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化與國粹之間:學衡派文化思想研究

在歐化與國粹之間:學衡派文化思想研究

《在歐化與國粹之間:學衡派文化思想研究》是2019年1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師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在歐化與國粹之間:學衡派文化思想研究
  • 作者:鄭師渠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19年1月
  • 頁數:536 頁
  • 定價:9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00163644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2019年,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一百周年,該書的出版,在給讀者展現當年轟轟烈烈的文化思想運動宏偉圖景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給大家帶來當年運動中出現的理性聲音——學衡派。學衡派是活躍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一個文化團體,對當時社會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然而,由於它的文化思想徘徊於歐化與國粹之間,對新文化運動多持批評態度,故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被視為守舊勢力而倍受冷落。《在歐化與國粹之間——學衡派文化思想研究》一書,不僅系統地考察了歐戰後世界文化由東西方對立走向對話,以及緣是引起中國社會文化思潮的變動,而且也深入地探討了19 世紀中葉以降,西方人文主義的轉型及以白璧德為代表的美國新人文主義的興起。其目的是要為研究學衡派的崛起及其文化思想,提供愈形開闊的時代大背景。由是以進,本書復具體地探討了學衡派的文化觀、文學思想、史學思想、教育思想和道德思想等,作者力圖對學衡派及其文化思想做出客觀的評價。

作者簡介

鄭師渠,1946年生,男,福建福州人,歷史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70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留校任教至今。曾任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歷史系中國近代教研室主任、歷史系系主任,北京市社科聯副主席。現為中國史學會副會長、北京市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歷史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市政府顧問、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歷史學科組成員等。著有《晚清國粹派文化思想研究》、《中共傳統文化漫談》等。主編十卷本《中國文化通史》。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學術期刊發表大量論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歐戰後中國社會文化思潮的變動
一、“西方的沒落”與世界文化的對話 / 001
二、馬克思主義者、西化派、東方文化派 / 010
三、“科學與玄學”之爭的再認識 / 023
第二章 美國的新人文主義和學衡派的興起
一、從理性主義到非理性主義 / 030
二、美國的新人文主義 / 036
三、白璧德與他的中國門生 / 048
四、《學衡》創刊與學衡派的崛起 / 054
第三章 “今古事無殊,東西跡豈兩”
  ——學衡派的文化觀
一、文化運思的理路 / 075
二、“以發揚光大中國文化為己任” / 083
三、中西文化觀 / 103
四、學衡派文化思考的得失 / 125
第四章 “文學是人生的表現”
  ——學衡派的文學思想
一、文學與人生 / 131
二、文言文與白話文 / 153
三、舊文學與新文學 / 163
四、舊體詩與新體詩 / 175
第五章 “國可亡,而史不可滅”
  ——學衡派的史學思想
一、學衡派與西方史學思潮的變動 / 195
二、“中國史學之雙軌” / 211
三、“鑽研古書,運以新法” / 229
四、論諸子學 / 251
第六章 “教育之改造”
  ——學衡派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之目的,在造出真正之人” / 266
二、突出能力培養,注重宏通教育 / 276
三、“創立我國獨立之教育制度” / 295
第七章 “道德為體,科學為用”
  ——學衡派的道德思想
一、人性二元論 / 306
二、“道德為體,科學為用” / 312
三、支持終極的信念:“宗教實為道德之根據” / 326
四、“天、人、物三界”與君子精神 / 335
五、從學衡派說到貝爾的《資本主義文化矛盾》 / 342
第八章 “澄清之日不在現今,而在四五十年後”
  ——學衡派的歷史地位
一、學衡派的終結與吳宓的期盼 / 348
二、明確兩個前提 / 353
三、學衡派:新文化的一族 / 360
附 錄
歐戰前後:國人的現代性反省 / 374
新文化運動與反省現代性思潮 / 414
五四前後外國名哲來華講學與中國思想界的變動 / 443
反省現代性的兩種視角:東方文化派與學衡派 / 489
主要參考書目 / 512
後 記 / 51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