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

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

《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是俄國民主派詩人涅克拉索夫創作的著名長詩,是涅克拉索夫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創作的總結。這部近萬行的敘事長詩通過展現農奴制“改革”後人民生活的廣闊畫面和人民的情感與探索,揭露了腐敗專制的俄羅斯,歌頌了開始覺醒的人民的俄羅斯,從而成為大轉折時代的一部史詩。長詩寫作達13年之久(1863—1876),全詩共分四部。第一部完成於1865年,第二部《最後的地主》完成於1872年,第三部《農家婦人》完成於1873年,第四部《全村的歡宴》完成於1876年。

基本介紹

  • 書名: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 
  • 作者: [俄] 涅克拉索夫  
  • 頁數:450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55 
作者簡介,作品概覽,鑑賞與分析,

作者簡介

涅克拉索夫(1821—1877),19世紀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詩人。他的創作以農民生活作為題材,詩歌樸素自然,富有民歌的風格。主要詩作有《貨郎》、《嚴寒,通紅的鼻子》、《俄羅斯女人》、《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同時代的人們》等。

作品概覽

故事發生在1861年俄國農奴制宣布廢除之後。有一天,有七個善良的農民在大路上相遇了。他們來自粉碎省,悲苦縣,窮迫教區所屬的七個村莊。這些村莊的名字是補丁、赤腳、襤褸、荒涼、焚劫、飢餓和沒有收成。七個農民一見面就爭論起來,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呢?
路加說是神甫,羅曼說是地主,德米昂說是官吏,麥德和伊凡兄弟說是大腹便便的商人,愛沉思的波荷說是沙皇的御前大臣,普魯凡則說是沙皇。他們都固執己見,誰也不肯讓步。爭論一直繼續到天黑。他們只好在路旁的一座樹林裡停下來過夜,並派人到附近村鎮去買酒喝。
藉助於酒力,他們爭論得更激烈了,甚至打起架來。全樹林的生物都被他們大聲嚷嚷,驚擾得不得安寧。一隻幼小的田鳧,在恐懼中從巢里掉落到地上。波荷上去把它拾了起來,小心地托在手掌上。他自言自語地說,假如農民有田鳧那樣的翅膀,他們將飛遍俄國,去尋找最快樂而自由的人。
這時小田鳧的媽媽飛回來了,聽了波荷的話,它便請求農民放了它那可憐的孩子,它將告訴他們一個魔匣埋藏的地方,這魔匣能供給他們每天的飲食,這樣他們便可以走遍俄國去尋找他們所要尋找的人。七個農民都高興起來,立刻把小田鳧放了。老田鳧便說出了尋找魔匣的辦法。
七個農民沿著大路走去,在數到第30棵電桿樹後,轉進森林,並在兩棵青松樹下,挖起了一隻魔匣。魔匣內有一塊雪白的桌布。於是他們按田鳧鳥教給他們的方法,念起咒來:“啊!法寶!給農民們酒和麵包!”
說也奇怪,魔匣內那塊桌布自動攤開了。不知從哪裡伸來兩隻手,送上一大堆麵包、一罐酒、黃瓜、茶,還有克瓦斯飲料。七個農民高興極了,便都解開了腰帶,圍攏在桌布旁邊吃喝起來。他們還發下誓言:一定要在俄羅斯找到快樂而自由的人,否則他們決不迴轉家園!七個農民向寬廣多沙的大路走去,路兩旁栽種著單調的白楊,一直伸展到遠方。農民沿途見到的是破舊、貧困的村莊,他們感到一陣陣心酸。偶爾也見到了新辟的村莊,但他們心中更增添了憂傷,因為新的茅舍,建築在火後的廢墟上。
白天,他們沒有看到什麼快樂的人。只是在黃昏時,一個神甫坐著馬車迎面走來。農民們跑上前去,一字兒在大路上排開,擋住了馬車的去路。神甫感到十分詫異。農民脫帽向他行禮,聲稱他們決不會傷害他。接著便由滿是絡腮鬍子的路加說明他們漫遊俄羅斯的目的,並要神甫告訴他們,他是否感到自己生活快樂而自由?
