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縛提婆矩羅城

納縛提婆矩羅(梵文轉音:Navadevakula,或者Nafotipokulo)城,為玄奘在《大唐西域記》卷五所記印度北方城市,歸屬於羯若鞠闍國(曲女城),今在卡瑙傑縣東南35公里的邦格爾毛(Bangarmau)鎮,為印度國北方邦溫瑙(Unnao)專區下屬的一個重鎮,地理坐標:北緯26.8924418度;東經80.2118003度,位於恆河東岸。
考古發現,這裡很早以前即已經有人居住。可證實的確切歷史,為在這裡發掘出了一座建於2千多年前的毗濕奴天神廟遺址。毗濕奴(Vishnu),別號訶利(Hari),此地曾經以此命名。
公元5世紀,法顯所著《佛國記》,記錄此地尚為村莊,名為呵梨村,“佛於此中說法、經行、坐處,盡起塔。”
公元7世紀,玄奘則記錄這裡已成為一座大型城市,城周二十餘里,花林清池,互相影照。城東五里,有三伽藍,同垣異門,僧徒五百餘人,並學小乘說一切有部。伽藍前二百餘步,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基雖傾陷,尚高百餘尺,是如來昔於此處七日說法。中有舍利,時放光明。其側則有過去四佛坐及經行遺蹟之所。在城西北,恆河岸邊,有印度教天祠,重閣層台,奇工異制。
巴布爾回憶錄》,記錄了公元1525-1529年間,莫臥兒大軍從喀布爾一路攻入印度西北部地區的情況,其中也提到此地。
現在,邦格爾毛鎮,蘇菲派清真寺非常著名,另外還有印度教寺廟,佛教遺址無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