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們江國際區域合作

圖們江國際區域合作,在中國、朝鮮、俄羅斯三國接壤的圖們江地區展開的國際性經濟技術合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圖們江國際區域合作
  • 所屬國家:中國、朝鮮、俄羅斯
起因,發展,

起因

圖們江是流經中國、朝鮮、俄羅斯三國的國際河流,全長516千米,發源於中國吉林省的長白山,注入日本海。其從源頭到防川的中俄“土”字界牌501千米為中朝界河,“土”字界牌至入海口15千米為朝俄界河。圖們江地區主要指圖們江下游的中、俄、朝三國接壤地帶,中國一側主要是暉春地區,朝鮮一側為羅津–先鋒地區,俄羅斯一側為濱海邊疆區的中南部。圖們江地區居東北亞的中心,位於中、俄、朝三國交界處,地處環日本海的中央區位,東臨日本海與日本西海岸相望,南臨朝鮮半島的朝鮮與韓國,北為俄羅斯的遠東與西伯利亞,西為中國東北與蒙古,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具有經濟發展的人力、物力潛力。在圖們江地區進行國際區域合作,是由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首先提出的。

發展

20世紀90年代初,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提出關於圖們江地區的國際開發項目,得到有關國家的積極回響,合作開始。圖們江地區國際區域合作已經過三個階段:
①1990~1995年啟動階段。1990年,開發署提出,中國、蒙古、朝鮮、韓國雖然不屬於一個區域經濟組織,但有發展經濟技術合作的良好前景,建議設立一個開發署援助的東北亞合作方案。為此,1991年7月,開發署在蒙古烏蘭巴托召開東北亞4國區域合作項目協商會議,會議原則同意開發署提出的東北亞區域合作方案,並同意將圖們江開發列為東北亞合作方案的第一優先項目給予重點支持。
同年10月在朝鮮首都平壤召開由中、蒙、朝、韓參加及日本和俄羅斯以觀察員身份與會(日、俄不是開發署的受援國,故不能成為開發署區域合作方案的正式參加國)的圖們江開發項目協商會,開發署向會議提交該署專家組的報告。報告認為,由於圖們江口的重要戰略地位,該地區的開發對全球經濟貿易與發展具有巨大的潛力,建議在該地區建設一個具有21世紀水平的集港口、機場、鐵路為一體的交通樞紐及東北亞的商業和金融中心,並稱這一工程為興建世界上“第二個鹿特丹”、“再造一個香港”的“偉大創舉”,初步估算20年要吸引投資300億美元。會議還決定設立一個開發署資助的東北亞區域合作項目,項目的管理機構稱“圖們江開發項目管理委員會”,由中、蒙、朝、韓、日、俄各派代表組成。至1995年年底,先後召開6次管理委員會會議和多次專家會議,開展多項規劃研究工作,提出圖們江地區的國際合作開發戰略。
②1996~2000年合作開發初步實施階段。1995年12月,圖們江地區開發項目管理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在美國紐約召開,正式簽署《關於建立圖們江經濟開發區及東北亞開發協商委員會的協定》、《關於建立圖們江地區開發協調委員會的協定》和《圖們江經濟開發區及東北亞環境準則諒解備忘錄》,標誌著圖們江地區開發項目從以前期研究為主轉入以實際開發為主的新階段。在這一階段,各國對本國地區都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投資環境。各國還先後設立和發展自由貿易區、自由經濟區、出口加工區或經濟協作區,並在交通、貿易、投資、人力資源開發等方面展開合作。
③2001年始進入合作開發持續推進階段。2001年4月,開發署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召開第五次圖們江地區政府間協調會議,簽署開發署等國際組織對圖們江地區開發的第三批支持項目,標誌著圖們江地區開發正式進入持續推進階段。中國非常重視圖們江地區的開發,積極參與這一地區的國際區域合作。一開始就成立中國圖們江地區開發項目前期研究協調小組,後根據開發進程調整為中國圖們江地區開發項目協調小組,成員單位由6個擴大為14個國務院有關部門,由國家計畫委員會任組長;吉林省、延邊州、琿春市則專門成立協調機構,為本項目合作提供組織保障;2000年開始實施《中國圖們江地區開發規劃》。中國圖們江地區開發以琿春地區開發為重點。
1990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批准長嶺子海關升格為琿春海關;1992年3月,國務院批准琿春市為首批邊境開放城市之一;2001年,賦予延邊州享受西部大開發的優惠政策,為圖們江地區開發開放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為其吸引外資及中國沿海地區的資金以及加強與周邊國家的經濟合作創造良好的條件。中國以琿春為中心的圖們江地區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延吉至圖們高等級公路建成通車,境內中、俄、韓陸海聯運初步形成,琿春出口加工區開始運行,中俄互市貿易區正式批准設立,口岸設施建設明顯改觀,口岸經濟和旅遊經濟發展空前活躍,與周邊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逐步在多個領域展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