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級劃分,酸鹼度,測定方法,土壤酸度,土壤鹼度,我國土壤,決定因素,吸附性,緩衝性能,影響,對植物的影響,對養分的影響,對肥力的影響,鑑別方法,改良措施,酸性土壤改良方法,鹼性土壤改良方法,
等級劃分
土壤酸鹼性劃分為9等級。
<4.5極強酸性,4.5-5.5強酸性,5.5-6.0酸性, 6.0-6.5弱酸性, 6.5-7.0中性
7.0-7.5弱鹼性, 7.5-8.5鹼性, 8.5-9.5強鹼性, >9.5極強
鹼性。
酸鹼度
測定方法
土壤酸鹼性的強弱,常以酸鹼度來衡量。土壤酸鹼度又以
PH值來表示。測定土壤的PH值,多採用電極法或
石蕊試紙比色法。電極法測定土壤的PH值,既快又準確,但目前很少用。石蕊試紙比色法測定土壤的PH值,方法簡便。測定土壤、苗床及營養土的PH值時,可先取樣土一份,放入碗底,然後加入
蒸餾水2.5份,用玻璃棒充分攪拌1分鐘,待其靜止澄清後,將一段試紙浸入清液中,試紙即變色,馬上用變色的試紙與PH標準比色卡進行比較,即可直接得出PH值。
土壤酸度
1. 分類
(1)活性酸度:
土壤溶液中氫離子濃度的直接反映,又稱為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活性酸度的來源主要是CO2溶於水形成的
碳酸和
有機物質分解產生的有機酸,以及土壤中礦物質氧化產生的無機酸,還有施用的
無機肥料中殘留的無機酸,如硝酸、硫酸和磷酸等。此外,由於
大氣污染形成的大氣
酸沉降,也會使土壤酸化,所以它也是
土壤活性酸度的一個重要來源。
(2)潛性酸度:土壤潛性酸度是
土壤膠體吸附的可代換性H和Al的反映。當這些離子處於吸附狀態時,是不顯酸性的,但當它們通過
離子交換作用進入
土壤溶液之後,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濃度,使土壤pH值降低。只有鹽基不飽和土壤才有潛性酸度,其大小與土壤代換量和
鹽基飽和度有關。
a.代換性酸度:用過量中性鹽(如NaCl或KCl)溶液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屬離子與土壤中H和Al發生離子交換作用,而表現出的酸度,稱為代換性酸度。代換性Al是礦物質土壤中潛性酸度的主要來源。例如,紅壤的潛性酸度95%以上是由代換性Al產生的。由於
土壤酸度過高,造成鋁矽酸鹽晶格內鋁氫氧八面體的破裂,使晶格中的Al釋放出來,變成代換性Al。
b.水解性酸度:用弱酸
強鹼鹽(如醋酸鈉)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屬離子可以將
土壤膠體吸附的H、Al代換出來,同時生成某弱酸(醋酸)。此時,所測定出的該弱酸的
酸度稱為水解性酸度。由於生成的醋酸分子
離解度很小,而氫氧化鈉可以完全離解。氫氧化鈉離解後,所生成的鈉離子濃度很高,可以代換出絕大部分吸附的H和Al。
活性酸度與潛性酸度是同一個平衡體系的兩種酸度。二者可以互相轉化,在一定條件下處於暫時
平衡狀態。
土壤活性酸度是
土壤酸度的根本起點和現實表現。土壤膠體是H和Al的貯存庫,潛性酸度則是活性酸度的貯備,土壤的潛性酸度往往
比活性酸度大得多,二者的比例,在砂土中約為1000;在
有機質豐富的粘土中則可高達5×10—1×10。
土壤鹼度
