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山之間

在群山之間

《在群山之間》是陳濤創作的紀實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1年7月。

《在群山之間》記錄了作者陳濤於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冶力關鎮池溝村任職“書記”期間的生活碎片,不僅講述了他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中的真切體驗,也描繪了藏地獨有的秀美森林和壯麗雪山。遠離家鄉的基層幹部、身處困境的小鎮青年、篝火旁的青稞酒和小屋邊的核桃樹,盡在群山之間。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在群山之間
  • 作者:陳濤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紀實散文集
  • 首版時間:2021年7月
  • 字數:160千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在群山之間》作者陳濤於2015年7月赴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冶力關鎮池溝村任職“第一書記”。該書是陳濤以“第一書記”的視角對當地的記錄、觀察與思考。從他的描寫中,既可以看到現實的複雜不易、眾生世相與感人瞬間,也可以看到鄉村振興令人欣喜的進展,給人以美好前景的暢想。全書分為四個部分:回望、當時、世風、青年。作者以此分類,回顧任職生活,梳理脫貧攻堅工作,思考鄉村振興的難點,既書寫成績,也揭示困境,不僅為時代而歌,更與時代同行。

作品目錄

回望
當時
世風
青年
生命中的二十四個月
重回冶力關
在群山之間
初見
大地上的孩子
修道
山上來客
四十盞路燈
芒拉鄉死亡事件
另一種生活
甘南漫行
“浪山”
小鎮一日
可不可念
困境的氣息
小鎮青年、酒及酒事
養蜂人龍聃
牛人何暖陽
幾個朋友
後記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扶貧工作是複雜而瑣碎的,要解決的問題堆積如山,交通、教育、物資、市場、搬遷等。作者把較多的筆墨放在易地搬遷上,這是一個快速脫貧的有效辦法,但是,由於農業文明在農村的深厚沉澱,使得農民對易地搬遷有一種複雜的感情,既有對新地方新生活的渴望,也有對故土的精神寄寓而難捨難分。並且,易地搬遷也會遇到諸多實際問題,帶來不便,譬如養牛、養羊怎么辦?農場怎么打理?種地要去很遠的地方怎么辦?“我只好變得耐心,再耐心,尤其是涉及村民利益的事情,要反覆地持續地溝通,跟爹講,跟娘講,跟兒子兒媳講,與對方一家人都講過才算圓滿結束。”(見《在群山之間》一文)當然,村民不是被動、淡漠的群體,他們有血肉有感情,作者筆下的村民懂得感恩,有著犧牲奉獻的精神。凡此種種,皆能看出扶貧工作的複雜性和散文內涵的多元性。
作者把“掛職”當“任職”,成了脫貧攻堅戰中的排頭兵,夜以繼日、任勞任怨,這是他的工作職責,更是作為作家的一種自覺。在《生命中的二十四個月》《大地上的孩子》《修道》《四十盞路燈》等文章中,人們看到作者倡議助力鄉村教育活動,並持續了一年時間;通過他的努力,十多所鄉村國小建立、完善了圖書室,十餘個村子建立了農家書屋;他又多方爭取資金,把池溝村的土路進行拓寬和硬化,為兩個社安裝了四十盞太陽能路燈……他用自己的熱情與深情投身於扶貧事業,也在作品中多角度記述他在扶貧過程的困惑與堅持,夢想與擔當,讓讀著看到了扶貧工作的繁重與艱難,希望與美好。
扶貧工作最關鍵最困難的問題是“扶人”,人的思想脫貧了,貧困村才有可能真正脫貧。作者在掛職的兩年里,與村民廣交朋友,在創作中,也將視野投向生命個體。在《養蜂人龍聃》中,寫龍聃從“無所事事,整日在鎮上晃蕩。”到明知養蜂辛苦但還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了”,再到“龍聃養蜂的地方,幾十個蜂箱擺放得齊齊整整,周圍的一切同樣井井有條、乾乾淨淨。” 在《牛人何暖陽》里,寫何暖陽養牛“起初牛少,只有一兩頭,可以關在院內牛棚里。”到兩年後“隨著牛越來越多,何暖陽硬生生地在屋外開闢了塊空地,建了兩排牛棚。”再到“何暖陽把牛棚布置得比他家都好”,準備在養殖業上大幹。在《“浪山”》里,寫老穆薩小時候“兄弟姐妹十三人,餓死五個”,到他壯年時宰殺牛羊雞兔有了好手藝,再到投身城鎮衛生工作,“把全鎮的衛生打掃得多乾淨,全縣評比經常第一名。” 陳濤以作家的敏銳,挖掘並描寫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和感人的故事,人們不僅讀到這些鄉土人物在扶貧的政策下有了向上的精神,走上創業的道路,而且通過他們的生存狀態、艱辛命運和堅韌性格,也對扶貧工作有了深刻的感悟和深沉的思考。
作者也不迴避鄉鎮幹部的艱難與疲憊,《山上來客》中的燕子、紅霞為追回多付給村民的六百元錢而纏上“麻煩”和“更大的麻煩”;《芒拉鄉死亡事件》中的尕泰在低保福利調整中,同樣“潑煩得很”;《小鎮青年、酒及酒事》中的小尤在鎮政府歷次的提職中落選,長期“艱澀沉重”。但他們卻始終行走在扶貧的道路上,紮根在扶貧的土壤中,不放棄扶貧事業的追尋和探求。這些作品以散文的體式進行敘述,富有暖意、溫度與陽光,又有非虛構的小說情節和結構,讀來饒有情趣和意味,使人們體悟到以扶貧為題材的文學作品的魅力所在和深層含意,體悟到中國大地上風起雲湧的建設與發展。《在群山之間》既是作者一段人生時光的縮影,也是一個時代的歷史記錄,這是這部書的主要價值所在。

