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複種指數

土地複種指數

土地複種指數,也叫種植指數,耕地上全年內農作物的總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標,用百分數表示。

計算公式為:複種指數=全年播種(或移栽)作物的總面積÷耕地總面積×10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地複種指數
  • 別稱:種植指數
現狀,影響因素,實際套用,

現狀

當前中國複種的耕地面積約占全國耕地面積的一半,複種的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1/2。複種種類,主要的有稻-稻-麥(油菜)、小麥-玉米、小麥-棉花、小麥-甘薯等。近年四川、福建、湖北、湖南、貴州、雲南等省發展了小麥-水稻-再生稻種植方式,充分利用了光、熱、水、氣等自然資源。全國各類地區複種指數大致為:五嶺以南約200%左右;五嶺以北,長江以南地區約180~200%;長江以北,黃河、秦嶺、白龍江以南地區為150~180%;黃河、秦嶺、白龍江以北,長城以南地區約120~150%; 長城以北地區,除部分旗、縣外,大部在100%以下。

影響因素

複種指數的高低受當地熱量、土壤、水利、肥料、勞力和科學技術水平等條件的制約。熱量條件好、無霜期長、總積溫高、水分充足是提高複種指數的基礎。經濟發達和農業科學技術水平高,則為複種指數的提高創造了條件。中國南方水熱條件好,耕地利用率高,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等省,複種指數均在200%以上。提高複種指數,對發展農業生產、增加產量,具有重要作用。

實際套用

土地整理、復墾時、還有附加規定,即在項目區域內,淨增耕地小於30%時,作為土地整理;而項目區域內,淨增耕地大於30%,則作為開發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