不同溶解度的碳酸鹽和重碳酸鹽對土壤鹼性的貢獻不同,CaCO3和MgCO3的溶解度很小,在正常的CO2分壓下,它們在土壤溶液中的濃度很低,故富含CaCO3和MgCO3的
石灰性土壤呈弱鹼性(pH7.5~8.5);Na2CO3、NaHCO3及
Ca(HCO3)2等都是水溶性鹽類,可以大量出現在土壤溶液中,使土壤溶液中的總鹼度很高,從土壤pH來看,含Na2CO3的土壤,其pH值一般較高,可達10以上,而含NaHCO3及Ca(HCO3)2的土壤,其pH值常在7.5~8.5,鹼性軟弱。
土壤膠體(x Na)+yH2O=土壤膠體((x –y)Na、yH)+yNaOH
在
土壤溶液中產生NaOH,使土壤呈鹼性。此時Na離子飽和度稱為土壤鹼化度。
我國土壤
我國土壤pH大多在4.5~8.5範圍內,由南向北pH值遞增,長江(北緯33°)以南的土壤多為酸性和強酸性,如華南、西南地區廣泛分布的紅壤、黃壤,pH值大多在4.5~5.5之間;華中華東地區的紅壤,pH值在5.5~6.5之間;長江以北的土壤多為中性或鹼性,如華北、西北的土壤大多含CaCO3,PH值一般在7.5~8.5之間,少數強鹼性土壤的pH值高達10.5。
決定因素
吸附性
土壤中兩個最活躍的組分是
土壤膠體和土壤微生物,它們對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有重要作用。土壤膠體以其巨大的比表面積和帶電性,而使土壤具有吸附性。
1、土壤膠體的性質
1)土壤膠體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
表面能:比表面是單位重量(或體積)物質的
表面積。定體積的物質被分割時,隨著顆粒數的增多,比表面也顯著地增大。物質的比表面越大,表面能也就越大。
2)土壤膠體的電性:土壤膠體微粒具有
雙電層,微粒的內部稱微粒核,一般帶負電荷,形成一個負離子(即
決定電位離子層)其外部由於電性吸引,而形成一個
正離子(又稱
反離子層,包括非活動性離子層和
擴散層),即合稱為雙電層。
3)
土壤膠體的凝聚性和分散性:由於膠體的
比表面和表面能都很大,為了減小表面能膠體具有相互吸引,凝聚的趨勢,這就是膠體的凝聚性。但是在
土壤溶液中,膠體常帶負電荷,即具有負的
電動電位,所以膠體微粒又因相同而相互排斥,電動電位越高,相互排斥力越強,膠體微粒呈現出的分散性也越強。
影響土壤凝聚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膠體的電動電位和擴散層厚度,例如土壤溶液中陽離子增多,由於土壤膠體表面負電荷被中和,從而較強土壤的凝聚。此外,土壤溶液中電解質濃度、pH值也將影響其凝聚性能。
每千克乾土中所含全部
陽離子總量,稱為
陽離子交換量。土壤的可交換性陽離子有兩類:一類是致酸離子,包括H+和Al3+;另一類是
鹽基離子,包括Ca2+、Mg2+、K+、Na+、NH4+等。當土壤膠體上吸附的陽離子均為鹽基離子,且已達到吸附飽和時的土壤,稱為鹽基飽和土壤,否則,這種土壤為鹽基不飽和土壤。在土壤交換性陽離子中鹽基離子所占的百分數稱為土壤
鹽基飽和度。它與土壤母質、氣候等因素有關。
影響土壤鹽鹼度的因素除了降水之外,現在我們更多考慮的是由於人類不合理的生產方式造成了乾旱、半乾旱地區的
土壤次生鹽鹼化。
緩衝性能
