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德與黑格爾之間:德國觀念論講座》是著名學者迪特·亨利希的一部重要著作,在這部著作中,作者討論了德國哲學史上重要的哲學家的思想觀念,包括康德、雅各比、賴因霍爾德、舒爾策、費希特、荷爾德林、黑格爾等。作者關注的主題是從康德的先驗哲學到黑格爾的觀念論的轉變過程,準確地說,是關注那個時代出現的不同的主體概念,以及這些概念之間的傳承、批判關係。
基本介紹
- 書名:在康德與黑格爾之間:德國觀念論講座
- 譯者:樂小軍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頁數:527頁
- 開本:32
- 定價:45.00
- 作者:迪特·亨利希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0009263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在康德與黑格爾之間:德國觀念論講座》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作者簡介
迪特·亨利希,德國著名學者,康德、黑格爾研究專家
圖書目錄
序言
前言:通過去魅化的記憶
鳴謝
文本注釋和縮寫
第1講 導論
康德哲學的體系結構
第2講 內在經驗與哲學理論
第3講 感覺、認知與“形上學之謎”
第4講 自由作為理性大廈的“拱頂石”
康德的早期批判者
第5講 “神秘主義”的誘惑
第6講 雅各比與“自由的斯賓諾莎主義”
第7講 雅各比與直接性哲學
第8講 賴因霍爾德與體系精神
第9講 賴因霍爾德與“基礎哲學”
第10講 舒爾策與後康德的懷疑論
費希特
第11講 《評(埃奈西德穆>》
第12講 “自己對基礎哲學的沉思錄”Ⅰ
第13講 “自己對基礎哲學的沉思錄”Ⅱ
第14講 《知識學》(1794—1795)
第15講 想像力和渴望理論及其對施萊格爾、諾瓦利斯和荷爾德林的影響
第16講 《知識學》的基礎和體系
第17講 意識的自我關聯性的悖論特徵
第18講 思辨神學的轉向
荷爾德林
第19講 荷爾德林的《判斷與存在》的地位
黑格爾
第20講 通向第五哲學的道路(《邏輯學》)
第21講 否定的邏輯及其套用
索引
譯後記
前言:通過去魅化的記憶
鳴謝
文本注釋和縮寫
第1講 導論
康德哲學的體系結構
第2講 內在經驗與哲學理論
第3講 感覺、認知與“形上學之謎”
第4講 自由作為理性大廈的“拱頂石”
康德的早期批判者
第5講 “神秘主義”的誘惑
第6講 雅各比與“自由的斯賓諾莎主義”
第7講 雅各比與直接性哲學
第8講 賴因霍爾德與體系精神
第9講 賴因霍爾德與“基礎哲學”
第10講 舒爾策與後康德的懷疑論
費希特
第11講 《評(埃奈西德穆>》
第12講 “自己對基礎哲學的沉思錄”Ⅰ
第13講 “自己對基礎哲學的沉思錄”Ⅱ
第14講 《知識學》(1794—1795)
第15講 想像力和渴望理論及其對施萊格爾、諾瓦利斯和荷爾德林的影響
第16講 《知識學》的基礎和體系
第17講 意識的自我關聯性的悖論特徵
第18講 思辨神學的轉向
荷爾德林
第19講 荷爾德林的《判斷與存在》的地位
黑格爾
第20講 通向第五哲學的道路(《邏輯學》)
第21講 否定的邏輯及其套用
索引
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