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葉腎蕨

圓葉腎蕨

圓葉腎蕨(學名:Nephrolepis duffii Moore)是腎蕨科、腎蕨屬蕨類植物。根狀莖短而直立,生有少數粗鐵絲狀的粗根。葉叢生,灰棕色,稍扁而有縱溝,鱗片線形或卵狀披針形,膜質;葉片線形,一回羽狀,羽片多數,互生,橢圓形或團扇形,在短枝上的幾密集成叢,葉緣有不規則的鈍圓齒。主脈不顯,小脈纖細,掌狀分叉,單生或分叉,葉草質,兩面均疏被伏生的糠秕狀小鱗片。

分布於中國雲南西北部;緬甸北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至澳大利亞北部也有分布。適於高溫溫室栽培。

圓葉腎蕨形體秀麗,屬觀賞蕨類。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根狀莖短而境榆酷直立,生有少數粗鐵絲狀的粗根。葉叢生,柄長10-20厘米,灰棕色,稍扁而有縱溝,與葉軸均被開展或貼生的鱗片,鱗片線形或卵狀披針形,中部褐色,邊緣棕閥盛幾定色並有睫毛,膜質;葉片線形,長30-60厘米,寬1-1.4厘米,先端漸尖或二叉,向基部漸狹,中部以上有時1-2次分枝,分枝長10-15厘米,先端再分出短枝,一回羽狀,羽片多數,互生,橢圓形或團扇形,中部的長約5毫米,寬7毫米,基部常為圓截形,下部的羽片較小且遠離,向上的羽片近生或呈覆瓦狀,在短枝上的幾密集成叢,葉緣有不規則的鈍圓齒。葉脈明顯,主脈不顯,小脈纖細,掌狀分叉,單生或分叉,達於葉邊附近,先端有圓形水囊。葉草質,乾後棕綠色或棕色,兩面均疏被伏生的糠秕狀小鱗片。能育葉未見。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雲南西北部;緬甸北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至澳大利亞北部也有分布。適於高溫溫室栽培。

繁殖方法

圓葉腎蕨適宜鞭葉分株方式,鞭葉炒燥敬分株繁殖部分蕨類植物能在側枝上長出根狀的鞭葉體,鞭葉類型有地生型、氣生型兩種,鞭葉接觸土壤時就能長出新植株,它們能從母體吸收水分與養分。
繁殖體的培養:將圓葉腎蕨置於溫暖濕潤的環境中養護,待到植株生長至比較健壯時,鞭葉體生長並長出燥束小植株體,待小植株葉片達到2-3片以後,能獨立自養生存時,即可進行小植株的單珠芽分株。
珠芽定植:繁殖後的雞仔蕨成苗鞭葉下的小植株體獨種植工作。可視為無性珠芽的成熟體,此時便可開展相應的繁殖工作。期間注意保持栽培環境足夠的溫度和濕度,溫度10-25℃,空氣濕度60-90%為好。
栽培介質、設應套栽培材料的配置:栽培基質要求疏鬆透水、透氣協殼槓性、保濕性好、附生性好。基質孔隙度與植株根系大小相結合。選擇草炭:蛭石:珍珠岩:樹皮(直徑5-10毫米)=1:1:1:1,攪拌均勻。選擇大小適宜的盆栽容器即可。
新植株體分株:將帶有繁殖體的鞭葉剪下,並將成熟的植株體剪下,並放於容器內,可放入少量水,以免植株體脫水、保持水分,等待種植。

栽培技術

新植株體的定植:選擇大小合適的種植盆,進行珠芽的種植,注意,不要將珠芽埋得太深。如若小植株體的根系已較長,在種植是應有向上提、並壓土的動作,以免植株根系不舒張而蜷縮。最後進行浸水濕潤。
新植株體的養護:株芽種植初期,要絕對控制溫濕度,溫度保持在20℃左右,空氣濕度80-90%。為了確保這些條件,嘗白重立我們可以選用保鮮袋進行套袋處理,亦或是保鮮膜覆蓋,以達到濕度要求。每天進行觀察並進行水分的補充。切記勿在株芽未生根穩定前施肥。

主要價值

圓葉腎蕨形體秀麗,屬觀賞蕨類。

主要價值

圓葉腎蕨形體秀麗,屬觀賞蕨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