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大唐西域記》是2016年黃山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玄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圖解大唐西域記
- 作者:玄奘
- 譯者:崇賢書院 譯
- 出版社:黃山書社
- 出版時間:2016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6153407
《圖解大唐西域記》是2016年黃山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玄奘。
《圖解大唐西域記》是2016年黃山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玄奘。內容簡介 叢書策劃者從千餘種傳世經典中慎重精選,同時,為了消除今人閱讀古代文言經典的艱澀,力求以時人容易讀懂的版畫圖示和解讀心得的方式,讓讀...
《大唐西域記:西天取經的歷險故事插圖典藏》是玄奘在取經路上的那顆孤獨心靈俯瞰塵世的記錄。循著他的足跡,重走取經路,探索古老文明,是一次悠遠的朝聖之旅。作者簡介 玄奘,本名陳禕,生於公元599年,河南偃師人,12歲在洛陽淨土寺出家,法名為玄奘,後世又稱他唐僧、三藏法師,佛教法相宗創始人,與鳩摩羅什、...
大唐西域記珍本彙刊·第三輯,1 《大唐西域記珍本彙刊·第三輯,1》是2019年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毛麗婭。
《大唐西域記》《徐霞客遊記》《洛陽伽藍記》《貞觀政要》《史通》《通典》《通志》《文獻通考》《列女傳》《蒙古秘史》《東華錄》《大唐創業起居注》《華陽國志》子部 《老子》《莊子》《管子》《墨子》《荀子》《韓非子》《列子》《呂氏春秋》《鬼谷子》《公孫龍子》《孫子兵法》《孫臏兵法》《黃石公三略》《...
大唐西域記藏譯及研究 《大唐西域記藏譯及研究》是2019年藏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玄奘在《大唐西域記》卷二中指出迦膩色伽王為佛滅後四百年時人,一般認為佛於公元前486年滅化,公元前58年正當佛滅四百年間。佛教史料還記載迦王一世與脅尊者(Parshva)同時,而據禪宗史傳及其他史料,脅尊者為第十代持法者,即便置之於公元前86年時(脅尊者晚年得道,故長於迦王)也須四十年一代,故不可能...
我想其中原因可能有二:首先,《大唐西域記》這部書,實際上是玄奘取經回到唐朝以後,唐朝政府命令他寫的,其作用主要是為政府提供一些境外的信息,嚴格來講,帶有一定的情報功能。因此,玄奘在書中非常詳細地描寫了他所經過的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包括這些國家中一些比較險要的地理狀況,而較少涉及自己個人的...
《大唐西域記》卷一雲,由揭職國東南入大雪山,行六百餘里,出睹貨邏國境,至梵衍那國。國境東西達二千餘里,南北達三百餘里,位於雪山(即興都庫什山脈)中,依山谷而邑居。大都城據崖跨谷,北背高岩,長六、七里。產宿麥,適宜畜牧,氣序寒烈,風俗剛獷。又,《新唐書》卷二二一〈西域列傳〉(下...
秣菟羅國(印地語:मथुरा,IAST:mathurā),為玄奘《大唐西域記》卷四所記印度古代國家。此地在佛陀時代(公元前6-前4世紀),記為蘇羅娑國(Śūrasena),都城末土羅(Madhura),為印度次大陸十六大國之一,後被摩揭陀國所滅。此地處於印度古代交通要道上,許多漢典中有所記述,在《佛國記》中...
據《大唐西域記》卷十所述,此王嘗於國內建黑峰精舍,以供龍樹菩薩居住。並曾隨龍樹嫻習藥術,雖經久年而志貌不衰。又,《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載,龍樹嘗以偈陳述十善、七覺支、十二因緣等要義,作成《蘇頡里離佉》以贈王。其後義淨將該書譯出,名為《龍樹菩薩勸誡王頌》,宋·求那跋摩所譯《龍樹...
據《亞歷山大遠征記》記載:當時印度民分七等,其中第五等級是士兵,人數僅次於農民,以從軍為職業,武器、馬匹概由國家提供。他們只打仗,平時訓練、玩樂,從國家領取優厚的薪餉,足以養活家人。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也記載有一種“國之戰士”,說他們驍勇善戰、子承父業。二、布利陀,即僱傭軍,他們戰鬥力強,...