神甫沉思了一下,回答說他願意在“和平”、“榮耀”、“財富”等三方面來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神甫帶著一種淒涼的聲調說,他的教區廣大,事務繁忙,一年到頭,他所聽到的聲音是臨死者的呻吟,病者的悲愁,孤兒的哀叫,這便是他作為神甫的“和平”。
至於“榮耀”和“財富”,他經常被人稱作“該詛咒的雄馬”。人們在路上遇見了他,還感到倒了霉。過去俄羅斯帝國滿是有錢的地主,他們滋生繁殖,神甫也得到很好的招待。地主的兒女結婚,受洗禮,以及他們死時的安葬,一切都由神甫安排。現在多少地主的莊園成了投機商人的財富,再沒有人肯給神甫一件新的道袍或者一件祀神用的繡襦了。神甫只有依靠農民為生,可是農民是那樣貧窮,只能得到他們用血汗換來的銅板。
神甫說完了,輕輕地鞭打著馬背,農民便讓出道來,讓神甫過去,還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路加原以為神甫的日子過得最愜意,現在他們聽了神甫一番話,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六個農民便都嘲笑起路加來。路加只好默不作聲,免得再引起一場鬥毆。
康士敏斯基村正在舉行廟會,農民們便趕著前往參加。他們想也許在那裡可以找到快樂而自由的人。這是個富庶和商業繁盛的村落,可是又髒又亂。村中有兩座教堂算是出類拔萃的建築。市場上擠滿了人,堆積著各種貨物,還有傀儡戲的演出。男人們穿著燈心絨的肥馬褲,華麗花條的背心,和各色的汗褂;女人們穿著紅衣,姑娘們的髮辮裝飾著鮮艷的帶子。他們驕傲地游來逛去,如同水上的天鵝。一個老農正在為小外孫女挑選羊皮鞋,可是他沒有錢,他把最後一文錢都喝酒喝光了。一個叫瓦林哥的好心作家幫他付了錢。老人高興得竟忘了向他道謝!扭轉身像小孩子似地跑了。
晚上,七個農民來到村子盡頭。在那兒,他們看到那位幫老人買鞋子的作家,正在向農民作調查,記錄他們的生活,收集民歌和諺語。村裡的男男女女都在狂歡痛飲。一個矮小的剛喝過酒的農民向作家瓦林哥談起了自己的身世。
這個農民被稱作裸體的甲各賓老人,家住在赤足村。他曾在彼得堡生活過,由於他和一個富商吵架,被關進監獄。出獄後,他便來到農村,用木犁耕種一小塊土地。這樣的生活他已經度過了30個年頭了。有一回,他為小兒子買了幾張小畫片,掛在茅屋裡。這些畫片他自己也喜歡得要命。不幸,村子裡發生了火災,老人一生的積蓄(約35個盧布)都葬送在火窟里了。他本來可以先把錢救出來,可是他卻去搶救那些畫片。結果他的盧布都熔成了一堆銀子。
甲各賓老人歇了歇,那位作家倒了兩杯酒給他喝,並問他現在那些畫片的下落?老人回答說畫片仍然掛在他家裡,不過,他還新添了幾張。七個農民跑到一棵白楊樹下,暗暗取出了魔匣,並念起咒語,於是在他們面前出現了一堆白麵包,還有一壇酒。他們向喧囂的人群喊道:“老鄉們!誰能拿出事實來證明自己是最快樂的,他將得到一壇酒的賞賜!”從人群里最先走出的是一個被辭退了的傴僂的助祭,他的兩條腿好像火柴棍一樣。他說大地主、貴族、沙皇的領土是有限的,只有信神的人才享有無邊無際的基督王國,因此,他是最快樂的人。但農民不給他酒喝,並叫他滾開!
接著走出的是個獨眼的老婦人,她臉上有麻子,脊背彎曲。她說去年秋天,在她那三尺來長的田地里長出了成千上萬的蘿蔔。她感到自己十分幸福和快樂。農民們都笑了,同樣沒有給她酒喝。
第三個走出的是個戴獎章的大兵。他肯定說他是個最快樂的人。第一,他至少打過20次仗,但他還活著;第二,他經常餓得半死,但死沒有征服他;第三,他經常做錯事,人們鞭撻他,他照樣生存下來。大兵說得很爽快,農民便給了他一勺酒喝,至於一壇他還不夠資格。
第四個走出的是一個年輕的石匠,他肩上扛了把大鐵錘。他說他的快樂就在力氣上,他在一天之內可以打碎一座山。這時旁邊走出一個哮喘著的老農,他要小伙子不要誇耀自己力氣大,他年輕時力氣也不小。那時他在一個工廠當工人,乾起活來一人能抵四人。一天,經理要他背磚到樓上去,那壞傢伙一面誇他力氣大,一面在他背上壘滿了磚頭,那重量起碼有560磅。他由於年輕好勝,咬著牙把磚頭背上樓去了。但此後,他的背再也伸不直了,接著,工廠把他解僱了,他幾乎是爬著回到自己的村子來的。第五個走出來的是一個患了腳瘋病的老侍從。他說他是快樂的,因為他當過帕里米特夫公爵的佃奴頭領。他的妻子是公爵最寵愛的女人,他的女兒和公爵女兒一塊學外國語。他自己患了腳瘋病,那是一種高貴的病,只有在公爵府上喝法國香檳酒、匈牙利甜酒,喝多了才會患這種病。農民們不給他酒喝,要他還是去喝老爺的酒,他們的酒不合他的胃口。
