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圖-2轟炸機
- 英文名稱:Tu-2 Bomber
- 次型/級:圖-4轟炸機
- 研製時間:1941~1942年
- 服役時間:1942年3月
- 國家:蘇聯
- 飛機類型:雙發螺旋槳轟炸機
- 設計單位:圖波列夫設計局
- 首飛時間:1941年1月29日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研製歷程,技術特點,總體設計,動力裝置,機載武器,性能數據,衍生型號,圖-2S,圖-2Sh,服役動態,蘇聯空軍,中國空軍,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1940年,面對納粹德國咄咄逼人的侵略勢頭,蘇聯紅軍大力加強軍備建設,空軍迫切需要一種新一代轟炸機才能適應戰爭的需要。但在當時,蘇聯的許多傑出的工程師都在30年代的“大清洗”中被做為“人民的敵人”,關押在集中營里,航空巨匠圖波列夫也是其中之一。
安德烈·圖波列夫是前蘇聯最有成就的飛機設計師之一,一生領導設計過100多種飛機,其中有70多種投人批量生產。人們寫過許多文章,還出版過書籍,介紹這位曾三次獲得蘇聯“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的傳奇人物。實際上,圖波列夫也曾經歷過坎坷,還坐過3年多牢,有1367天的鐵窗生活經歷。對於這些,過去在各種文章中都緘口不談,直到近年才慢慢披露出來。著名的圖-2轟炸機,就是他在監獄中設計出來的。
1937年10月21日深夜,圖波列夫被捕。他被帶到盧比安卡監獄,經過一番審訊後,圖波列夫被轉往莫斯科布蒂斯卡監獄58號牢房,那裡還有其他40名犯人。圖波列夫被指控違反前蘇刑事法第58條,犯有破壞和間諜罪。
由於戰爭形勢緊迫,蘇聯空軍急需新型轟炸機,而此時蘇聯最高領導人史達林和內務部負責人貝利亞了解到,由於大量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被關押,飛機工業和其它工業部門一樣,受到了嚴重影響,有的已到了快要停止的地步。於是,他們在各個監獄和集中營里挑選了一些專家,包括造船、化學卜航空、裝甲車和炮兵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將他們轉移到一個監獄裡,在那裡組織設計局和研究機構。就這樣,在內務部誕生一個特殊的設計部門--第29中央設計局,其中搞航空的包括圖波列夫等專家和技術人員有150多位。
研製歷程
設計新型轟炸機的使命交給圖波列夫,他帶領一批“囚犯”工程師從1940年5月1日開始該計畫。1941年1月8日,“103”/ANT-58/FB/“58”原型機開始製造。由於原計畫採用的M-120發動機未按計畫完成生產,換裝AM-37發動機帶VISH-61T三葉螺旋槳,1941年1月29日進行首次試飛。試飛證明,該原型機ANT-58在速度、載彈量、武器裝備及操縱性方面都明顯優於Pe-2系列轟炸機。
1941年5月,第二架原型機"103V"/ANT-59/"59"開始試飛,不久戰爭爆發,原從10月開始大批量生產的計畫,因飛機發動機廠為滿足IL-2的生產而集中生產AM-38F發動機,AM-37發動機停產而取消。
1941年12月15日,經改進設計,使用M-82星形氣冷發動機的第三種原型機"103U"/"60"/ANT-60開始試飛。設計時。設計師著意改進了飛機的工藝性能,儘量減少裝配接合面的數量,簡化裝配工藝。由於液冷發動機重量較輕,又沒有笨重的冷卻器,節約下來的1000公斤重量使飛機的載彈量增加到3000公斤。
經過長期的國家試驗,1942年8月22日,第一架生產型(生產編號100308,自編型號"103VS"/ANT-60)的飛機被賦予圖-2(TU-2)的編號,從此開始批量生產。圖波列夫由此獲得史達林獎金並重獲自由。
第一個圖-2轟炸機團(屬第三轟炸航空兵軍)於1942年10月在加里寧前線參加戰鬥。隨即,飛機經中央流體研究所風洞試驗最佳化設計,1943年底在三個飛機廠開始生產。
據統計,蘇聯圖-2轟炸機在德軍投降前共建造了1013架,戰後繼續製造了1514架飛機,有的圖-2飛機並一直服役至1961年。
技術特點
總體設計
圖-2轟炸機,採用了全金屬結構,飛機的機身、機翼和蒙皮是用平滑的硬鋁,發動機和起落架安裝架是鋼的。飛機的總體設計為常規的雙發布局形式,但尾翼是雙垂尾。起落架主輪向前收進發動機艙後部,機翼裝在中機身上,機組由3人組成,駕駛艙後面是一個大彈艙,占據機身的大部分空間。炮手坐在機身中部彈艙上面的炮塔里。
動力裝置
圖-2轟炸機的第一架原型機的動力裝置,是兩台米庫林設計局研製的AM37發動機,單台功率1400馬力,驅動著可變距的三葉螺旋槳。液壓系統用於控制襟翼、機輪剎車和起落架收放。駕駛艙里只有一套操縱系統,但預留了安裝複式操縱系統的位置。
