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圩一村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市橋街道,地處市橋中心城區的東端,村轄區面積約2平方公里,總人口2953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圩一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市橋街道
- 人口數量:2953 人
沙圩一村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市橋街道,地處市橋中心城區的東端,村轄區面積約2平方公里,總人口2953人。
沙圩一村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市橋街道,地處市橋中心城區的東端,村轄區面積約2平方公里,總人口2953人。沙圩一村委會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市橋街平康路,地處市橋中心城區的東端,村轄區面積約2平方公里,總人口2953人。沙圩一...
沙圩村歷史悠久,村內人口大約至2000人左右,最早入住年代久遠。古典的中國農村風範。村內有沙圩烈士陵園,該陵園是1948年解放戰爭革命烈士棲息地。村莊簡介 村名:沙圩村 隸屬:隸屬於江蘇省宿遷市洋河新區。發展歷史 洋河戰鬥:解放戰爭時期在洋河戰鬥中犧牲的我軍十二縱隊十五團的部分指戰員。解放後,為了銘記先烈...
沙圩(Shāxū) ,又名“沙墟”、“沙溪”。元代建村,原名沙頭圩,後因村首、尾門樓橫額上分別書有“沙溪大道”和“圩東總匯”字句,各取首字得名沙圩。簡介 沙圩村原屬沙頭鎮,現處市橋街道範圍,在廣州市番禺區東400米。 沙墟二村位於番禺區市橋城區中心中心位置,面積約0.4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城中村...
沙圩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境內有村莊沙圩,村內沙姓聚居、周圍有圩溝,且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得名沙圩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解放初屬肥西縣崗集區;1958年為沙圩大隊,屬崗集區崗集公社;1965年劃歸長豐縣,為長豐縣雙墩區崗集公社沙圩大隊;1983年公社改鄉、大隊改村,為長豐縣雙...
後沙圩 後沙圩,形成村落時得名後沙圩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是位於海邊沙堆後的圩子,故名。歷史沿革 1988年,因建排房,村莊消失。
沙圩埭 沙圩埭,清朝時期形成此村,得名沙圩埭。歷史沿革 因城鎮建設該自然村已消亡。地名含義 因沙姓人家居住於此,故而得名。
沙圩村的族譜中記載了陳顯和宋徽宗趙佶的一段軼事:徽宗皇帝曾經御賜“擎天寶硯”一方給陳顯,並御賜五言詩刻於硯的背面:“駟馬功勳載,名留御禮鄉;體存仁者壽,日有自傳揚。石眼明星朗,池心洗日光;文房一鐵硯,中正外端方。”詩句顯然表明,徽宗對於陳顯的品格頗為嘉許。正因為如此,“陳尚書祠”又被稱為...
洋河戰鬥結束後,我軍犧牲的烈士(其中包括副團長、團參謀長)遺體大部分集中掩埋在沙圩這塊墓園內,屠園鄉的腰道村和洋河鎮北的廢黃河堤上,也安葬有這次戰鬥中因重傷而犧牲的一部分指戰員。洋河戰鬥因其重大戰略意義和戰鬥的激烈悲壯,解放後,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所記載,沙圩烈士墓園也受到民政部門的關注。
沙圩村的族譜中記載了陳顯和宋徽宗趙佶的一段軼事:徽宗皇帝曾經御賜“擎天寶硯”一方給陳顯,並御賜五言詩刻於硯的背面:“駟馬功勳載,名留御禮鄉;體存仁者壽,日有自傳揚。石眼明星朗,池心洗日光;文房一鐵硯,中正外端方。”詩句顯然表明,徽宗對於陳顯的品格頗為嘉許。正因為如此,“陳尚書祠”又被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