隨後,又站出來一個流浪的白俄羅斯人,一個被熊打歪了臉的獵熊人,和一個襤褸的乞丐,儘管他們都說自己是快樂的,其實是毫無快樂可言。最後一個叫菲多希的農民說,如果要找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他敢打賭伊米爾·吉鈴就是。七個農民忙問伊米爾是誰?是貴族還是王子?菲多希說都不是,他是個莊稼人。於是他講起了伊米爾的故事:
什麼年間記不清了。有一回,伊米爾在拍賣場和富商爭購一座磨坊,賣主作難他,要他當場交清1000盧布的現款,否則他的磨坊不賣。伊米爾沒現錢,便跑到市場上,把事情經過講給農民聽,他要求上市的農民先把錢借給他,他保證在一星期之內奉還。農民向來信賴伊米爾,都把錢湊足給他,讓他買下磨坊,給莊稼人掙個面子。
伊米爾為人誠實,辦事公道,曾被農民推舉為村正。只是有一回他做了錯事:他把自己該送去當兵的小兄弟免了兵役,而把一個老婦人的兒子送去當兵。為了這事他一直受到良心的責備。一次,他在村民大會上痛罵自己是無賴,要求村民裁判他。隨後他通過公爵把老婦人的兒子召回來了,把自己的兄弟送去當兵。同時他也辭去了村正的職務。
農民經常到伊米爾磨坊去磨粉,他只收取誠實的代價。不久後,村子裡的農民發生了暴動,沙皇派了軍隊前去鎮壓。伊米爾由於平時受到農民尊重,被認為是個危險人物。於是把他投進了監獄。
天快亮了,狂歡的民眾先後散去。七個農民也準備睡一覺。忽然一輛馬車從大路上飛奔而來,車上坐著一個胖胖的矮小的地主,嘴裡含著一根雪茄菸。他大約有60歲,兩頰緋紅,短外套,寬褲腿,像是匈牙利人的裝束。當農民們圍上前去時,他大吃一驚,很快舉起了一支手槍對準了農民。七個農民向他解釋:他們並不是強盜,只想問問他,地主的生活在俄羅斯是否快樂而自由?於是這個叫亞芳納西·阿保特——阿保通夫的地主才放了心,跨下車來,坐在堤埂上向他們講起自己的生活來。
他說他生長在一個古老的貴族地主家庭。他有過5個廚子、18個音樂師、22個遊獵的好手。秋天裡,他們外出打獵,每個地主都帶著100頭猛犬,光是管狗的人就有12個。他生活在豪華和喧鬧的生活里,他的每一個狂想都會得到滿足,他的每一個意志就是法律,他到處受到人家的尊敬,日子過得這樣的甜蜜。可是這一切現在都成了過去。貴族沒落了,鄉村裡有暴亂,人們無論走到哪裡,都可以遇見醉倒的農民、收稅的官吏、波蘭的流犯,或是地主與解放農民之間的仲裁官..地主說著說著,竟失聲地痛哭起來。他說現在做地主還有什麼樂趣呢,他已失去了那美好的天堂..
七個農民來到一個叫做“無知的庸人”村。天氣十分炎熱,河岸上展現一片草地,一群農民正在割草。他們看到熟悉的農活,手頭髮起癢來,一齊跑下田去,幫那裡的農民割草。他們幹得很是起勁。不久,從河上傳來一陣音樂,有三隻船朝他們開來。割草的農民告訴他們,這是老地主郁德登公爵帶著他的一家來巡視田地了。
郁德登公爵有著雪白的鬍子,頭戴著紅頂的白色高帽,鷹鉤鼻子,他的左眼灰暗而呆滯,傴僂著身子,如同冬天的野兔。他在兩個兒子,兩個美麗的媳婦,一大群僕從的簇擁下上了岸,農民們都停下了手裡的活,向他深深地鞠躬。老地主忽然看到一個草垛有些潮濕,便大罵農民是在糟蹋主人的財富,村正克里木加便叫農民趕快把草垛拆了,重新攤開曬乾。當公爵回到船上去吃午飯的時候,老農維拉蘇斯加,便向七個農民講起郁德登公爵的故事來:
郁德登有無窮的財富,脾氣古怪得出奇,他在歡樂中度過了一生,不知什麼叫做限制。俄國農奴制宣布廢除後,省長親自去通知他。他不相信這是真的,他和省長大吵起來。為此他當天就中風了。他的兒子媳婦們為了安慰他,便騙他說政府的政策又改變了,農奴制不再取消。老地主心裡高興,病也漸漸好轉起來。與此同時,他的兒子媳婦們又去和農民商量,要農民在老地主面前仍然維護主奴關係,等到老地主死了,他們便可以得到河邊那片肥美的草地。
