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介紹和論述了土族的人口結構、社會政治、經濟生活、婚姻家庭、民族文化、民族教育、宗教信仰與民俗生活等各個方面的發展現狀,記錄了在現代化浪潮衝擊下,互助、民和與同仁等地土族社區的社會發展與文化變遷的現狀。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土族的概況與歷史 | 第二章 土族的人口 | 第三章 土族的社會政治 |
---|
| 第一節 人口的數量變動 第二節 人口分布狀況 第三節 性別與年齡結構 | 第一節 基層管理體制 第二節 民主政治與村落管理 第三節 土族的社會保障 |
第四章 土族的經濟生活 | 第五章 土族的婚姻家庭 | 第六章 土族的教育 |
---|
第一節 在業人口的職業分布狀況 第二節 經濟發展現狀 第三節 收入與生活消費 | | 第一節 土族人口的受教育狀況 第二節 土族地區教育事業的歷史發展 第三節 土族民族教育的發展現狀 |
第七章 土族的文化 | 第八章 土族的宗教生活 | 第九章 土族的民俗生活 |
---|
第一節 語言文字的使用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 第三節 文學藝術的發展 | 第一節 多元的宗教信仰體系 第二節 宗教設施與人員 第三節 主要宗教活動 | 第一節 日常生活習俗 第二節 人生儀禮 第三節 歲時節日習俗 |
創作背景
20世紀初以來,國內外學者對土族地區進行了大量的調查與研究,積累了豐富的人類學資料。進入21世紀,土族社會發生了巨大變革,他們所記述的土族社會面貌也發生了變化。在全球化和現代化浪潮的衝擊下,土族社會轉型和文化變遷的速度加快,不僅其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遷,流傳了數百年的服飾、民居、語言、節日等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也處於瀕危狀態。基於此,《土族社會發展現狀調查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在該書中,作者對土族社會發展和文化變遷提出了許多個人的觀點。比如通過對土族人口負擔係數的分析得出了現階段“土族的總人口中勞動適齡人口比例高,具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且社會保障支出負擔輕,處於財富積累和社會經濟較快發展的黃金時期”的結論;通過對問卷調查中得到的數據分析,概括出了現階段“土族的生產方式仍以農業生產為主,工商業所占比重仍比較低,但其勞務經濟發展迅速,已成為增加土族農民收入的一項特色產業,其養殖業、手工業等也有了較快發展,土族的產業結構日益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的觀點;通過對大量訪談資料的歸納總結,認為“傳統靠天吃飯,家庭經營單一,或缺乏勞動力,依賴性強、自主創業性不夠的家庭,收入普遍低;家庭經營多元化,從傳統農業向特色農業、規模化農業和養殖業轉型,特色經營或勞務經濟開展較好的家庭,收入普遍較高”;而通過對家庭結構的分析,認為“土族家庭正在逐漸從居住於同一區域的直系擴大家庭向核心家庭轉變,人數逐漸減少,家庭結構趨於簡單,家庭規模小型化的趨勢在不斷加強”。
內容特點
該書根據研究對象靈活運用具有針對性的理論方法。作者在理論層面上運用社會學、人類學、民俗學、人口學等學科的相關理論,對互助、民和三川、同仁“五屯”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土族聚居區進行了整體研究,反映了在現代文明的碰撞下,土族民族文化的自我調適與重構;而在研究方法上運用人類學的田野調查法,在對互助、民和、同仁等地土族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現狀進行實地調查的基礎上,系統整理、縱橫比較,主題歸納,進行了定性分析;而就土族的婚姻家庭、經濟生產、語言文字、家庭生活與消費、社會保障等現狀的引證資料,是作者運用社會學的問卷調查與經典統計學SPSS17統計方法進行問卷調查和戶訪、座談得來的,並利用圖表、數據等方式進行定量分析;對土族人口的數量變動、性別與年齡結構、生育水平與年齡別生育率、人口與可持續發展等狀況,則運用人口學的研究方法進行統計與分析;同時運用比較研究方法,不僅對民國時期、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以及21世紀以來不同歷史時期的土族社會發展與文化變遷,也對互助、民和與同仁三個不同地區的土族社區的社會發展與文化變遷進行了比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