),7~9世紀緬甸驃人(pyū) 在伊洛瓦底江流域建立的古國。驃國都城為卑謬(梵文名rī-ksetra《大唐西域記》譯為室利差羅),在今緬甸伊洛瓦底江下游卑蔑附近。另外,《新唐書》還記有朱波、突羅朱、徒里掘等異稱。唐代文獻記載驃國都城是圓形磚城,周長160 里,有12座門。驃國人乃藏緬系中的一支,今不復...
斯坦因的這段記述,是根據《大唐西域記》的記載解釋這塊木板畫的。該書《瞿薩旦那國》之八《麻射僧伽藍及蠶種之傳人》記載了這則故事:昔者此國未知桑蠶,聞東國有也,命使以求。時東國君秘而不賜,嚴敕關防,無令桑蠶種出也。瞿薩旦那(于闐)王乃卑辭下禮,求婚東國。國君有懷遠之志,遂允其請。瞿薩旦...
閻摩那洲國 故地或以為在今中南半島;或以為閻摩那洲即耶婆提(Yāva—dvīpa)的異譯,故址在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或蘇門答臘島,或兼稱此兩島。名見《大唐西域記》第十卷。
陳 禕:唐僧的俗名陳禕,他是佛教經典名著的翻譯家,中國佛教唯識宗的創始人,由於他的業績,使佛教有了漢字記載的經典。撰有《大唐西域記》。陳 摶:宋初道士。是中國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作《太極圖》、《先天圖》等。陳天華:清末民主革命的先驅者,他的著作《警世鐘》、《猛回頭》和他"難酬蹈海亦英雄"的...
若據《北史》、《隋書》〈西域列傳〉卷四十八、《唐書》等所載,此地祅佛二教皆曾流行。又,《大唐西域記》卷一謂窣利乃素葉水城至阿姆河以北一帶的地方。近人曾在素葉水城發現祅教教徒的墓地(七、八世紀)、基督教的教堂遺址與墓地(八世紀),以及兩處佛教寺院的遺址。十三世紀,該國因成吉思汗的侵略,曾一...
納縛提婆矩羅(梵文轉音:Navadevakula,或者Nafotipokulo)城是玄奘在《大唐西域記》卷五所記印度北方城市,歸屬於羯若鞠闍國(曲女城),今在卡瑙傑縣東南35公里的邦格爾毛(Bangarmau)鎮,為印度國北方邦溫瑙(Unnao)專區下屬的一個重鎮。地理坐標:北緯26.8924418度;東經80.2118003度,位於恆河東岸。考古...
此外,有所謂醫羅缽呾羅龍王池者,《大唐西域記》卷三〈呾叉始羅國〉條雲(大正51·884c)︰‘大城西北七十餘里有醫羅缽呾羅龍王池。周百餘步,其水澄清,雜色蓮華同榮異彩。(中略)故今彼土請雨祈晴,必與沙門共至池所,彈指慰問,隨願必果。’此池之確實位置在北印度呾叉始羅國首府遺趾夏德利(...
唐太宗時,高僧玄奘由絲綢之路經中亞往印度取經、講學,歷時十六年,所著《大唐西域記》一書,記載了當時印度各國的政治、社會、風土人情,仍為印度學者研究印度中世紀歷史的頭等重要資料。他取回佛教經典657部,唐高宗特在長安建大雁塔使其藏經、譯經。稍後,高僧義淨又由海道去印度,又歷時十六年,取回佛經400部,...
目支鄰陀,梵名 Mucilinda,巴利名 Mucalinda。意譯脫王、解脫處。又作目脂鄰陀龍王、目真鄰陀龍王、目鄰龍王。住於金剛座側之池中,即中印度摩揭陀國佛成道處東南之“目支鄰陀龍池”。又據慧琳音義載,此龍王於目真鄰陀窟中,聞法而得解脫龍苦。大唐西域記卷八(大五一·九一七中):“帝釋化池東林中...
