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臘月的夜裡

穆旦詩歌突出的風格是沉鬱頓挫而不悲觀,含蓄蘊藉而不晦澀,更富有深沉、凝重、悲壯之感。穆詩擅長使用排比,並且在句式整齊的基礎上求變求新,從而避免了排比句式的呆 ,使排比句式既整齊又錯落,生動婀娜:寫“在寒冷的臘月的夜裡”“歲月盡竭了,牲口憩息了, 村外的小河凍結了”,一連串的蕭索淒清意象鋪排,令人如墮冰窖,不寒而慄。寫狂風肆虐,“風向東吹,風向南吹,風在低矮的小街上旋轉”,使人聯想到日寇在中國的橫行霸道,無惡不作。詩人以平靜柔和而又令人心酸的抒情筆調,深刻揭示了20 世紀40 年代中國農村的生存面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在寒冷的臘月的夜裡
  • 作者穆旦
  • 原名查良錚
  • 出生地:天津
原文,作者簡介,筆名由來,賞析,

原文

在寒冷的臘月的夜裡,風掃著北方的平原,
北方的田野是枯乾的,大麥和穀子已經推進村莊,
歲月盡竭了,牲口憩息了,村外的小河凍結了,
在古老的路上,在田野的縱橫里閃著一盞燈光,
一副厚重的,多紋的臉,
他想什麼?他做什麼?
在這親切的,為吱啞的輪子壓死的路上。
風向東吹,風向南吹,風在低矮的小街上旋轉,
木格的窗子堆著沙土,我們在泥草的屋頂下安眠,
誰家的兒郎嚇哭了,哇——嗚——嗚——從屋頂傳過屋頂,
他就要長大了漸漸和我們一樣地躺下,一樣地打鼾,
從屋頂傳過屋頂,風
這樣大歲月這樣悠久,
我們不能夠聽見,我們不能夠聽見。
火熄了么?紅的炭火撥滅了么?一個聲音說,
我們的祖先是已經睡了,睡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
所有的故事已經講完了,只剩下了灰燼的遺留,
在我們沒有安慰的夢裡,在他們走來又走去以後,
在門口,那些用舊了的鐮刀,
鋤頭,牛軛,石磨,大車,
靜靜地,正承接著雪花的飄落。
1941年2月

作者簡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錚,著名愛國主義詩人、翻譯家。出生於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寧市袁花鎮。曾用筆名梁真,與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鏞)為同族的叔伯兄弟,皆屬“良”字輩。20世紀80年代之後,許多現代文學專家推其為“中國新詩第一人”,是“九葉”詩派的佼佼者。

筆名由來

1934年查良錚將“查”姓上下拆分,“木”與“穆”諧音,得“穆旦”(最初寫作“慕旦”)之名。正如查良鏞後來將“鏞”名一分為二,成為“金庸”。

賞析

《在寒冷臘月的夜裡》以“寒冷的臘月的夜裡,風掃著北方的平原” 為時空大背景,來抒發民族遭受苦難的痛苦之情。該詩從景物和人物兩個角度,用了一連串的意象。景物方面,詩人描繪田野枯乾、歲月盡竭、牲口憩息、小河凍結、寒風肆虐,仿佛歷史同被屠殺的同胞的鮮血一樣凝固了,到處沒有生機,沒有活力;蒼天仿佛被鬼子的刺刀捅破,世界又倒退到冰川紀,沒有溫暖,沒有歡笑。人物方面,詩人寫了“在古老的路上”燈光映照下的“一副厚重的,多紋的臉”,飽經滄桑 的老人,還在寒夜裡為生計奔波。“他想什麼?他做什麼?”“親切的”、美好的夢想,卻被現實的“吱啞的輪子壓死”在路上。 詩人還寫到了孩子:在寒風的怒吼下,“誰家的兒郎嚇哭了, 代哇——嗚——嗚——”,在這寒夜裡,孩子的哭聲更加襯托出寒夜死一般的靜寂。在日寇的鐵蹄下,人民的苦難通過這一老一少兩個意象充分展示出來。詩歌結尾處描繪的意象可謂意味 深長,“在門口,那些用舊了的鐮刀,鋤頭,牛軛,石磨,大 車,靜靜地,正承接著雪花的飄落”,在靜靜的承受中,中華民 族實際上正孕育著撕破烏雲的閃電和粉碎寒冬的春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