圖-2飛機的第二架原型機於1941年5月18日仍由努齊科夫首次試飛,剛開始該機使用AM37發動機,但很快就改用ASH82發動機。儘管採用這種發動機,使最大速度從610公里/小時降為530公里/小時,但這種型號的發動機有後備,而且可靠性更高。
機載武器
圖-2飛機裝兩門機炮,從機身側面向前射擊,向後射擊另有3~5挺機槍。根據飛機型別和作戰任務不同,炸彈載荷也有所區別,最大載彈量可達4.5噸。
從第二架原型機起,圖-2轟炸機還增加了其它軍械,如翼下吊艙里的可攜帶10枚火箭彈。
性能數據
圖-2轟炸機參考數據:
乘員 | 4人 |
長度 | 13.80米 |
翼展 | 18.86米 |
高度 | 4.13米 |
機翼面積 | 48.5平方米 |
空重 | 7,601千克 |
最大起飛重量 | 11,768千克 |
動力系統 | 2 ×ASh-82活塞發動機,每台輸出1,380千瓦(1,850馬力) |
最大飛行速度 | 528千米/小時 |
實用升限 | 9,000米 |
航程 | 2,020千米 |
爬升率 | 8.2米/秒 |
翼載荷 | 220千克/平方米 |
推重比 | 0.31 |
載彈量 | 3000千克 |
機載武器 | 2門20毫米ShVAK機炮、3挺7.62毫米ShKAS機槍 |
航空炸彈 | 可攜帶1,500千克炸彈 |
衍生型號
圖-2S
1943年,新型的氣冷發動機Ash-82FN投產,圖波列夫將這種發動機改裝在TU-2上,同時對飛機的電氣、液壓、燃料系統都進行升級,7.62毫米機槍也改為12.7毫米機槍,3葉螺旋槳改為4葉螺旋槳。改進後的飛機稱為圖-2S(ANT-61/Tu-2S),該機是圖-2系列中生產量最大的型號,於1944年初開始服役,是公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最好的中型轟炸機,比同時代的盟軍和敵軍的任何一種中型轟炸機都好。
圖-2Sh
蘇聯人有兩種腦洞大開的改進型號。一種是在圖-2機腹下安裝88支PPSh41衝鋒鎗(又稱為:波波沙衝鋒鎗),這種改進型號被稱作圖-2Sh,源自於武器設計者拉杜什科維奇的想法。1944年左右,圖-2Sh飛機進行了試飛和測試。按照設計,圖-2Sh機腹下的所有88支波波沙衝鋒鎗將同時開火,對德軍集結狀態的部隊實施災難性的打擊。
但是,這樣的設計導致圖-2Sh飛機的火力持續性非常差,而且在空中完成88支波波沙的重新裝彈根本是不可能的。另外,要在地面上為88支波波沙裝彈也是個繁重的工作。再則,波波沙衝鋒鎗的有效射程同12.7毫米機槍和機炮相比要近不少。雖然圖-2Sh是在空中飛行,理論上只要讓子彈可以掃到德軍部隊就可以了,但實際上實現足夠的殺傷效果卻不得不超低空飛行。一旦超低空飛行,圖-2Sh飛機就極有遭遇德軍強大高射炮火力的攻擊。所以,在圖-2機腹裝上88支波波沙衝鋒鎗的想法最後被廢棄。另外蘇軍工程師在設計該系統時認為,大量衝鋒鎗密集齊射能在一個很大區域內潑灑彈雨,但試驗顯示發現彈雨往往會散布在一個非常狹窄的區域。最致命的一點是,波波莎的200米有效射程非常有限,迫使圖-2必須以超低空飛行才能讓系統發揮作用,無疑會增大圖-2被敵軍地面炮火擊落的機率。
服役動態
蘇聯空軍
圖-2轟炸機起飛重量為12800千克,乘員為4人(即駕駛員、領航員、通信員和射擊員),俯衝投彈由駕駛員和領航員共同完成。機上裝2台功率為1360千瓦(1850馬力)的活塞式發動機,飛機的最大飛行速度為55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9500米,航程2000千米,最大續航時間8小時。機上裝2門20毫米航炮和3挺12. 7毫米機槍,可掛裝3000千克的炸彈.機上裝有轟炸瞄準具,既可用於轟炸,也可用於領航。圖-2飛機既可實施俯衝轟炸,也可實施水平轟炸。
圖-2轟炸機是二次大戰中蘇聯轟炸機部隊的主要力量,參加過很多戰役。比較有名的戰役有:1944年6月庫爾斯克戰役;1944年6月9日開始的維博格戰役中,出動600架圖-2轟炸敵軍陣地;1945年4月7日,516架圖-2和Pe-8轟炸科尼斯堡的防禦體系;在攻克柏林戰役的第一天,僅圖-2轟炸機就向柏林投了97噸炸彈。
經過戰爭的考驗,圖-2轟炸機的優良性能和使用價值被廣泛認同,以致戰後仍繼續生產,直到1948年停產,不少飛機持續使用到50年代中期。
中國空軍
對大和島的轟炸共進行了3次,統稱為轟炸大和島。這是新中國空軍第一次使用轟炸機作戰,也是第一次轟炸外國軍隊占領的陣地。在第三次轟炸中,中國空軍有15人犧牲。
隨後,圖-2飛機又在西藏平叛中,配合陸軍,給予了叛亂分子以沉重打擊。雖然圖-2飛機早已光榮退役,但它立下的豐功偉績將永記中國軍隊史冊。
總體評價
圖-2是一種性能較好的俯衝轟炸機,它於1943年開始裝備部隊,主要用來配合地面炮火對敵軍前線的主要工事、坦克裝甲部隊實施轟炸。海軍航空兵裝備的圖-2可掛裝魚雷,用於攻擊敵海軍艦艇。機上還裝有照相偵察設備,可用來觀察轟炸效果和執行其它偵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