迦膩色伽大塔,犍陀羅佛塔。在今巴基斯坦白沙瓦附近的沙吉奇德里。公元1世紀後期由貴霜王朝國王迦膩色伽敕建。公元400年中國僧人法顯稱此塔為整個贍部洲(印度次大陸)最高之塔。玄奘記載此塔“逾四百尺。基址所峙·周一里半。層基五級,高一百五十尺。……其上更起二十五層金銅相輪。”(見《大唐西域記》卷第二...
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二云:“其婆羅門學《四吠陀》,一曰壽,謂養生繕性;二曰祠,謂享祭祈禱;三曰平,謂禮義、占卜、兵法、軍陣;四曰術,謂異能、伎熟、禁咒、醫方”。由此可知,閣羅鳳亦學習婆羅門教之《吠陀》也。《南詔德化碑》云:閣羅鳳派兵擊敗唐節度使鮮于仲通,乃是“先靈冥佑,神炬助威,天人...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校注《大唐西域記》前言 對《絲》、《紙》兩篇文章的補正 中印文化交流史 一 導言 二 濫觴(漢朝以前)三 活躍(後漢三國25-280)四 鼎盛(兩晉南北朝隋唐265-907)五 衰微(宋元960--1368)六 復甦(明1368-1644)七 大轉折(明末清初)八 涓涓細流(清代、近代、現代下限是1949...
唐玄類法師《大唐西域記》卷三曰:“唐言觀自在。合字連聲,梵語如上,分文散言,即阿縛盧枳低,譯‘觀’,伊濕伐羅,譯曰‘自在’。舊譯為光世音,或雲觀世音,或觀世自在,皆訛謬也。”後世學者通過比照經義或考證原典,一般認為舊譯不謬;尤其從佛法角度而論,二譯相輔相成,體現了菩薩“悲智雙運”...
跋提河,讀音是bá tí hé。意思是古代 拘屍那揭羅國 境內 阿利羅跋提河 (《大唐西域記》作“阿恃多伐底河”)的省稱。後亦借指 印度。解釋 古代 拘屍那揭羅國 境內 阿利羅跋提河 (《大唐西域記》作“阿恃多伐底河”)的省稱。後亦借指 印度 。出處 唐 顧況 《如意輪畫贊序》:“茲山純白,厥草肥...
庵羅果又叫香蓋。庵羅果樹長得像花林樹,而且極大。葉子像茶葉,形狀像北梨,五、六月熟,多吃沒有害。釋名 又叫香蓋。古籍中記有“庵羅果”一名,它是杧果(Mangifera lndica Linn)的梵文名字āmra的音譯,亦譯作“庵沒羅果”(《大唐西域記》646年),或“庵婆羅”(見下文)。但是,千餘年來,對“庵羅果...
玄奘論集 玄奘論集是1996年齊魯書社出版的圖書。內容介紹 玄奘年壽考論 玄奘“乘危遠邁”佛學上的原因 玄奘西行首途年月考釋 玄奘學說在國內外的傳承 略論玄奘在中國翻譯史上的貢獻 玄奘生平簡譜 中國佛學律宗(學)源流 附:研究玄奘生平和思想學說及其《大唐西域記》的國內外主要專著與論文 ...
脇尊者 梵文音譯為"波栗濕縛"﹑"波奢"等。說一切有部傳為佛祖第十世。投尊者佛陀蜜多出家﹐勤修苦行﹐未曾以脅至席而臥﹐時人號為"脅比丘"﹑"脅尊者"。見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 》。
阿奢理貳伽藍: 阿奢理貳,梵名Ais/carya 或 A^s/alini。位於龜茲國之伽藍。又作阿遮哩貳伽藍。意譯奇特眾園。昔時,龜茲國王有弟,竭盡忠勤,王為表揚其佳績,乃建此伽藍以傳於後世。據大唐西域記卷一所載,此伽藍庭宇顯敞,佛像極為莊嚴,僧徒肅穆精勤,且均系博學高才之宿德,國王、大臣、士庶、豪...
說到其發現,還得歸功於我國的古代文獻:在《大唐西域記》中,有一段關於唐玄奘於公元629-645年遊學印度的文字。唐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玄奘到過南印度摩訶剌佗國,見在國東境,有大山,疊嶺連嶂,重巒絕?,爰有伽藍,基於幽谷。這就是阿旃陀石窟寺群。這裡的伽藍大精舍,高百餘尺,中有石佛像,七十餘尺,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