當時村正是維拉蘇斯加,他不願意領導農民幹這樣的事。可是多數農民想得到河邊那塊草地,答應了少東家的條件。維拉蘇斯加便辭去村正不乾。一個叫克里木加的便自動出來當了村正。這是個放蕩而又狡猾的人,他把自己的職務扮得很像。後來,他竟真的幫地主欺壓起農民來,甚至把一個叫彼得羅夫的農民折磨死了。
郁德登公爵在船上一面進餐。一面命令人奏樂。一位老年奴僕依俾特,始終不離左右地照顧他。公爵一時高興,開懷暢飲起來。他那美麗的媳婦為他唱歌助興。吃飽喝足後,公爵躺下來睡覺。就在這時,他第二次中風了。不一會兒,他死了。
農民聞訊後互相地望了一眼,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他們扮演農奴的角色終於到了卸裝的時候了。於是他們要求地主少爺履行諾言:把草地劃歸給他們。可是這時少爺變卦了。農民和地主打起官司來,老農維拉蘇斯加被推舉為農民的代表,可是這場官司,農民是難以勝訴的。
七個農民來到“被剝光”村訪問。據說村里住著一個勇敢而快樂的農婦,名字叫瑪特羅娜,外號叫“省長夫人”。他們正是要去訪問她。
瑪特羅娜有著高大豐滿的身體,健壯得像頭母牛,看上去她已有38歲了,頭髮已經斑白,黧黑的面容,有著大而漆黑的眼睛,穿著短短的圍裙和白色的上衣。她向農民們走來,肩上荷著叉。七個農民問她是否快樂而自由?她驚奇地回答說:“兄弟們,你們幹的是一樁蠢事!”但她還是把他們讓進了屋子,對他們談起了自己的身世。
她說她出生在一個勤勞而節儉的家庭。她從小就下地幹活,後來嫁給一個修爐灶的工人,公公婆婆、小姑子都對她很壞,她凡事忍耐,每天默不作聲地勞動著。丈夫對她很好,但他在公婆和小姑子的挑唆下,有一回竟把她打得遍體鱗傷。後來她生下了一個兒子叫都馬。
在這家庭中,只有老祖父沙維里同情和照顧她。老爺爺已經100歲了,灰白而蓬鬆的長髮披散在兩肩,濃密的鬍子,至少有20年沒有修剪了,走起路來蹣跚著,像一匹毛髮毿毿的巨熊。他孤獨地住在自己的小屋裡,家裡的人常罵他是“囚徒!罪人!”因為他在年輕的時候,和夥伴們活埋過一個地主派來的總管(那是一個很兇、很狡猾的德國人)。為此,他被捉去坐了20年牢,後來又被流放了20年。老爺爺從春天到秋天,常到野外去采草莓和菌子,有時也用網捕野兔。在嚴寒冬天,他多半是躺在熱炕上度過的。
老爺爺很喜歡小都馬。瑪特羅娜下地幹活,便把小都馬放在爺爺的小屋裡,讓他照料。不幸,有一天,沙維里睡著了,豬仔們襲擊了小都馬,把他弄死了。沙維里痛苦地爬到瑪特羅娜腳邊,面容慘澹得如同一張白紙。他請求她寬恕他的過失。為此,她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理睬沙維里。村正和神甫想敲她的竹槓,竟誹謗她和老爺爺私通,小孩子是他們共同謀殺的,並喊來了醫生剖屍,把她氣得簡直要發瘋了。
沙維里爺爺自小都馬死後,精神變得恍惚起來。後來,他到一個遠方的教堂會作悔罪性禮拜,並給小都馬墳頭帶回來一個木質十字架。不久,他死了。死前他交代要把他葬在小都馬墳墓的旁邊。
瑪特羅娜生了第二個兒子小斐都加。這孩子從小善良,當他長到8歲時,她的公公把他送去給人放羊。有一回,餓母狼叼走了一頭羊羔,小斐都加受到村正的毒打。她為了救孩子也受盡凌辱。接下來,她懷了第三個孩子,可就在這時,她的丈夫被捉去當兵了。家裡失去了唯一的依靠,她悲哀、哭泣。她上省城去找省長,跪在省長夫人面前哭訴著她一家遭到的不幸。忽然她
她一陣劇痛,身體裡有什麼炸裂似的,眼前變得一片漆黑,她失去了知覺。她早產了。
省長夫人倒還有慈悲心腸,可憐她的遭遇,便請求省長把瑪特羅娜丈夫放回家來。從此以後,全村的人都稱她是“幸運的人”。瑪特羅娜說完自己的身世,便對七個農民說,他們想在俄國婦女中尋覓快樂而自由的人,簡直是做夢。她曾聽到一個信神的老太婆說,婦女快樂而自由的鑰匙早已遺失,是上帝自己把它弄丟的。
“地蠶”村的農民舉行全村公宴,歡慶農奴獲得解放。這村子坐落在伏爾加河岸,原先是郁德登公爵的屬地。七個浪遊的農民也被邀請參加。老村正的好友鄰村的助祭特里封也被邀請到會,和特里封同來的是他的兩個兒子沙瓦和格利沙。他們都是神學院的學生,溫和而樸實。在歡宴時,人們要求助祭和他的兒子為大夥唱一支“歡樂之歌”,他們爽快地答應了。他們在歌詞中唱出了昔日農民的苦難:
“沙皇抓去了兒郎,
貴人奪去了姑娘!
