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團簇束
- 外文名:Cluster beam
- 定義:團簇粒子流
《銅團簇束與矽作用成膜銅在矽中的擴散效應》是依託蘭州大學,由李公平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用團簇源裝置產生銅團簇束,使銅團簇的平均尺度一定,團簇束能量分別為0,1,3,5,10keV。在室溫本底高真空條件下分別沉積在...
研究超聲團簇束從產生到輸運過程中的密度、尺度分布;研究團簇束流在電子作用下的電離、解離;研究電子在團簇束流中的透射、散射等;研究提高注入深度的方法和技術。結合實驗結果進行模擬研究,模擬分子束產生和輸運過程,模擬分子束同電子束...
《Cu團簇束在Fe(001)表面沉積薄膜的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是依託蘭州大學,由張世旭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Fe/Cu磁性多層膜具有顯著的巨磁電阻效應,被廣泛地研究和套用。薄膜結構決定了薄膜的性能,而在薄膜製備過程...
1系統背景真空度優於1×10-7mBar 2 nozzle尺寸可調 3可產生的團簇束流流量不低於每秒鐘1012個,選擇後高於106個/s 4 選擇精度優於20 5 選擇後束流原子數在1-10000之間 6 樣品台行程為20cm以上,可以放置4個以上樣品,可使用液氮...
(1)研究團簇的組成及電子構型的規律、幻數和幾何結構、穩定性的規律;(2)研究團簇的成核和形成過程及機制,研究團簇的製備方法、尤其是獲取尺寸均一與可控的團簇束流;(3)研究金屬、半導體及非金屬和各種化合物團簇的光、電、磁...
《用Mev 微團簇作探針實驗研究大尺度團簇物理特性》是依託四川師範大學,由朱洲森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用高品質MeV微團簇束與大尺度團簇(1百-1萬個原子/團簇)束交叉碰撞,測定微團簇出射產物多種物理量及高分辨能譜,...
用高壓(>40大氣壓)氣體超聲絕熱膨脹產生大尺寸氣體原子團簇束流以與超短強雷射相互作用;實驗系統有重要發展;課題已轉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九·五”重大項目《原子團簇的化學和物理》
本申請項目將以團簇為基本組裝單元,利用自主發展的團簇束流澱積系統製備從零維到三維的多種納米結構;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電子、聲子、空穴、光子等熱載流子和尺寸效應等對各個維度下納米結構的熱傳導過程和輸運行為的影響,探討納米尺度...
《團簇組裝納米結構的量子性質》是依託南京大學,由王廣厚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大研究計畫。項目摘要 以低能中性團簇束流澱積為基礎,製備直徑0.1-50nm範圍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團簇和納米線等,並以此為單元,通過自組織過程及模板引導,...
這樣,利用該設備,我們開展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離化團簇束沉積(ICBD)合成氮化碳化合物β-C3N4薄膜的研究,以及荷能團簇的成膜及其結構性能的研究;(二)支撐團簇的製備、結構的研究;(三)嵌埋式團簇的製備、結構及光磁...
《團簇能損的非線性效應研究》是依託四川大學,由楊朝文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用能散度小於+-1.5*10^{-4}的不同能量的MeV量級的多種團簇束和能量分辯小於+-1.5*10^{-4}的高分辯能譜儀,研究相同速度的團簇和...
用連續或脈衝二氧化碳雷射作用於流動反應池中的氣相反應物,誘導其解離、聚集而生成團簇,並將反應池置於真空系統之中,用飛行時間質譜儀實時監測所產生的團簇束流。套用該技術,產生了大到納米尺寸高純矽團簇以及較小的矽碳、矽氮混合團簇...
本項目擬利用磁控濺射技術和電極聚焦技術,原位合成與表征尺寸可控、連續傳輸與聚焦的穩定高密度貴金屬納米團簇束流。研究超強雷射與金屬納米糰簇直接相互作用的電離、加熱、膨脹及庫侖爆炸基本過程和物理機制,著重研究金屬納米糰簇的尺寸效應...
探索了“質量選擇團簇束流源”設備的工藝參數,可控地製備了多種貴金屬納米糰簇。所製備的團簇具有較小的尺寸和較好的單一性和分散性,這些貴金屬團簇在相變納米線製備及材料改性領域具有重要套用。採用Au催化的化學氣相沉積法,在Si基片上...
圍繞金屬、半導體納米材料(團簇)、自組裝薄膜及納米微結構的製備及其分析表征,納米材料在催化、光催化及太陽能電池等方面的套用,石墨烯改性等方向開展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創新的成果。其中新型團簇束流源技術的開發、團簇束流源技術製備...
參加研製了一台用於串列加速器上的磁控濺射加液氮冷凝團簇源,以便引出MeV量級的微團簇束;主持完成了2002年度中國科學院核分析重點實驗室基金資助《低能金屬團簇束沉積半導體薄膜與界面特性研究》和2004-200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第5章 超聲電化學技術 第6章 化學氣相沉積 第7章 原子層沉積 第8章 團簇束流沉積 第9章 脈衝雷射沉積技術 第10章 分子束外延 第11章 磁控濺射 第12章 蒸發沉積技術 第13章 提拉法晶體生長技術 第14章 納米壓印技術 封底 ...
這樣,利用該設備,我們開展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離化團簇束沉積(ICBD)合成氮化碳化合物β-C3N4薄膜的研究,以及荷能團簇的成膜及其結構性能的研究;(二)支撐團簇的製備、結構的研究;(三)嵌埋式團簇的製備、結構及光磁...
他是中國國內最早開展原子團簇物理的實驗和理論研究的科學家之一,在中國國內率先翻譯了“團簇”範疇,被學術界認可。從1992年起,他帶領課題組自行設計和研製成功三代團簇實驗裝置,發展了可與平面工藝相兼容的低能團簇束流澱積技術,是...
1)團簇物理學:原子團簇的產生、相變與奇異物理性質 2)納米粒子點陣可控制備:低能團簇束流沉積、荷能團簇沉積 3)納米粒子點陣的電學與光學性質及其套用:金屬-非金屬轉變、量子輸運、等離激元共振、局域場增強光譜、氣體感測器、分子感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