土壤緩衝性能是指土壤具有緩和其酸鹼度發生激烈變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應的相對穩定,為植物生長和
土壤生物的活動創造比較穩定的生活環境,所以土壤的緩衝性能是土壤的重要性質之一。
土壤溶液中含有碳酸、
矽酸、磷酸、腐殖酸和其他有機酸等弱酸及其鹽類,構成一個良好的緩衝體系,對酸鹼具有緩衝作用。
當加入鹽酸時,碳酸鈉與它作用,生成中性鹽和碳酸,大大抑制了
土壤酸度的提高。
Na2CO3+2HCL=2NaCL+ H2CO3
當加大Ca(OH)2時,碳酸與它作用,生成溶解度較小的碳酸鈣,限制了
土壤鹼度。
H2CO3+Ca(OH)2= CaCO3+ 2H2O
土壤中的某些有機酸(如胺基酸、胡敏酸等)是兩性物質,具有緩衝作用,如胺基酸含氨基和羧基可分別中和酸和鹼,從而對酸和鹼都具有緩衝能力。
R-CH(NH2)(COOH)+HCL= R-CH(NH3CL)(COOH)
R-CH(NH2)(COOH)+NaOH= R-CH(NH2)(COONa)+ H2O
土壤膠體吸附有各種
陽離子,其中鹽基離子和
氫離子能分別對酸和鹼起緩衝作用。
對酸的緩衝作用 (以M代表鹽基離子)
土壤膠體-M+ HCL=土壤膠體-H+ MCL
對鹼的緩衝作用
土壤膠體-H+ MOH=土壤膠體-M+ H2O
土壤膠體的數量和
鹽基代換量越大,土壤的緩衝性能就越強。因此,砂土摻粘土及施用各種有機肥料,都是提高土壤緩衝性能的有效措施。在代換量相等的條件下,
鹽基飽和度愈高,土壤對酸的
緩衝能力愈大;反之,鹽基飽和度愈低,土壤對鹼的緩衝能力愈大。
鋁
離子對鹼的緩衝作用:在PH<5的酸性土壤里,
土壤溶液中Al3。有6個水分子圍繞著,當加大鹼類使土壤溶液中OH-離子增多時,鋁離子周圍的6個水分子中有一、二個水分子離解出H,與加人的OH中和,並發生如下反應:
2Al(H2O)6+2OH=Al2(OH)2 (H2O)8+4H2O
水分子離解出來的OH則留在鋁離子周圍,這種帶有OH離子的鋁離子很不穩定,它們要聚合成更大的離子團,在Ph>5.5,鋁離子開始形成
Al(OH)3沉澱,失去緩衝能力。
影響
對植物的影響
1、大多數植物在pH>9.0或<2.5的情況下都難以生長。植物可在很寬的範圍內正常生長,但各種植物有自己適宜的pH。
喜酸植物:杜鵑屬、越桔屬、茶花屬、杉木、松樹、橡膠樹、帚石蘭;
喜鈣植物:紫花苜蓿、草木犀、南天竺、柏屬、椴樹、榆樹等;
喜鹽鹼植物:檉柳、沙棗、枸杞等。
2、植物病蟲害與土壤酸鹼性直接相關:
1)地下害蟲往往要求一定範圍的pH環境條件如竹蝗喜酸而金龜子喜鹼;
2)有些病害只在一定的pH值範圍內發作,如悴倒病往往在鹼性和中性土壤上發生。
3、土壤活性鋁:
土壤膠體上吸附的交換性鋁和
土壤溶液中的鋁離子,它是一個重要的生態因子,對
自然植被的分布、生長和演替有重大影響;
在強
酸性土壤中含鋁多,生活在這類土壤上的植物往往耐鋁甚至喜鋁(帚石蘭、茶樹);但對於一些植物來說,如三葉草、紫花苜蓿,鋁是有毒性的,土壤中富鋁時生長受抑制;研究表明鋁中毒是人工林地力衰退的一個重要原因。
對養分的影響
1、在正常範圍內,植物對土壤酸鹼性敏感的原因,是由於土壤pH值影響
土壤溶液中各種離子的濃度,影響各種元素對植物的有效性;
2、土壤酸鹼性對營養元素有效性的影響:
(1)氮在6~8時有效性較高,是由於在小於6時,固氮菌活動降低,而大於8時,
硝化作用受到抑制;
(2)磷在6.5~7.5時有效性較高,由於在小於6.5時,易形成