只剩一個殘廢者啊!
與家人長在。
在神聖的俄羅斯,
百姓們過得多么快活!”
唱完歌,一個曾在男爵府上當過家奴的維金蒂給大夥講了忠僕約卡仆的故事:
約卡仆的主人是個癱瘓的地主,他一年四季陪伴主人玩紙牌,消愁解悶,他對主人的話唯命是聽,百依百順。他背著主人上車下車,外出遊覽觀光。約卡仆有一個心愛的侄子要結婚了,可是地主卻把他送去當兵。這使約卡仆傷心到了極點。有一回,他背著主人上了車子,駕著馬車往山林馳去。他把車子停在一處溪谷旁,自己爬上一棵松樹,當著主人的面,上吊自殺了。地主在山林中叫喚了一整夜,第二天一個獵人發現了,才把他送回家。接著,香客伊阿納向大夥講了“兩個最惡的罪人的故事”。他說從前有12個著名的強盜,他們的頭兒叫古德爾。有一回,他在基輔附近搶來一個美麗的少女,他白天伴著她,夜晚則與夥伴外出搶劫。後來他良心萌發了,打死了他的主要幫凶,還割掉了情人的腦袋,把財富散給教堂,把刀子也埋藏在地下。他赤腳巡禮到耶穌的墳墓,為自己贖罪。之後,他又穿上僧人的衣服,像個隱士那樣,在一株巨大的橡樹下棲身,日日夜夜地進行祈禱。上帝憐憫了這個悔罪的人,打發先知來對他說,要他用殺過人的刀子砍倒這棵橡樹,那么他的罪孽就可以赦免了。這棵橡樹三個人也抱不攏來,加上那時古德爾已衰老疲憊了,但他還是虔誠地砍著樹。有一天,來了一個貴族格拉可維斯基,他是一個富足而又殘忍的地主,人們都恨死了他。他向古德爾誇耀他對農奴施行的暴行,並嘲笑古德爾的悔罪行為。古德爾怒不可遏,突然向格拉可維斯基撲去,將刀子插進了他的胸膛。這個貴族惡人剛剛倒地,那棵大橡樹也倒下來了,大地發出了震耳欲聾的響聲。古德爾的靈魂從此得救了。
一個馬車夫向大夥講了農民格里布罪惡的故事:
格里布在一位將軍的田莊上當村正。那將軍快死時,交給他一個金盒子,盒中裝著他死後要格里布宣布解放的8000個農奴的名單。這事被將軍的一個遠房親戚知道了,他以財富、自由、幸福賄賂了格里布,使他隱瞞了將軍的遺囑,使8000農奴繼續淪為奴隸。
格利沙聽了故事十分生氣,站起來譴責了這種失去人格出賣同伴的奴婢性格。他認為這是農奴制度長期教養的結果他的話受到人們的稱讚,他的父親為兒子的聰慧,激動得流出了眼淚。老村正瓦拉士拍著格利沙的肩膀說:“但願上帝也送你一些金子和銀子和一個健康又勤快的好妻子。”格利沙說,他不要金子,也不要銀子,只要俄羅斯的農民獲得自由和快樂。
這樣的宴會一直繼續到天明。天亮後,助祭的兩個兒子沙瓦和格利沙扶著酩酊大醉的父親轉回家去。他們一面走,一面歌唱,歌聲如伏爾加的洪鐘那樣和諧、那樣響亮而有節奏
格利沙是個寬肩膀的瘦削青年,因為在教會學校里營養不足,他們的家庭也很貧困。兄弟倆放假回到村里,經常幫農民做些輕活,人們都喜歡他們。尤其是格利沙立志要成為俄羅斯歌唱自由的熱情歌手,歌唱廣大農民的哀愁、苦難和解放。他經常跑到野外聽農民割草時唱的歌聲,到河邊洗澡,聽縴夫唱船夫曲。汲取民歌的養料,創作出歌唱俄羅斯母親的新歌。

鑑賞與分析

《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是涅克拉索夫創作的王冠。這是一部描寫農民生活的百科全書。它總結了詩人長期以來對俄國農民生活、他們的歷史命運和未來道路觀察和思考的結果,體現了革命民主主義作家的美學觀和政治主張。長詩寫作達13年之久(1863—1876),全詩共分四部。第一部完成於1865年,第二部《最後的地主》完成於1872年,第三部《農家婦人》完成於1873年,第四部《全村的歡宴》完成於1876年。
這部長詩正如他的妹妹安娜·阿列克塞耶夫娜說的“是他的寵兒”。構思很廣闊,詩人描寫了俄國農奴制的沒落、舊的地主生活方式的滅亡。尤其是詩人用農民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俄羅斯農民在1861年農奴制廢除後可悲的現狀。詩人想把“二十年間積累起來的”對俄國農民的了解都溶注進去,號召人們為掃除農奴制殘餘,爭取自身真正的解放而鬥爭。涅克拉索夫說:“我想在一篇連續性的故事裡闡述我所知道的關於人民的一切,我們從他們口中偶爾聽到的一切,於是我計畫寫《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這將是當時農民生活的史詩。”
長詩主題基本上圍繞著兩個方面的問題:一、“莊稼人的幸福”問題,二、誰是俄羅斯快樂而自由的人?