作品影響

  • 榮譽表彰
2023年2月26日,《在群山之間》獲得第四屆“三毛散文獎”新銳獎。

作品評價

這本書突出體現了個人和時代的關係。每一代人,特別是年輕人,都要在時代洪流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群山之間》恰恰體現出陳濤作為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主動尋找與時代的關係和定位,找到自己的價值。同時,作者對生活的觀察十分細緻,寫下很多生動的人物,文章有結構之美與文辭之美。作者還在書中寫出了自我心靈的成長。時代、生活和自我,這三者在書中得到了非常好的統一。(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邱華棟評)
這部作品與以脫貧攻堅為主題的作品相比,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講述主體和講述對象的關係,是以“我”來講述的。在他看來,這本書既是抒情詩,又是憂思錄。作者在描寫當地風土人情的時候,是一首抒情詩。在考慮到教育問題,孩子們未來前途,以及如何解決貧困這類問題的時候,則自然而然流露出作者的家國情懷。(文學評論家、瀋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孟繁華評)
這是一本帶有很強自我意識的作品。自己在閱讀中,看到一位心懷文學理想的作者,無意之中把理想播撒在土地上,開出一朵朵艷麗的花,匯集起來就是這本書。從書中,我還看到了一種救贖。作者在一個新的生活環境中,對人生的理解和態度,包括世界觀都發生了變化。按照作者自己的說法,實際上是一種重建。陳濤的文字充滿詩意,以詩的含蓄表達了救贖的複雜性。(文學評論家、瀋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賀紹俊評)
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本成熟、厚實的散文作品,也是一部帶有鮮明時代特色和個人風格的非虛構作品。在書中,個人的主體性得到了突出,對孤獨感的書寫令人難忘。在我看來,書中展現出的層次對照,理想與現實,行動心理的對照,讓這本書很豐富,很有層次,有對比,有很多人性的內容。《在群山之間》可以說是文質彬彬的,更傾向於“質”,有自己的硬核,屬於質勝之美。(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黃開發評)
我們在讀這個作品時,之所以不會感到違和,是因為作者完全把自己沉入到當地的空間環境,成為那裡的一份子。當地人的困難、憂慮他都有,而不是一個簡單的旁觀者角色。在這一點上,作者的自我認知非常好。另外,陳濤這個作品是情感的產物,他通過一種質樸的表達方式,生成一種共情和共鳴的東西。(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莉評)

出版信息

2021年8月,《在群山之間》由遼寧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
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參考資料
《在群山之間》
2021年8月
遼寧人民出版社
9787205102012

作者簡介

陳濤,文學博士,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評論工作和散文寫作。2015年7月赴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冶力關鎮池溝村任職“書記”。作品《山中歲月》《甘南鄉村筆記》入選2016年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