1幢,建築面積800平方米,商鋪面積1845平方米,經營總收入118萬元,總支出100萬元,集體總資產872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出租屋收入、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等。特色農產品有桂味荔枝、糯米糍荔枝、石硤龍眼、雞心黃皮。傳統節慶食品有艾粄、粽子、蘿蔔粄等。
縣道南城路、鄉道豪翠街、京九鐵路經過村境。1958年通電,1984年通電話,1986年通自來水,1998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1999年通網際網路。村中有華仁幼稚園,2015年在園幼兒380多人。
村內有客家傳統民居50 座,建於民國時期,總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排屋以10間瓦屋連線而成,每間瓦屋40平方米,每一排為一巷道。屋牆用黃泥土跟大石混合建造,也有用泥磚建造的。保存基本完好,有少量外來工居住。
圩鎮商業街,俗稱樟木頭圩,位於樟木頭鎮圩鎮社區南城區,始建於民國初年,由勝利街、民主街、和平巷、解放里、人和里5條街道組成,建築群以二層“下鋪上居”騎樓式商業建築為主,有商鋪500多間,群內分布有“安興碉樓”“富昌碉樓”“永星碉樓”“華益碉樓”“財記碉樓”及樟木頭人民旅店,總占地面積2.07萬平方米。
財記碉樓建於民國時期,占地面積20平方米,坐南朝北,長4.4米,寬4.4米,高13.7米,5層,內部為木質樓板加鋼筋混凝土隔層,木樓梯,牆體由沙、石灰、黃泥、黃糖等混合夯實而成。每層樓均設有瞭望窗,頂層西南角和東北角各有一個突出的射擊台。
安興碉樓建於1934年,占地面積30平方米,坐東北朝西南,長5.3米,寬5.8米,高18.8米,6層,內部為木質樓板加鋼筋混凝土隔層,木樓梯已經腐爛,麻石窗框、射擊口,牆體由沙、石灰、黃泥、黃糖等混合夯實而成。每層樓均設有瞭望窗,第五層有突出的射擊台。
富昌碉樓建於1935年,占地面積150平方米,坐東北朝西南,長5米,寬5米,高17米,6層,內部為木質樓板面加鋼筋混凝土隔層,木樓梯,麻石窗框、射擊口,牆體由沙、石灰、黃泥、黃糖等混合夯實而成。每層樓均設有瞭望窗,第五層有突出的射擊台,頂層平台樓梯處有一防止樓梯間進水的瓦面小屋。
人民旅店建於1953年。坐西南朝東北,面闊52米,進深38米,占地面積1976平方米。中設2個天井,正面兩側為3層,高11米,中間大堂為4層,高15米。俯視整個建築群,平面呈“口”字形,四周為旅店住房,中間天井內有花草壇。房屋主體為紅磚結構,木質樓板。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曾作樟木頭人民公社會堂,改革開放後,被私人收購作出租屋。
每年正月期間,村民舉行“點燈”儀式。其中羅、劉、連、鄒姓於正月初六,孫姓於正月初八,張、賴、黃姓於正月十一舉行。凡上年新生男嬰的父親每天都要為油燈加燈油,保證油燈不滅,直至元宵節後結燈。只有在完成“點燈”禮後,孩子才能得到家族的承認,成為家族的正式成員。
偷青形成於清末。每年正月十五前一晚10點後,村中青年男女到菜地偷青,摘取蔬菜。菜地主人則在元宵夜大罵,罵得越凶越好,表示可去掉“衰東西”,一年行好運。所偷各種蔬菜寓意不同,生菜寓意“生財”,蘿蔔菜頭則寓意“好彩頭”,青蔥則寓意“人聰明”,大蒜則寓意“好打算”等等,均寓吉祥之意。
每年清明節,村民自發祭拜歷代先祖,給祖墳除草、壓土。
清宣統三年(1911年),廣九鐵路通車,在村境內設樟木頭火車站。
1938年,日軍飛機連續轟炸樟木頭鐵路沿線村莊。在一次空襲中,一顆炸彈落在劉輝記樓後,炸死1人,炸毀房屋8間。
1984年,圩一村與從樟羅生產大隊劃分出來的樟木頭圍、圩二、九明、新村坑以及原樟木頭居民小組合併設立樟木頭鎮人民政府。1986年撤銷。
1996年,京九鐵路通車,在村境內設樟木頭火車站。
1999年,該村建16層高的村民福利樓1座。
該村代表性人物為黃觀祥(1949—),曾任東莞市公路局副局長、東莞市公路局調研員。2004年3月當選為東莞市第十屆政協委員、市人大常委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