莊稼人有沒有幸福?長詩回答是:無論在農奴制廢除前和廢除後,莊稼人都沒有得到幸福。廢除前不用說了,廢除後在當時社會上有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
御用文人和自由主義貴族,極力讚美沙皇的農奴制改革,他們把它稱作“偉大的創舉”。1861年,自由主義詩人羅捷格依木在《俄羅斯通報》中寫道:“從祖國的天空上閃耀著自由之光..我們的俄羅斯已成了自由人們的樂土。”1868年《歐羅巴通報》中,對改革後的農民生活描繪了一幅幸福的景象:“農民的房舍根本改善了,穿的衣服較為華麗了,而這當然不是貧窮的標幟,恰恰相反,這乃是較諸以前很大的富裕的標幟。”
以車爾尼雪夫斯基為首的革命民主主義者,則揭發了沙皇這種自上而下的農奴制改革的欺騙性。奧加遼夫在1861年《警鐘》上寫道:“新的農奴制代替了舊的農奴制。總而言之,農奴制並沒有廢除。沙皇欺騙了人民。”當涅克拉索夫聽到“農奴制改革”的訊息時,他氣忿地說:“這是什麼樣的‘自由’啊,這是什麼樣的‘自由’啊!”為此,他在長詩《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中,通過農民的口,對這次沙皇的改革評價說:
“那種沙皇的高貴的文書,
不是為我們而寫的呀!”
老農瓦拉蘇士加曾侍候過老爺,當他年輕的時候,他也相信“改良”。不久,他看出來了:“那是無結果的,或者還要更壞更不幸。”另一老農維拉蘇斯加沉痛地說:
“多久,多久了,
我們,——不單是我們,
我們的全俄羅斯的農民
忍受了這些地主。
而且不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快樂,
也不是為了金錢或取笑,
也不只是兩月或三月,
乃是我們的一生!
但現在又有什麼改變呢?”
以上農民的話,也是涅克拉索夫對沙皇農奴制改革的態度。長詩是在沙皇宣布農奴制廢除後寫的。詩中農民並不感到“廢除”後自己有幸福,因此,他們要走遍俄羅斯去尋找自由幸福的人。詩的開頭就寫到他們來自粉碎省,悲苦縣,窮迫教區的補丁、赤腳、襤褸、荒涼、焚劫、飢餓、沒有收成等七個村莊。這些村莊的名字便是當時農村破產和貧困的代名詞。莊稼漢的幸福,正如詩中所說的:
“唉!農民們的幸福呵!
滿是窟窿的補丁衣服,
又是駝背,又是到處的胼胝,
慢步地踱回家去!”
涅克拉索夫是俄國農民的歌手,他站在農民的立場上同情他們的苦難,揭發貴族地主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但他所寫的農民並不是逆來順受的,而是“心的雷霆當轟震,血的雨滴也沸騰”的人。他們有著美好的心靈和強大的力量,頑強地追求自由和幸福。
農民沙維里是一個俄羅斯勇士的形象,人民的復仇者。他的生活道路具典型意義:由沉默忍耐到反抗鬥爭。他堅強得像熊一樣。在老爺的皮鞭下,他忍受了18年的壓迫。但他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終於他明白了“忍耐——也毀滅,不能忍——也毀滅”。於是他領頭和農民夥伴一起,活埋了德國總管。為此,他被判處20年的苦役、20年的流刑。但他並不後悔。人們說他是“刺字的”、“囚犯”,他自豪地回答:“是刺字的,但不是奴隸!”
