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

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The International IMPAC Dublin Literary Award),由愛爾蘭都柏林市政府主辦,都柏林市立圖書館承辦,美國企業管理顧問公司IMPAC所贊助的世界性文學獎,得獎者可獲10萬歐元獎金,只要是英語小說或任何語言有英譯本的小說皆可角逐這個獎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
  • 外文名:International IMPAC Dublin Literary Award
  • 主辦:愛爾蘭都柏林市政府
  • 承辦:都柏林市立圖書館
簡介,評選規則,獎金,獲獎者,華人作家獲提名,華人作家擔任評審,

簡介

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
此文學獎成立於1996年,對圖書館界具有特別的意義,因為其參選的圖書是由各國首都或主要城市的圖書館向主辦單位所推薦的;全世界有五十幾個國家的一百三十幾所公共圖書館或大學圖書館每年經常向主辦的都柏林市政當局及市立圖書館推薦優秀的小說作品,再由主辦單位所薦請的國際性評審委員評選後,於每年三月公布10本以內的入圍者名單(Shortlist),於五月揭曉一本最後的得獎者,然後在六月舉辦頒獎典禮。得獎作品的推薦圖書館也可在頒獎典禮中獲頒感謝狀;主辦單位亦會在所有參與推薦作品的圖書館中,抽選出一個圖書館代表來參加贈獎典禮的晚宴。
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被認為是最難預測和最具爭議的文學獎項之一,雖然它的獲獎名單里有像赫塔·米勒奧爾罕·帕慕克這樣的名字,但入圍卻最終與獎項失之交臂的名單則更為壯觀,奈保爾庫切若澤·薩拉馬戈菲利普·羅斯薩爾曼·拉什迪托妮·莫里森卡洛斯·富恩特斯本哈德·施林克伊恩·麥克尤恩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唐·德里羅保羅·奧斯特科馬克·麥卡錫喬納森·弗蘭岑彼得·凱里威廉·特雷弗喬伊斯·卡羅爾·奧茨都位列其中,落選的著名小說包括《微妙的平衡》《時時刻刻》《朗讀者》《盲刺客》《幻影書》《糾正》《刺蝟的優雅》《中性》《老無所依》等。

評選規則

作者及作品不受國籍及語言的限制,只要有英文譯本,且為在評獎年份前兩年出版的作品,均符合參評標準。

獎金

該項獎金為10萬歐元,若是英譯本得獎,高達10萬歐元的獎金中有2.5萬將頒給譯者。

獲獎者

年份
獲獎者
獲獎小說
1996
戴維·馬洛夫(澳大利亞)
《Remembering Babylon》
《憶起了巴比倫》
1997
1998
赫塔·米勒(德國)
心獸
1999
安德魯·米勒(英國)
2000
Nicola Barker(英國)
尼古拉·巴克
《Wide Open》
《遼闊空間》
2001
阿利斯泰爾·麥克洛德(加拿大)
2002
《基本粒子》
2003
奧爾罕·帕慕克(土耳其)
2004
塔哈爾·本·杰倫(摩洛哥)
《暗夜無盡》
2005
愛德華·P·瓊斯(美國)
2006
科爾姆·托賓(愛爾蘭)
《大師》
2007
佩爾·帕德森(挪威)
2008
拉維·哈吉(加拿大)
2009
Michael Thomas(美國)
麥可·托馬斯
《Man Gone Down》
《人往低處走》
2010
上面很安靜》或(《雙胞胎》)
2011
科倫·麥凱恩(愛爾蘭/美國)
《轉吧,這偉大的世界》
2012
Jon McGregor(英國)
喬恩・麥格雷戈
《Even the Dogs》
《狗亦有道》
2013
Kevin Barry(愛爾蘭)
凱文·巴里
《City of Bohane》
《博海恩城》
2014
《The Sound of Things Falling》
《墜物之聲》
2015
Jim Crace(英國)
吉姆·克雷斯
《Harvest》
《豐收》
2016
Akhil Sharma(美國)
阿基爾·夏爾馬
《Family Life》
《家庭生活》
2017
《A General Theory of Oblivion》
《遺忘通論》

華人作家獲提名

2011年美籍華人女作家李翊雲憑藉《漂泊者》提名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並且進入決選短名單,這是華人作家首次獲提名。
2014年馬來西亞華人作家陳團英憑藉《夕霧花園》進入決選短名單。

華人作家擔任評審

2018年英籍華人女作家郭小櫓擔任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評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