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在版編目是圖書在編輯出版過程中,由一個負責全國集中編目的中心,根據出版部門提供的圖書校樣進行編目,然後將該書的目錄編目資料提供給出版部門,以便將這些資料印在著作權頁上,使圖書本身和它的目錄編目資料能同時供圖書館、情報部門、書目工作人員和圖書發行部門等在進行標準化著錄時使用。這種方法稱為圖書在版編目。它是推行目錄著錄標準化、提高目錄質量的重要措施。此法於50年代始於美國國會圖書館。70年代得以快速發展,1974年,美國大約有70%的圖書都加印了CIP。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西德、巴西等國家也先後實行了圖書在版編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把圖書在版編目列為“國際書目控制”的一個項目。圖書在版編目已在現代化的書目、目錄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但由於圖書在版編目費用較高,以及圖書在出版過程中常有變化,因此,目前圖書在版編目還未能在世界各國普遍展開。當前圖書在版編目收編圖書的範圍一般只限於學術性的專著和論文集(單本或多卷)。至於期刊、實驗手冊、教師用書、曆書、產品目錄、宣傳品、廉價小冊子等一般都不收編。各國規定的收編範圍,除個別出版物有出入外,大體上是一致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圖書在版編目
- 外文名:CIP
- 形式:分為四部分
- 格式:各部分間隔一行
組成
第一部分是圖書在版編目標題,即標明“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的標準黑體字樣,其中“在版編目”一詞的英文縮寫“CIP”必須用大寫拉丁字母,並加圓括弧。
第二部分是著錄數據。著錄數據的書名與作者項、版本項、出版項等三項連續著錄:叢書項、附註項、標準書號項均單獨起行著錄。
第三部分是檢索數據。其排印次序為:書名檢索點、作者檢索點、主題詞、分類號。各類檢索點用羅馬數字加下圓點排序。各類之間留一個漢字空。除分類號外,同類檢索點用阿拉伯數字圈碼排序。分類號不止一個時。各個分類號之間留一個漢字空,但不用任何數字或符號排序。書名、作者檢索點採用簡略著錄法,即僅著錄書名、作者姓名的首字,其後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