長詩中另一農民甲各賓老人,是農民貧困的化身和真理的代言人。他生活在赤腳村,被稱為是“裸體的甲各賓”。他整天伴隨著木犁在地里幹活,他的模樣也像泥土一樣,無數的皺褶,如同天旱時泥土的裂紋。他的喉嚨也像棕黃而堅硬的乾土塊。他的瞼色像磚。他是一個率直、誠懇、聰明的俄羅斯人,他憑著豐富的生活經驗,清楚地知道農民貧困的原因是他們頭上站著三個壓迫者——上帝、沙皇和老爺,“幹活是一人,分紅卻是三人”。當過村正的伊米爾·吉鈴是一個受民眾信賴的農民利益的保護者,維拉蘇斯加老人是個善良而又熱心腸的人,奧加普是個驕傲、頑強、不馴服的農民。詩人懷著敬意和熱愛的心情,描寫了勇敢、積極、幹練的農民形象。同時,詩人也描寫了在農奴制度下,農民的社會分化。鞭笞了那些奴顏婢膝、失去農民人格的人。如郁德登公爵的忠僕依俾特是個令人作嘔的形象。他不希望農奴獲得自由解放,當人們把“自由令”給他看時,他氣憤地說:“好罷!好罷!你們去享你們的快樂去!但我仍然要做郁德登公爵的奴隸。”帕里米特夫公爵的僕人,以他在爵府上得了腳瘋病而自傲。僕人約卡仆,當他知道主人把他的侄子送去當兵時,他進行奴隸式的反抗——當著主人的面上吊自殺。還有一個叫格里布的,成了農民的“猶太”,他為了私利,銷毀了地主關於解放8000農奴的遺囑。
涅克拉索夫寫到這些農民的敗類時,諷刺地說:
“那些天生來奴性的人,
有時像狗一樣;
對他們的懲罰越殘忍,
他們服侍主人也越恭順。”
但詩人認為過分地對他們責備也不合適,他們的性格是在長期的奴隸制環境中養成的。所以詩人在詩中寫道:
“因為有了大蛇,才會有小蛇,
是農奴制度生了貴族們的
忠心的約卡仆
還有格里布的罪惡。”
婦女的形象在長詩中占了一席重要的位置。女主人公瑪特羅娜是一個典型的俄羅斯農村婦女,她的生活反映了一般農村婦女的悲慘的命運。她從童年起就過著忙碌的勞動生活,6歲的時候就餵鴨子,把母牛趕迴圈。後來,她耙田、紡織。出嫁後她默默忍受公婆的責罵、小姑子的欺凌、丈夫的拳頭。豬仔咬死了她的頭生子,可怕的飢年和兵役,火災和炭疽熱,但這接連不斷的打擊,並沒有使她低頭。她當面痛罵審訊她的官吏為“魔鬼”、“劊子手”,撲倒在兒子身上替他受罰,這個大膽的鄉下女人,還獨自跑去求見省長。瑪特羅娜的形象比涅克拉索夫別的長詩中塑造的形象(如《奧琳娜——兵士的母親》中的奧琳娜,《嚴寒,通紅的鼻子》中的達麗亞)前進了一步。詩人強調了她身上那種反抗不合理、不公平現象的特點。在俄國詩歌中,瑪特羅娜是最光輝的形象之一。但詩人通過瑪特羅娜的形象也指出了宗法制農民政治上的不成熟性,他(她)們看不見擺脫苦難的出路。沙維里晚年力圖在宗教中尋求安慰,瑪特羅娜則相信“好沙皇”和“慈善的老爺”。
與農民相對立的是貴族地主的形象。涅克拉索夫在長詩中以尖銳的諷刺來描寫他們,表現了他們是沒落的過時的階級,已經無法再適應新的生活了。詩人認為農奴制改革把鎖鏈繃斷了,但環扣的兩端反撥,一端打在地主身上,一端打在農民身上。貴族地主由於不能適應資本主義關係的發展,他們的莊園也破落和荒蕪了。
阿保特——阿保道夫是箇中等的地主。他的特徵正如他的名字所顯示的是一頭笨熊(在俄文中,他的名字含有傻瓜——笨蛋的意思)。他迷戀在農奴制下,地主的權威:
“你走過一鄉村,
農民碰到你,
跪下來五體投地
你穿過樹林,
巨大的古樹也折腰,
向你致敬。
你散步在田邊,
黃金的細長的麥穗,
欣喜地,也會向你請安,
博取主人的歡喜。”
他認為在農奴制度下,他是農奴的全權支配者。他可以隨意處置農奴,他的意志就是法律,他的拳頭就是獄吏。可是現在一切都變了,他悲傷得哭泣起來。農民們看著他那歇斯底里的模樣,都禁不住笑了。
郁德登公爵更是一具衰老的殭屍。他的名字在俄語中是“鴨子——餘孽”的意思。他的形象和行為充分體現了地主階級的垂死掙扎。他一生剛愎自用,認為自己是“上帝許可,沙皇的憲章上載明”的農民的永世不變的主人。自然他不會甘心退出歷史舞台。當他知道農奴制被廢除的訊息時,他幾乎氣絕。他的兒子們為了使他苟延殘喘,叫一批農民仍然裝著是他們家的奴隸。於是這位專橫的老爺又發號施令起來。他命令一個70歲的寡婦和一個7歲的男孩結婚;他解僱了更夫,因為他的狗竟敢對老爺狂吠;他下令牧人禁止牛羊哞叫,以免吵醒老爺睡眠..