磷酸鐵、磷酸鋁,有效性降低,在高於7.5時,則易形成
磷酸二氫鈣;
(3)酸性土壤的
淋溶作用強烈,鉀、鈣、鎂容易流失,導致這些元素缺乏。在pH高於8.5時,土壤鈉離子增加,鈣、鎂離子被取代形成碳酸鹽沉澱,因此鈣、鎂的有效性在pH6-8時最好;
(4)鐵、錳、銅、鋅、鈷五種微量元素在
酸性土壤中因可溶而有效性高;鉬酸鹽不溶於酸而溶於鹼,在酸性土壤中易缺乏;
硼酸鹽在pH5-7.5時有效性較好。
對肥力的影響
由於我國南北方氣候的差異,南方濕潤多雨,土壤多呈酸性,北方乾旱少雨,土壤多呈鹼性。土壤偏(過)酸性或偏(過)鹼性,都會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養分的有效性,難以形成良好的土壤結構,嚴重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影響各種作物生長發育。具體表現有以下5個方面:
一是使土壤養分的有效性降低。土壤中磷的有效性明顯受酸鹼性的影響,在pH值超過7.5或低於6時,磷酸和鈣或鐵、鋁形成遲效態,使有效性降低。鈣、鎂和鉀在
酸性土壤中易代換也易淋失。鈣、鎂在強鹼性土壤中溶解度低,有效性降低。硼、錳、銅等微量元素在鹼性土壤中有效性大大降低,而鉬在強酸性土壤中與游離鐵、鋁生成的沉澱,可降低有效性。
二是不利於土壤的良性發育,破壞
土壤結構。強酸性土壤和強鹼性土壤中H+和Na+較多,缺少Ca2+,難以形成良好的土壤結構,不利於作物生長。
三是不利
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土壤微生物一般最適宜的pH值是6.5~7.5之間的中性範圍。過酸或過鹼都會嚴重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從而影響氮素及其他養分的轉化和供應。
四是不利於作物的生長發育。一般作物在中性或近中性土壤生長最適宜。甜菜、紫苜蓿、紅三葉不適宜酸性土;茶葉要求強酸性和酸性土,中性土壤不適宜生長。
五是易產生各種有毒害物質。土壤過酸容易產生
游離態的Al3+和有機酸,直接危害作物。鹼性土壤中可溶鹽分達一定數量後,會直接影響作物的發芽和正常生長。含碳酸鈉較多的
鹼化土壤,對作物更有毒害作用。
適合不同農作物生長的高產土壤,一般要求呈中性、微酸性或微
鹼性反應,pH值多在6~8之間。因為在
酸性土壤中,可溶性磷易與鐵、鋁化合,形成
磷酸鐵、磷酸鋁而降低有效性。土壤中的
交換性鉀、鈣、鎂等易被
氫離子置換出來,一旦遇到雨水,就會流失掉。酸性土壤也往往缺硫和鉬。
對酸性土壤應增施石灰,以中和
土壤酸度,消除鋁的毒害,提高養分的有效性。同時注意增施有機肥料,通過有機肥料的緩衝作用,減輕酸性對土壤和作物的影響。
化學肥料宜選用
氨水、
碳酸氫銨、
鈣鎂磷肥等
鹼性肥料。而在鹼性土壤中,尤其是
石灰性土壤,可溶性磷易與鈣結合,生成難溶性磷鈣鹽類,會降低磷的有效性。
在石灰性土壤中,許多微量元素如硼、錳、鉬、鋅、鐵的有效性會大大降低,致作物營養元素不足,並發生各種生理性病害。
因此,要重視並有針對性地選用上述微肥做基肥或追施。基施時可將微肥同有機肥料一起堆漚一定時間,以增加有效性。作物在微肥不足發生缺素症時,應及時用相應的有機螯合肥進行葉面噴施,以減輕生理病害的危害程度。
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
