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歲月(陳濤創作的長篇非虛構作品)

山中歲月(陳濤創作的長篇非虛構作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山中歲月》是陳濤創作的長篇非虛構作品,首次出版於2020年8月。

《山中歲月》是作者在甘肅省臨潭縣冶力關鎮池溝村掛職生活的記錄,更是他對鄉村振興這一宏大命題身體力行的實踐和表達。作者從最初聽不懂當地方言,到不斷觀察和學習當地幹部開展工作的方式方法,最後深刻理解這一方水土,認定這方水土與自己從此息息相關,其中濃縮的是對特殊的一段青春歲月的銘記。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山中歲月
  • 作者:陳濤
  • 文學體裁:非虛構作品
  • 字數:145千字
  • 首版時間:2020年8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山中歲月》全書共有16篇文章,記錄了陳濤掛職24個月的所見、所思、所感。其中包含對地方人文風景等的描述,如《初見》《甘南漫行》《浪山》等;有任職期間工作的記錄與思考,尤其是寫到對鄉村教育的重視與所做工作,如《修道》《山上來客》《芒拉鄉死亡事件》;有生活與工作過程中個人內心的感觸與反思,如《另一種生活》《困境的氣息》《生命中的二十四個月》;以及個人對遠方、家人朋友的一種想念,如《不可念》《時光雜記》等。

作品目錄

第一記 初見
第二記 甘南漫行
第三記 另一種生活
第四記 修道
第五記 從圖書館到助學路
第六記 小鎮一日
第七記 困境的氣息
第八記 小鎮青年、酒及酒事
第九記 不可念
第十記 浪山
第十一記 山上來客
第十二記 時光雜記
第十三記 芒拉鄉死亡事件
第十四記 養蜂人龍聃
第十五記 牛人何暖陽
第十六記 生命中的二十四個月

創作背景

陳濤曾在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冶力關鎮池溝村掛職擔任“第一書記”,是脫貧攻堅工作的親身參與者。他在駐村兩年的時間裡寫了十餘萬字的隨筆,記錄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感,這些文字結集為《山中歲月》。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山中歲月》展現了作者的理想主義和批判精神。作者始終未曾放棄對理想的堅守,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助學活動中他一直堅持著自我的標準,例如“對於任何一所學校,當我看不到你對圖書的尊重時,請原諒我無法滿足你的要求”,又或者“因我無比珍視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我只想將它們送給那些懂得感謝的人,我不會要求你的回報,只是希望可以看到哪怕是一絲一毫的謝意”。在他的這些“標準”背後實際上是對現實中諸多此類活動流於形式主義和功利目的的批判。在理想主義驅使下,作者將這種批判一直延伸到道德和人性的領域,例如範金生和尕泰講述的農民為了錢不贍養老人、買房買車還想要政策等,讀者從作者的態度中可見他的立場。

藝術特色

陳濤在寫作中將自己的“山中歲月”納入日常生活經驗中加以表達,這促成他的扶貧書寫有著個體化的文學敘事。從城市進入貧困鄉村,儘管有對城鄉差異的書寫,但這種差異被消弭在“我”對鄉村生活的情感和文化認同中。作者在第一章中記述剛到池溝村後的情景,面對陌生的環境,他生出的第一感覺不是拒斥,而是如何融入,於是決定在沒有人帶領的情況下“自己先去看一看”。他用從遠到近的視角觀察風土人情,隨後把新的生活與“沒時間回望,更看不清前路”的城市日常進行比較,從而對未來的兩年滿懷期待:“想到能有這樣一段安靜的鄉下時光,從固有的軌道中脫離,在一個時間尚未變成碎片的地方學習與思考,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幸事。”由此開始了“我從未如此融入人群,也從未如此貼近自己的內心”的“山中歲月”生活。融入和認同,成為陳濤扶貧期間的情感態度,他對自我生活方式的改變、與小鎮青年們親如兄弟般的友情、義務發起的助學活動等的記述,都成為他主動融入並被鄉村接納的有效行動。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21年10月17日,《山中歲月》獲第六屆華語青年作家獎非虛構主獎。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山中歲月》
2020年8月
遼寧人民出版社
978-7-205-09906-0

作者簡介

陳濤,出生於1979年,文學博士,中國作協會員,現為中國作家網總編輯,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評論工作與散文寫作。作品見於《人民文學》《當代作家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光明日報》《文藝報》等報刊。先後執筆《80後文學創作群體創作與生存狀況調研》《1-4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文本分析》《中國當代作家培養制度研究》等課題。著有非虛構作品《山中歲月》,主編有《中國青春文學典藏書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