長詩號召人們必須用暴力來消滅貴族地主。在最後一章中,《關於兩個最惡的罪人的故事》便包含了這方面的寓意。強盜頭子古德爾殺死了兇惡的地主格拉可維斯基,結果他一生的罪孽被上天赦免了。詩人肯定了以暴力除掉人民的壓迫者是正義的事業。
那么,在俄羅斯誰是快樂而自由的呢?長詩的回答是:那些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去行動,去鬥爭的人,就是最快樂而自由的人。詩人把這一任務交給了當時的平民知識分子,塑造了格利沙的動人形象。
格利沙是一個來自人民的人。他是教堂職員和女傭人的兒子,從小就接近人民,了解人民的苦難。當他15歲時,他就下定決心:“要以他的全部生命,來為人民謀幸福”。他在歌中唱道:
“人民的命運,
人民的幸福,
人民的自由和光明
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儘管他的面前可能擺著“癆病和西伯利亞”。但他認為哪裡有災難和嘆息,他就要第一個到那裡去。
格利沙不僅是一個尋求人民幸福的戰士,而且是一個熾熱的愛國主義者。他在他的《俄羅斯之歌》中讚美了他所熱愛、但又災難深重的祖國:
“你很窮困,
你也很富足,
你很強盛,
你也很衰弱,
俄羅斯,我的母親!”
他堅信祖國會有光明的未來,因為“無數的隊伍正在奮起,他們的力量決不能被摧毀”。格利沙性格上的許多特點都很像革命民主主義者杜勃洛留波夫,涅克拉索夫曾稱杜勃洛留波夫為“理性的明燈”。因此有的評論家認為格利沙的形象就是影射杜勃洛留波夫的。詩人以格利沙的形象來號召青年一代獻身於人民的解放事業。同時,詩人在塑造這一人物時,正當俄國70年代民粹派知識分子號召“到農村去”的時候。許多青年讀了長詩都深受格利沙的鼓舞。
詩人在作品中不僅寫神甫、地主、貴族、平民知識分子、農婦,而且還要寫身居要職的官員、大腹賈、沙皇。最後七個農民經過長期流浪,來到彼得堡,他們和沙皇進行對話。可惜由於詩人去世,這部作品未能寫完。但作品提出的中心問題“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在第四部中已作了圓滿回答。當時一個鄉村女教師瑪洛塞莫娃讀了長詩深受感動,她寫信給涅克拉索夫說,她是幸福的,因為她生活在人民中,而且正在為人民服務。
長詩在藝術上有很大特色。無論情節結構、語言運用都與民間口頭文學有密切的聯繫。七個農民漫遊俄羅斯尋找快樂的人的構思和民間文學中尋找幸福和真理的童話是相一致的,有魔力的寶匣、桌布、會說話的馬都具有童話的幻想成分。
長詩中穿插了大量的按民歌、民謠的格式創作的歌曲。如《食鹽之歌》、《飢餓人之歌》、《船夫曲》、《俄羅斯之歌》等。這些歌曲既獨立地揭示了生活的內容,又很好地起到襯托主題和渲染氣氛的作用。如描寫小都馬的死和瑪特羅娜的艱難生活時,採用大量的民間哭訴調,《食鹽之歌》表現了俄國內地人民食鹽的困難,《飢餓人之歌》表現了在農奴制度下廣大人民的貧困,《船夫曲》反映了伏爾加河上船工生活辛酸,《俄羅斯之歌》襯託了格利沙的熾熱的愛國主義思想。
長詩語言具有明快、通俗、樸素、簡練等特色,並包含大量的民間諺語和成語。比喻和形容語帶有民歌特色和鋪飾成分。如:“太陽分給他光輝,冰雪分給他皎麗,罌粟染紅了他的嘴唇。”“老爺的話,只不過如同蚊蟲嚶嚶,但農人的咒罵,卻如斧頭劈擊。”“你的美發如金閃亮,你的貞潔便是銀,你的傾瀉的眼淚,也粒粒如同珍珠。”
總之,詩人從民間文學中汲取了豐富的養料,使長詩富有傳奇性和民歌風格,還帶有民間的幽默感。長詩大部分都用無韻的自由詩體寫成,但節奏明快,通俗易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