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鍋寨

土鍋寨位於中國雲南省新平縣嘎灑鎮,是哀牢山下的一個傣族村莊,因多從事燒制土鍋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鍋寨
  • 地理位置:雲南省新平縣嘎灑鎮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 特色:制陶術
名稱的由來,土陶的製作,制陶歷史悠久,地圖信息,

名稱的由來

在雲南新平縣嘎灑鎮神秘的哀牢山腳下,有一個僅10多戶人家不到百人的傣族村,村里家家戶戶、祖祖輩輩燒制土陶,其中以土鍋最為著名,“土鍋寨”因此而得名。

土陶的製作

製作土陶的泥土,是選用村前村後、田邊地頭的優質粘土,曬乾以後經過舂細、篩淨,除去泥中的石塊雜質,再用水調和揉成泥團,便開始製作。製作時,左手握一塊圓形的鵝卵石,右手拿一塊木板拍打泥團,並將泥團打成所需要的形狀,陶器上的連線埠用潮濕的布拋光,再用刻有木紋的木板拍打陶面,現出花紋,以增加陶器作品的裝飾性和藝術性。然後將制好的陶坯放置在陰涼處陰乾,約兩三天時間,陰乾的陶坯用稻草、谷糠燒制就成了。

制陶歷史悠久

土鍋寨的制陶歷史悠久,到底始於什麼時候,寨里人誰也說不清楚,只說是祖輩一代代傳下來的。傣族史詩中對傣族先民創造陶器過程的記錄是 :“如今土做,也得曬乾後,再用火燒它,使土變輕,裝水水不吃,人用也好用,告訴你們吧!這叫做貢萬(燒碗),這叫做貢莫(燒鍋),這叫做貢蠱(燒盆)。”史詩記載:“從那個時候起,人學會了捏碗,人學會了燒鍋,一代教一代”。土鍋寨製作土陶有個特別的規矩,制陶技術傳女不傳男,傳女兒和媳婦不傳丈夫和兒子,為的是遭到不測的婦女能有一技之長,而不致求生無路。土鍋寨做陶時間最長的當屬刀拉愛老人。她18歲嫁到土鍋寨,向婆婆學習制陶術,一做就是50多年。雖然沒有文化,說不出更多的制陶技巧和道理,但是,從她製作的與眾不同,頗能滿足現代審美觀的土陶製品上,可以看出她的聰明才智和心靈手巧。一團普通的泥巴,經過她的雙手,就可以變成形態各異、惹人喜愛的精美藝術品。因繼承和弘揚優秀民族民間美術傳統方面 的成就,刀拉愛老人1999年6月被雲南省文化廳收入《雲南省民族民間美術藝人》一書。土鍋寨的土陶製品知名度越來越高了,經常都有人來這裡參觀,經常都有人到寨子購買陶製品,真是“花香蝶自來”。

地圖信息

地址: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龍樹路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