過磷酸鈣、
硫酸銨、氯化銨等酸性和生理酸性肥料較好,可降低和減輕土壤鹼性的危害。且可以適當施用石膏、磷石膏、
硫酸亞鐵、
硫磺粉、酸性風化煤等,但不要施用
鹼性肥料,如氨水、
碳酸氫銨、草木灰等,特別禁忌施用強鹼性肥料石灰。
另外,在
鹽鹼土上不宜施用氯化銨肥料,並注意
銨態氮肥要深施覆土,防止氨的揮發損失。磷肥可集中施用或與廄肥、堆肥混合使用,以減少磷的固定,提高肥料利用率。
鑑別方法
一: 看土源:一般采自山川,溝壑的腐殖土,多呈黑褐色,比較疏鬆,肥沃,通透性良好,是比較理想的酸性腐殖土。如:松針腐殖土,草炭腐殖土等。
二: 看土色:
酸性土壤一般顏色較深,多為黑褐色,而鹼性
土壤顏色多呈白、黃等淺色。有些鹽鹼地區,土表經常有一層白粉狀的
鹼性物質。
三: 看地表植物:在野外採掘花土時,可以觀察一下地表生長的植物,一般生長野杜鵑、松樹、杉類植物的土壤多為酸性土;而生長檉柳、穀子、高梁等地段的土多為
鹼性土。
四: 看質地:酸性土壤質地疏鬆,透氣透水性強;鹼性土壤質地堅硬,容易板結成塊,通氣透水性差。
五: 憑手感:酸性土壤握在手中有一種“鬆軟”的感覺,鬆手以後,土壤容易散開,不易結塊;鹼性土壤握在手中有一種“硬實”的感覺,鬆手以後容易結塊而不散開。
六: 看澆水後的情形:酸性土壤澆水以後下滲較快,不冒白泡,水面較渾;鹼性土壤澆水後,下滲較慢,水面冒白泡,起白沫,有時花盆外圍還有一層白色的
鹼性物質。
七: 用pH試紙來測土壤的酸鹼性,方法為:取部分土樣浸泡於涼開水中,將試紙的一部分
浸入浸泡液,後取出,觀察其顏色的變化,然後將試紙與比色卡相比較,若pH值=7,土壤為中性;若pH值<小,則為酸性;若pH值>7,則為鹼性。
改良措施
土壤酸性過大,可每年每畝施入20至25公斤的石灰,且施足農家肥,切忌只施石灰不施農家肥,這樣,土壤反而會變黃變瘦。也可施草木灰40至50公斤,中和土壤酸性,更好地調節土壤的水、肥狀況。而對於鹼性土壤,通常每畝用石膏30至40公斤作為基肥施入改良。鹼性過高時,可加少量
硫酸鋁、
硫酸亞鐵、
硫磺粉、腐殖酸肥等。常澆一些硫酸亞鐵或硫酸鋁的稀釋水,可使土壤增加酸性。腐殖酸肥因含有較多的腐殖酸,能調整土壤的酸鹼度。以上方法以施硫磺粉見效慢,但效果最持久;施用硫酸鋁時需補充磷肥;施硫酸亞鐵(礬肥水)見效快,但作用時間不長,需經常施用。
酸性土壤改良方法
酸性土壤的特徵是“酸”(
PH值在6以下)、“瘦”(
速效養分低,
有機質低於1.5%,嚴重缺有效磷)、“粘”(土質粘重,耕性差)“深”(土色多為紅、黃、紫色)。在這些土壤上種植作物,不易全苗,常形成僵苗和老苗,產量低品質劣。改良培肥方法是:
1、使用石灰中和酸性,每畝每次施20~25千克石灰,直至改造為中性或微酸性土壤。
2、施綠肥,增加土中有機質,達到改善土壤酸性的效果。
3、增加灌溉次數,沖淡酸性對作物的危害。
鹼性土壤改良方法
原則:改良培肥同時進行
2、多施農家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強土壤的親和性能,如施入腐熟的糞肥、
泥炭、鋸木屑、食用菌的土等。
3、進行客土,有條件的施入沙土500--1000方,和農家肥一起翻入土壤10—15cm。
4、種植比較耐鹽鹼植物,如水稻等;同時進行合理的田間管理,防止
次生鹽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