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理水

園林理水

水,作為生命和風景園林之源是產生生物及生物生存的主要生態因子。中國從來把治水作為國家大事,古人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即在說明水的重要性。治水涉及生態、水運、消防、農田灌溉和造景等多方面的綜合治理,歷史上不少名園、風景區都是在綜合開發水利資源的生產中,因水而成的,例如杭州西湖、四川都江堰。這其中,都江堰李冰父子所總結“安流湏軌”、“深淘灘低作堰”的十字箴言更是詮釋了治水的科學真理:人須協助水的自然循環。

園林理水指的是中國傳統園林的水景處理,在治水的基礎上更為微觀與藝術化。在自然山水園中,理水要求以各種不同的水型配合山石、花木和園林建築來組景[1]。自然風景中的水型,由源至流大體可分為:泉、池、瀑、潭、溪、澗、湖、江、海等形式[2]。它們是我國傳統園林中理水創作的來源,園林中的水景是對自然水景的概括、提煉與再現[3]。而在水陸交界之處,常形成的湄、岸、灘、汀、島、洲、堤及橋等景觀亦成為理水的重要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園林理水
  • 外文名:water system layout in garden
  • 定義:中國傳統園林的水景處理
  • 作用:造景;排洪蓄水;改善生態環境等
方法,作 用,理水之法,

方法

作為中國造園的傳統手法之一,理水之法有四:1)“疏源之去由,察水之來歷”;2)水有三遠,動靜交呈;3)以水為心,隨曲合方;4)“深柳疏蘆之意境,堤島洲灘之真如” 。

作 用

園林中的水體不僅可以造景,亦可以排洪蓄水、改善生態環境、調節局部環境的小氣候以及開展水上各類活動與遊覽。

理水之法

“疏源之去由,察水之來歷”
山不讓土,水不擇流。水無源必旱,不流則腐,不通則為死水。源源不斷之水才具有生機。《園冶·相地》謂:“疏源之去由,察水之來歷。”後一句話是理清水脈的來源,前一句話是梳理水系的去向。理水先要疏源察水,是為至要。風景園林水系是城市水系的一部分,城市水系又是大地水循環的一個環節。理水不僅要促進水的自然循環,還應將水系的歷史文化融入水景的營造之中,使水景營造不僅成為承接水循環的一個獨特環節,還應該是水系歷史文化承接與發揚的過程。
水有三遠,動靜交呈
水之三遠為闊遠、深遠和迷遠。闊遠關乎聚散。所謂“聚則遼闊,散則瀠洄。”水之聚散是相對的,又是相輔相成的。在符合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水的性格宜兼具遼闊與瀠洄。僅以北京皇家園林而論,水多以聚為主,散為輔。例如北海“太液池”與鎮山“瓊華島”相組合而成“太液秋風”之壯闊水景,在其東南卻以瀠洄之水灣相輔;圓明園在沼澤地的基礎上將自然水面並聯以求其闊;頤和園前湖汪洋浩渺、堤島分隔,而後溪河卻以長河如繩之勢極盡委婉瀠洄之能事。此外,深遠關乎景深的厚度與層次,迷遠則指水景布置若入迷津,由於山林交疊屏障而很難料定前面水的狀況,其意境往往在“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動靜交呈”指儘可能兼有流動的水景和靜止的水景。圓明園、頤和園都以靜止的水景為主,但局部也利用地形高差作跌宕的水體,如“諧趣園”的“玉琴峽”和“霽清軒”的“清音峽”等。圓明園亦有瀑布和跌水設計。有“動水”才有高山流水的山水清音。所謂“水樂洞”、“無弦琴”、“八音澗”等都是“動水”造成的效果。
以水為心,隨曲合方
水的形態外觀是水景的基礎。大海、湖泊雖難窺其全貌,觸目之處亦有水的形態問題。對於城市園林中體量不是很大的水體而言,水形態的景觀影響就更大。水景亦有整型式、自然式之分。以水為心,說明一般山水的結構是以山環繞水,水在園中的布局位置多為心部。諸如江南私家園林、北京皇家園林,不論全園或園中園多是以水為心、構室向心。當然,若利用天然水體,亦有置於園邊的先例,如蘇州之滄浪亭。“隨曲合方”是指隨自然地形、地貌的地宜和結合人工建築布置來探索水體的平面和空間造型。與建築相銜接的水池或湖面往往先“合方”,以後再隨地形加以曲折變化。總之,水無定形,落地成形。但人有能動性,可以在“人與天調”理念的指導下,隨遇而安地理水之形。
“胸中有山方許作水,胸中有水方許作山”。以杭州西湖為例,雖說西湖得天獨厚,但樸素的自然無法全面滿足人的綜合之需,須借“三面湖山”優厚的天然資源輔以順承自然之人為藝術對其加工。湖北絕巇——孤山無可通達,東西不得相貫,南北亦未相通。由北往南須繞湖而行,交通不便。就西湖水景而言,既大而盛,具備闊遠的優勢。然而在景深、層次方面則不盡人意,缺乏深遠和迷遠。如今經過歷代統籌策劃,綜合地解決了水利、交通和景觀的問題。對城的方向而言,蘇堤橫亘、白堤縱臥。不僅解決了東西南北的遊覽交通,同時也將單層水面劃分為“湖分里外”的兩個層次。而且白堤串連孤山,蘇堤分跨六橋,這才有“斷橋殘雪”、“蘇堤春曉”的物質基礎。關鍵之作還在湖中三島的處理。雖是宋、明、清三個朝代的人所作,卻儼然如同出自一人之手。可謂“雖有認作,宛自天開”。地宜不同,理水亦有差別。揚州的瘦西湖就緊抓一個“瘦”字做文章。瘦西湖址原是揚州的護城河所在,長帶狀水系呈曲尺形直角轉折,無法做出杭州西湖那樣以山環水、豐盈廣闊、長堤縱橫、三島點綴的塊狀湖。因而城河自南而北穿過大紅橋後,根據自然地形在其長帶形水體中又以狹長的島嶼縱分水面,形成瘦中益瘦的特色,並在曲尺形轉彎處重點布置“小金山”、“廿四橋”等景點。出於遊覽交通及營造水景的需要,又在小金山和廿四橋之間橫跨饒具特色並有地標作用的五亭橋,終成如今瘦西湖之特色。
深柳疏蘆之意境,堤島洲灘之真如
水景空間劃分與組合的手段主要是:築堤、布島、留洲和露灘。因此理水要著重觀察自然水景的組成單元、組合規律以及豐富的組合形式,追求“宛自天開”之儼是。如帶狀水體:江、河、溪、澗,其中有縱分水體的分水島嶼,該島嶼的基本形狀為朝上遊方向的島頭鈍,而朝下遊方向的島尾相對尖銳。因朝上游的方向分水的同時不斷受流水衝擊,故而鈍;下遊方向水經分複合,兩面的水流交匯,於是島尾因水力的作用而呈尖形。
島有塊狀和帶狀之別,應因地制宜。大面積的塊狀島宜在避風處作水港。島、水之際的曲線有所變化。若需尺度大而又堆土不足,可考慮以島圍水成其闊。帶狀島則應避免線條幾何化,幾何化即意味人工的痕跡太強。島的擬人化要體現在視島為肖形動物,為使其形象生動,可有頭、腹、尾的意象,頭大、腹收、尾延。平面上作收放、廣狹、曲直、深淺之變化,隨遇而安,貴在自然。
堤有直曲之分,和“道莫便於捷,而妙於迂”有同理。又因形就勢,當直則伸,宜迂則曲。堤的寬度不宜等同,宜有較大對比性。窄者僅容交通之需,寬台可布置亭榭等建築和山石、樹木。最忌“中間一條路,兩邊兩行樹”的呆板布置。堤的主要作用是貫通水空間和增添水景層次。堤可以與島結合布置。承德避暑山莊的“芝徑雲堤”是一種堤、島結合的範例。
《園冶·相地·江湖地》談道:“江乾湖畔,深柳疏蘆之際,略成小築,足徵大觀。”其中“深柳疏蘆”一詞概括性地點出了適應岸邊水際的主要兩種植物的代表,可以延伸為水生植物、濕生植物與水景的處理關係。實際上濕生的喬灌木和草本花卉的種群和品種都很豐富,它們對具有地帶性的水景有很重要的作用,工程方面還可起到護土固岸的作用。理水不僅與水岸景觀緊密聯繫,而且也與水上建築息息相關。最後一點理法為《園冶·立基》所說:“疏水若為無盡,斷處通橋。”及《園冶·江湖地》中所提:“漏層蔭而藏閣,迎先月以登台。”中國傳統文化講究“莫窮”。文學教人寫文章要意味深長、反覆纏綿,最終也不得一語道破。繪畫講究意到筆不到,筆有限而意無窮。園林理水也追求有不盡之意。橋固然因交通需求架橋跨水,從水景而言要在疏水若為無盡之處,即斷處通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